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全力打好數字領域攻堅戰
數字化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翅膀”。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始終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數字經濟作為全省發展的關鍵增量,在數字領域技術攻關、平臺建設、企業培育等方面卓有成效。
力抓數字關鍵核心技術
近十年,江蘇加快構建先進適用的數字技術創新體系,持續加強基礎研究、科技攻關、成果轉化全鏈條布局。
突出原始創新。江蘇啟動實施前沿引領技術基礎研究重大項目,遴選頂尖科學家領銜,在數字領域累計組織12項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南京大學功能集成光量子芯片入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東南大學寬帶移動通信容量逼近傳輸技術獲國家發明一等獎。
突出前瞻布局。江蘇緊跟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趨勢,近十年累計部署514項前瞻性數字技術研發項目,助力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國家超算無錫中心3次榮獲“戈登·貝爾”獎;華進半導體“大板集成扇出先進封裝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根據國家技術預測調查顯示,江蘇在超級計算、物聯網等領域創新水平位居國際前列。
突出自主可控。江蘇以重大戰略產品和戰略整機為主攻方向,近十年累計支持232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領域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培育了高端數字信號處理DSP芯片、基于RSIC-V CPU的國產安全芯片等一批重大目標產品,有力提升了我省集成電路、信息通信等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支撐無錫高新區成為全球物聯網產業創新中心、南京江寧高新園成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未來網絡產業集聚區。
力促數字創新平臺建設
十年來,江蘇圍繞國家戰略部署和江蘇產業實際,努力打造標志性重大科技平臺載體,形成吸引集聚各類創新要素的“強磁場”。
高起點建設實驗室和重大科研設施。江蘇推動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納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牽頭承擔國家6G總體技術研究任務,創造了太赫茲無線通信世界最高實時傳輸紀錄等一批重大成果;預研建設信息高鐵綜合試驗設施,發布算力資源綜合測調系統,為“東數西算”國家樞紐節點提供跨域算力調度支撐。
高標準建設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成功獲批,江蘇重點面向功率電子、電力電子和光電子三個主攻方向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核心裝備、材料、芯片及系統的自主可控,目前已初步實現新能源汽車用第三代半導體6英寸SiC MOSFET芯片國產替代;面向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光電技術等優勢領域,加快布局建設省技術創新中心,推動創新資源加快整合,提升相關產業發展能級。
高質量培育新型研發機構。江蘇深化與國內外大院大所的合作,積極引進高端創新資源。截至目前,在數字領域已支持建設中科院微電子所南京智能技術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14家,集聚研發人員500余人,主要圍繞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光電遙感、智能制造等為企業“智改數轉”提供研發服務,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力推數字科技企業培育
十年來,江蘇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快壯大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主體的數字領域創新型企業集群。
發揮領軍企業牽頭作用。江蘇開展百強創新型企業評價,加大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力度,鼓勵和支持徐工集團、中天科技等33家數字領域領軍企業開放配置全球創新資源,聯合高校院所等共同組建創新聯合體,帶動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長電科技、通富微電連續多年躋身世界集成電路封測十強,為其他企業樹立了創新標桿。
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江蘇實施科技企業培育“百千萬”工程和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小升高”行動,起草并提請省政府出臺《江蘇省推進高新技術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設立培育資金和省高企培育庫,累計投入省級培育資金46.3億元,入庫培育企業3.4萬家,60%的培育企業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截至2021年底,全省電子信息領域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達8065家,是2012年的8.3倍。
持續優化企業創新發展環境。江蘇累計建成無錫惠山軟件園等120家省級科技創業載體,連續舉辦九屆“創業江蘇”科技創業大賽,每年吸引上千家數字創業團隊和企業參加活動,培育了南京優存科技、蘇州體素信息等一批優秀的數字科技企業,目前全省電子信息領域科技型中小企業超1.7萬家,為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提供了源頭供給。
(江南時報記者 張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