江南時報訊 吳忠賢是軍人,也是農信人,更是吳海梅工作的引路人。1986年,吳忠賢退伍后成為一名農信人的時候,他也沒想到,女兒吳海梅會選擇與他做一樣的事業。30年后,吳海梅已經是一名有著1個億的貸款、服務著507名客戶的東臺農商銀行的優秀基層客戶經理。
上億貸款背后的秘訣
作為土生土長的東臺人,得天獨厚的本地人脈資源是吳海梅的優勢。但如何將潛在客戶從認識轉化到信任,又如何將信任長久地維持住,并非易事。
白天,吳海梅要走街串巷去營銷拓戶,一家家拜訪客戶,有時與客戶家長里短聊聊生活瑣事,有時針對客戶需求推薦產品,有時還要盡己所能幫客戶解決超出自身職責范圍的業務問題。都說客戶是上帝,是銀行的“衣食父母”,可真要與客戶處成朋友、親人,靠的是“五勤”,即腿勤、嘴勤、眼勤、手勤、耳勤,也就是身體力行。
除了拓展新客戶,維護老客戶是吳海梅工作的另一個重點。每天下班前,她都會把最近到期的貸款梳理一遍,提前電話聯系客戶做好轉貸工作。因為不大會用電腦,她便手工記錄客戶的身份證號碼、聯系電話、家庭住址、家庭成員、貸款、存款情況等信息。這樣的工作筆記本,到現在吳海梅已經記滿了十來本。
逢年過節,吳海梅總會拎上點節日禮品去客戶家里拜訪。周末閑暇,她也會約上客戶吃飯談天,將客戶當朋友當親人,以真心換真情,建立了一條互相信任的堅固紐帶。
截至今年1月10日,吳海梅的個人新增存款已有1030萬元,前期預約的5000多萬元存款已經慢慢到位。說到這里,吳海梅最是開心,因為這些都得益于客戶對她的信任和支持,是對她工作的肯定和認可,也是對她個人的最大褒獎和贊賞,勝過任何獎狀和榮譽。
帶動年輕員工一起干
今年首季度以來,該行濱河路支行行長于東俊創新考核辦法,內外勤分組捆綁考核,而年輕員工楊曉瑜在2020年12月下旬才剛踏上客戶經理崗位,于東俊便把帶新人的任務交給了吳海梅。
面對比其他組壓力更大的考核指標,吳海梅并不畏懼,她給自己組定下了一個小目標:從電子銀行入手,一個星期營銷完成首季度貸記卡任務,不完成當天目標絕不回家。支行的其他員工都認為這個目標難以完成,而她自己卻信心十足、豪氣沖天。白天,她帶著年輕的小楊在外營銷,走街串巷,晚上就坐在營業室里面加班加點整理檔案資料。功夫不負有心人,吳海梅和楊曉瑜這個“老少”組合以綜合營銷排名第一的成績,超額完成了目標任務,一個星期營銷了30張貸記卡,刷新了支行的營銷戰績排行榜,也極大地鼓舞了支行其他員工拿下各項任務指標的士氣和信心。
日出日落,花開花紅,時光荏苒,初心不改。只要坐在崗位上,吳海梅就充滿了對這份工作的激情。她心里這團傳承自父親的“火”,熊熊燃燒了30年從未熄滅,也必將繼續發光發熱,點燃更多的火種,一代一代將農商人的精神傳承下去。
樊瑋 于東俊 周陳驥 何亞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