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優質資源與老百姓“直接見面”
江蘇四招引領博物館釋放文化“新活力”
近年來,“博物館熱”持續升溫,熱門博物館“一票難求”。如何讓優質文化資源與老百姓“直接見面”,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日前,江蘇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對《關于推動省直博物館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政策措施》)進行了解讀。
當下,文旅消費火爆,文化產業和旅游業更趨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兼省文物局局長,南京博物院黨委書記拾峰表示,為積極回應群眾對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期盼關切,制定出臺《若干政策措施》,就是通過豐富產品供給、延長服務時間、精品展覽直達基層等具體舉措,創新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江蘇路徑”,切實緩解“預約難”問題,以改革更好造福人民。同時,《若干政策措施》也將助力促進經濟回升向好,支持博物館打造有吸引力的新產品和有體驗感的新場景,釋放文化“新活力”,提振消費“新引擎”。
據悉,《若干政策措施》以南京博物院、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和其他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國家級試點單位為重點,圍繞提高開放服務效能、完善激勵機制、加強保障支持3個方面,提出了9條具體舉措。
這些舉措指引博物館積極策劃推出精品展覽,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江蘇展覽品牌,要求免費開放的特展臨展和社會教育項目不低于年度舉辦總數的2/3,明確南博、中運博延長開放時間不少于“60日、90小時”,支持博物館創意開發夜游項目,提供高水平夜間開放服務。
政策文件只有落到實處,才能發揮最大效益。拾峰表示,江蘇省文旅廳將著力推進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一是推動熱門博物館用好激勵政策,創意策劃彰顯江蘇地域文化特色、中華文化精神的原創性主題精品展覽,著力打造沉浸式游覽、情景演藝等多元化夜間文旅消費場景,持續推出高品質文創產品,讓文物和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新生、綻放光彩。
二是整合放大文物資源優勢、文創IP優勢,積極培育文化遺產數字化新業態,升級建設“云上博物——江蘇省數字博物館”,多方位展現中華文化獨特魅力。
三是著眼擴大博物館公共服務覆蓋面,重點面向全省乃至全國青少年持續開展“博物知旅”文旅融合主題活動,豐富廣大青少年歷史文化滋養,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
四是組織熱門博物館挖掘用好豐富館藏資源,打造可移動的高品質數字展覽,創新開展“家門口看大展”環省行等活動,豐富多樣化、高品質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不斷推動文化遺產保護賦彩人民群眾美好生活。
博物館持續火熱,與財政的支持密不可分。省財政在加強博物館資金保障和完善激勵機制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江蘇省財政廳教科文處處長李海峰介紹,近年來,省財政持續完善博物館保障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全省各級博物館服務效能顯著提升。2021年以來,省級財政支持博物館事業資金年均增幅14.5%。一是重點投入省級博物館建設運營。省財政重點保障南博、中運博兩家省直博物館建設運行,每年安排兩館部門預算近3億元。投入6億元支持中運博高標準開展藏品征集、基本陳列布展,順利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二是保障全省公共博物館免費開放。按照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省財政統籌補助列入免費開放名單的全省130余家公共博物館(紀念館)開放運營,引導市縣財政做好預算保障,切實發揮公共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主陣地作用。三是集中支持一批精品陳列布展。2021年以來,省財政統籌資金,投入1.3億元,支持60項基本陳列布展和精品特展,先后有5項陳列布展獲評“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特別獎、精品獎。
發布會上,南京博物院黨委委員、副院長馬根偉表示,南博將優化預約機制,升級票務系統,同時保留人工窗口、電話預約等方式,提供更完善的預約渠道;將消防救援人員和“三屬”人員納入免預約人群,擴大優待人群覆蓋范圍。南博還將有序推動延長開放時間常態化,陸續推出具有博物館特色的燈光秀、非遺展演等夜游項目。持續擦亮“南博講壇”“清溪學堂”“南博藍”等社教品牌,面向全年齡段觀眾提供優質的分眾化、精細化服務,讓更多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走近觀眾。
(江南時報記者 楊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