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 近日,光大銀行公布2021年度業績報告,年報中不僅呈現了光大銀行“123+N”數字銀行發展體系的建設成果,還詳細闡述了一年來持續加大科技投入、強化科技隊伍建設、確保安全運營和管理、優化科技創新機制等一系列重點工作。
推進銀行數字化轉型,更強化科技支撐
在“一流財富管理銀行”戰略愿景下,光大銀行加快金融科技布局,全面提升銀行的智能化、數字化轉型速度,通過金融科技重塑金融服務模式,深化建設“123+N”數字銀行發展體系。
年報顯示,2021年,光大銀行“一個智慧大腦”持續賦能,開發訓練算法模型超800個、客戶標簽超2100個;實現多模態生物識別的交叉應用,覆蓋場景500余個,比上年增長1倍。“兩大技術平臺”加速科技創新應用,云計算平臺3.0加速自主可控,全行應用系統上云率近90%;大數據平臺數據總量超9PB,比上年增長149%。聚焦移動化、開放化、生態化,創新線上服務新模式和新渠道,構建數字驅動的光大特色生態服務體系。
數字轉型的最終目標是為客戶提供智慧服務。光大銀行將大數據、云計算、5G+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高新技術研究應用到生活場景,打造了24項數字化名品,通過云繳費、云支付、隨心貸、物流全程通、出國云、陽光融e鏈等提供便捷線上金融服務,讓用戶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業務辦理。
推動科技戰略規劃落地,更注重創新應用
光大銀行突破傳統發展模式依賴和路徑依賴,強化創新驅動思維,設立創新基金,引導創新方向,加強項目管理,讓創新產品落地生根。
年報顯示,光大銀行2021年科技創新成果亮眼,報告期內實施53個系統國產化改造,“全棧云”等52項科技成果取得專利或軟著,“智能化數據資產管理平臺建設與數據資產估值實踐”等5個科技項目獲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獎,《商業銀行數據資產估值白皮書》引領行業數據資產估值體系建設。
光大銀行圍繞基礎技術研究、新興技術預研、融合技術應用等布局前瞻技術研究和應用,堅持自主研發,金融科技創新應用已經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初具規模,取得了階段性的應用成果,并且在信息安全、數據資產價值評估等領域形成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和領先優勢。
打造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更聚焦業務賦能
光大銀行通過新技術應用,拓展服務半徑,打造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公司金融方面,該行推進對公數字化建設,推動普惠業務發展,為實體企業提供更多更好的融資便利需求,其中,陽光融e鏈完成10家重點融e鏈、9家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項目對接,累計放款156億,開立保函38億元;零售金融方面,助力零售財富客戶增長與價值轉化,深耕便民金融服務,布局新業態,增強場景金融綜合價值,其中,云繳費累計接入繳費項目達12263項,2021年服務活躍用戶突破5.6億戶,服務人次達20億次;數字金融方面,全力支持“做大線上流量規模、做強線上經營能力、做優場景金融生態”的業務定位,對私手機銀行發布9.0版,企業手機銀行發布1.0版,通過串聯金融場景實現立體矩陣式服務組合,AI智能客服數字人“小璇”已應用在客戶服務、理財導購、財富“AI+”、貸款審核等多個金融服務場景,是AI技術引入金融場景的一次創新探索。
此外,為了更好地實現業務和科技融合,加快需求響應,光大銀行在2021年還首次實施了科技派駐機制。讓科技團隊深入參與公司金融、零售金融和數字金融領域的日常管理,充分傾聽了十幾家分支機構、基層一線和市場客戶的“聲音”,需求溝通更迅速、理解更準確;迅速抓準了“雙月活、長尾客戶經營、供應鏈、光速貸”等一批業務發展熱點,與業務“在一起”開展了多種方式的協同攻堅,為客戶帶來了更便捷、智能、安全的線上金融服務。
守住系統安全運營底線,更強調信息安全
隨著光大銀行“123+N”數字銀行發展體系支撐能力不斷增強,系統升級迭代、架構轉型、自主創新、業務增長、安全威脅對系統安全運營形成了新的挑戰。以客戶為中心的數字化應用持續豐富,全行業務對數據的依賴程度與日俱增。新技術風險、供應鏈安全、數據風險、模型風險、場景風險、網絡安全等成為信息科技面臨的新課題。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底線。2021年,光大銀行建設7*24小時安全運營指揮中心,升級信息安全運營與態勢感知平臺,開展網絡安全閱兵、網絡安全檢查、科技掃雷、切換演練等活動,保障網絡信息安全和信息系統穩定運行。同時,優化總分行信息安全指標和考核機制,夯實基礎資源管理,全力確保安全運營工作目標,信息科技風險整體可控,滿足安全運營各項指標要求。
光大銀行信息科技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數字化轉型是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科學技術的創新應用和賦能是數字化轉型的助推器。光大銀行將繼續加快“數字光大”建設,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丁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