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源于中國,惠及世界。十年來,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變為現實的歷史進程中,中國與世界各國攜手鋪就一條共享繁榮的幸福路,無數人的命運因此改變,無數人在希望中奔赴美好的明天。
從“大寫意”到“工筆畫”,對連云港的重要地位和發展前景寄予厚望和期許,習近平總書記先后5次親自見證連云港的中外合作項目,并在2017年作出“將連云港—霍爾果斯串聯起的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打造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標桿和示范項目”的重要指示。
“打造‘強支點’是‘一帶一路’賦予連云港的使命責任,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則是贏得我們自身更好發展的職責和機遇。兩者的結合點就是我們建行參與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落腳點發力點”。緊跟時代大潮,把握時代脈搏,建行連云港分行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新金融行動,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大寫國有大行擔當,持續貢獻報國為民的“建行力量”。
應時而動,與時代同行
上有所率,下有所進。
總行層面,早在2014年,建設銀行就將“一帶一路”金融服務作為重要內容納入發展規劃,并專門成立服務“一帶一路”領導小組。同年,制定了《中國建設銀行金融支持絲綢之路經濟帶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完善頂層設計,統籌協調集團資源,保障各項配套政策措施順利實施。
“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五大重點之一,資金融通在‘一帶一路’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功用。”主動對接總行和省行的部署安排,建行連云港分行全面推進“綜合化、多功能、集約化、創新型、智慧型”五大方向轉型,因地制宜細化制定落地“連云港方案”,為連云港市參與“一帶一路”提供務實可行的“建行路徑”。
作為東亞歐大陸橋的東端起點,隨著中歐班列密集開行,連云港已成為中亞地區最為便捷的出海口,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與“霍爾果斯-東大門”無水港共同構成新亞歐大陸橋陸海通道上的“雙樞紐”。強調以“資金融通”支持服務“設施聯通”“貿易暢通”,建行連云港分行走上前跟蹤服務重點客戶、重大項目。
連云港港口集團有限公司連云港港連云港區旗臺作業區混礦堆場一期工程項目位于連云港港連云港區旗臺作業區,項目總投資3億元,占地120萬平方米,堆場容量約530萬噸,主要建設內容為堆場、道路、轉運站廊道、2條斗輪堆取料機、變電所、污水處理站等配套輔助設施。建行連云港分行為該項目提供信貸支持,強有力保障了項目的有序實施。
成立于2011年1月的連云港新絲路國際集裝箱發展有限公司,致力于搭建連云港國際貨運班列服務公共平臺,該公司正在加快形成以國際班列運營管理、市場開發、補貼資金管理、國際鐵路運輸代碼與哈鐵箱銷售為核心的平臺功能。建行連云港分行向上協調省分行對該公司進行了多次走訪,為該公司及其平臺企業量身定制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涵蓋賬戶及結算便利化、鐵路電子提單平臺和配套金融服務、跨境快貸-運費貸等多個方面。
不久前,國家天然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重點工程—江蘇華電贛榆LNG接收站項目碼頭工程護岸完成了最后一車石料拋填,順利實現合龍。標志著江蘇華電贛榆LNG接收站項目取得了重大進展,為項目陸域形成打下了堅實基礎。這一項目是自然資源部成立以來江蘇省首個獲得國務院批準的新增圍填海項目,也是江蘇省抓好重大項目用海政策落地實施、充分發揮自然資源要素支撐保障作用的標志性成果。該項目總投資65億元,建行連云港分行第一時間主動對接,為該項目申報授信額度,成為首個授信批復該項目的金融機構。
循時而為,寫建行擔當
責任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建行連云港分行領導班子多次內部會議達成的共識:共建“一帶一路”是“大勢所趨”,全系統重力推進的新金融實踐“大有可為”,錨定連云港市委市政府打造“強支點”目標驅動,建行連云港分行理當也能夠且必須“大顯身手”。
