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柜的最深處,有一只老懷表,它被一塊破舊的毛巾包裹著,里三層外三層,在隱秘的角落,仿佛暫停了時光,追溯著過往。閑暇時間里,我會小心翼翼地把它請出來,輕輕擦拭它歲月的痕跡——斑駁的表蓋,銹色的指針,雖暗沉,卻讓人無比留念。它像是一個活物,無聲地訴說著它往日的榮光,也在時刻提醒我,它的主人有著平凡卻不簡單的一生。
老懷表是爺爺的遺物,我無意間在一個破舊的楠木箱子中發現,陪伴著它的還有一張千瘡百孔的立功喜報。爺爺是一名共產黨員,抗日戰爭時期做過地下黨。解放戰爭期間,參加了渡江戰役,左腿被子彈打穿,仍毅然到達勝利的彼岸。在“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豪邁歌聲中,爺爺又參加了抗美援朝。在某高地的總攻戰役中,連長把懷表送給爺爺,戰斗勝利,爺爺走了下來,連長卻再沒有回來。
和平年代,爺爺回到老家,迎娶了奶奶,生育了6個子女。時光荏苒,日子一天比一天有了盼頭,我也出生了。孩童的記憶中,爺爺時常會坐在老舊八仙桌前發呆,手中來回摩挲著一樣物件,后來才知道,就是那塊老懷表。
小時候最快樂的時光莫過于聽爺爺講他的戰斗故事了,區別于電視電影,似乎真真切切的戰斗場景浮現在腦海,對軍人的崇拜,對爺爺的崇拜,無法言表。每次講完故事,爺爺都會抽一支煙,長舒一口氣,感慨一聲“生而為人,要好好活著,不能只為自己活”。對于這句話,我和哥哥弟弟正常都是拋在腦后,沒有什么比來一場“軍事演習”更讓人開心的了。
2012年的冬天,凜冽的寒風、漫長的黑夜,我會終身記憶,因為那一天,我心中的大英雄,我的爺爺走了。彌留之際,爺爺嘴里嘟囔著含糊不清的話語,滿是丘壑的手奮力指著墻角的楠木箱子,我想,他生命的最后時刻,還是牽掛著他的那些老伙計,思念著青年時代的榮光。
那天以后,老懷表就一直被我珍藏著,有時我也會對著它發呆,看著它,就能想起爺爺的過往,也寄托著我對爺爺的思念。后來,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還記得他們第一次見到老懷表時的情景,感覺很神奇、很陌生,已經超出了他們的認知。抱著他們,看著老懷表,我跟他們講述了他們不認識的那個人的故事。講的次數多了,也隨著孩子們一天天長大,他們的反應也變得不一樣了,從剛開始的懵懂無知到津津有味,他們應該是聽懂了。
伴隨著講述的過程,我也在一遍又一遍回憶著爺爺說過的那句話“生而為人,要好好活著,不能只為自己活”,感受也愈發真切。其實爺爺當年講述的不僅僅是他戰斗的故事,也包含著他的個人感悟和家國情懷。質樸的話語,卻體現了無比深刻的哲理。生而為人,是要有信仰和情感的。為了家庭,要無畏艱苦,向光而行;為集體,要甘于奉獻,功成必定有我;為國家,要不懼犧牲,挺立向前。承載著家庭重擔、集體榮譽和國家未來的我們,理當有所成就,不枉青蔥歲月,不負青春韶華。
時光無言,歲月無痕,烙上了時代印記的老懷表,我會一直珍藏著,也會一直傳承下去。它的歷史沉淀,影響著我,也鞭策著我。也許,在將來的某一天,我的孩子也會注視著它,將老懷表承載的故事講述給他的孩子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