《江蘇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2022-2030年)》明確提出,將推進連云港國際樞紐海港建設冷鏈物流集散分撥基地,增強冷鏈東西雙向開放集聚輻射能力,構建串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冷鏈物流通道;推進連云港港、鹽城港、南通港、蘇州港等港口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推進連云港、常州、淮安、揚州、泰州等速凍及低溫食品加工龍頭企業對接產銷冷鏈集配中心,打通原材料采購、產品銷售的全流程冷鏈服務鏈條,促進速凍食品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與之相對應的背景則是,近年來,連云港口岸冷鏈產業發展呈現良好發展勢頭,進出口凍品(牛羊禽類)預計規模可望在3-5年內從5萬噸/年增長到30萬噸/年以上,貿易額增長到100億元以上,凍品儲存、深度加工、物流配送等經營規模擴大到200億元左右。然而,國際形勢瞬息萬變,抵御這些變化可能帶來的危機對于口岸以及相關企業至關重要。為應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變化,解決國際貿易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在國家有關部委的組織推動下,2022年底以9家國央企為主,在上海成立了全國倉單備案中心。今年,在全國倉單備案中心和中信梧桐港項目中心考察篩選基礎上,建總行確定連云港市作為開展冷鏈食品行業供應鏈金融創新江蘇唯一試點城市,并將市農商控股集團某國際貿易公司、江蘇天某物流集團作為試點單位,開展出口冷鏈食品供應鏈金融合作。
歷經3個月時間,今年5月,創新項目小組完成對連云港市內專業冷庫的考察工作,并首批選擇天某集團作為倉庫管理方。7月,連云港市某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授信方案獲得省分行批復。8月,連云港市進出口冷鏈食品供應鏈金融創新模式報送連云港市貿促會備案,連云港市進出口冷鏈食品供應鏈金融創新模式獲得總行批復。9月,天某集團冷庫改造工作正式啟動,進出口冷鏈食品供應鏈金融創新模式下首筆放款進入倒計時。參與方和業界對這一模式的前景非常看好:“創新試點開展后,連云港冷鏈食品行業龍頭企業和金融行業在國家級監管平臺的金融合作,打通了進出口冷鏈行業供應鏈的金融渠道,成為全國第一個具備冷鏈供應鏈金融,雙渠道的港口,為連云港市擴大冷鏈進出口貿易及吞吐量奠定良好基礎,在招引全球冷鏈物流產業向連云港集聚邁出扎實步伐。”
乘時而上,展金融向善
時者,勢也。
“新金融是時代的選擇,要始終堅持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堅定自信地走在新金融履行責任、服務社會的壯闊道路上,建行連云港分行矢志不忘并融入血脈里的金融初心:堅守“金融報國、金融為民、金融向善”的信念,秉承服務大多數人而不僅是少數人的新金融愿景,踐行“普惠、科技、共享、綠色”的新金融理念。
東海縣是聞名中外的世界水晶之都。近年來,東海縣政府著力打造電商物流園、跨境電商中心、電商示范基地等電子商務發展平臺,迅速裂變式落地各類電商企業3萬多家,其中從事水晶交易的電商2.4萬多家,專職從業人員7萬余人。依托直播電商產業園平臺,以個體商戶為構成的東海水晶跨境電商在Facebook、INS等社交媒體上直播帶貨,達成交易意向后,買賣雙方通過PayPal完成支付結算,賣家將PayPal賬戶余額提現至個人賬戶。
全國首創的此種跨境電商模式,固然為東海水晶產業的做大做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但痛點也隨之而來:為規避每人每年5萬美元結匯額度的限制,電商大多使用多張他人銀行卡收結匯,滿足跨境交易收款結匯的需求。無奈之下,東海水晶電商紛紛選擇到收結匯辦理上較為寬松的義烏某銀行開立個人賬戶,在義烏完成國際收支申報。對電商群體而言,缺失直接的跨境支付結算網絡與渠道,依靠第三方支付機構,提現后到達資金賬戶的時間較長,收匯成本往往超過5%,且存在資金被凍結的風險。對東海縣而言,跨境貿易數據的統計缺乏數字化管理手段,國際收支數據難以體現在本地。
還在2018年,為規范水晶跨境電商業務發展,東海縣政府于2018年牽頭成立了江蘇捷晶水晶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全縣水晶出口的報關、物流、結算等業務。對照江蘇省政府的文件精神,把解決東海水晶跨境電商的痛點作為打開連云港分行國際業務的創新點,2021年9月,建行連云港分行組建專屬團隊與東海跨境電商代表多次溝通,在總行、省行指導下初步確定產品架構。在外部監管部門支持下,為水晶跨境電商設計了“收款行家”業務。這一業務創新切實解決了跨境電商群體渠道不暢通、資金安全度不高、收款成本高等痛點和堵點,將跨境電商群體的收匯成本從5%--5.5%降至1%--2%。自平臺上線以來,已簽約入駐商家1045戶,累計收匯金額約近8000萬美元。
“借助跨境電商交易流水和大數據分析,我行可以更加全面了解掌握水晶跨境電商的經營狀況,有利于為創新普惠金融產品提供數據支撐,從而實現為跨境電商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建行連云港分行國際業務部更加期待的“大未來”:這一服務可以針對不同細分產業特點進行定制優化,通過在全省復制推廣,進一步提升全省的外貿便利化水平。“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我們相信,作為強支點城市的連云港,一定會有更多的企業‘走出去’。緊跟‘走出去’企業的需求,量身定制包括融資服務在內的金融產品,我們責無旁貸。”
善作善成,唯實惟先。從“善建者行”到“善者建行”,改變的是宣傳口號,不變是認真履行社會責任的初心。致力于“服務大眾安居樂業、建設現代美好生活”目標,胸懷“國之大者”的建行一以貫之砥礪奮進、敢為善為。扎根共建“一帶一路”交匯點的重要支點,建行連云港分行向上向前的腳步從未停歇,用一場雙向奔赴的寫實故事成就著一座城和一群人攜手共成長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