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 近百部手機整齊地碼放在定制鐵架上,屏幕全都亮著,充電線也全都插著,一名男子端坐在所有手機前……這樣的場景,時常出現在網絡主播多平臺同時開播的直播現場。近日,姑蘇警方在一處養生館內也發現了這樣的特殊設備和工作場景,操控者并非進行網絡直播,而是正在撥打詐騙電話、發送詐騙短信!
9月28日下午,在江陰一家養生館內,姑蘇警方剛剛結束了一場抓捕行動。在該養生館二樓的房間內,民警抓獲了犯罪嫌疑人徐某、薛某,繳獲了10多部正在通訊中的手機、一架專門用于碼放手機的鐵架,以及一個神秘的“黑盒子”。直至此時,養生館工作人員才知道,雇傭他們經營養生館的“甩手掌柜”薛某,還有另外一重身份——幫助詐騙團伙“代勞”通訊業務!
辦案民警介紹,這個“黑盒子”專業名稱為“GOIP”,是網絡通信的一種硬件設備,支持手機卡接入,能夠任意切換號碼進行虛擬撥號,可同時供數百張手機SIM卡使用,能遠程操作SIM卡或其他GOIP設備撥打電話、收發短信,隱蔽性強效率還高,因而備受詐騙團伙的“寵愛”。
今年9月中旬,姑蘇公安分局網安大隊在“凈網2020”專項行動中梳理發現,多個詐騙電話號碼的撥打地就在姑蘇轄區。民警順藤摸瓜,鎖定了撥出號碼的GOIP設備,根據線索找到了已經躲回江陰某養生館內的犯罪嫌疑人徐某、薛某,立即組織收網行動,將二人抓獲歸案。綜合案件線索與犯罪嫌疑人徐某、薛某的審查情況,姑蘇警方迅速抓獲了主犯高某、鄭某,并梳理出劉某、衛某、華某、何某、孫某等其余8名嫌疑人情況,奔赴江蘇省內其他地市及安徽、浙江等地,將嫌疑人一一抓捕歸案,成功搗毀了該12人的詐騙犯罪團伙。
審查中,高某交代其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GOIP設備群發消息、群撥電話的功能有油水可撈,便四處搜尋聊天群,主動聯系詐騙犯罪團伙,提出“代勞”打電話、發短信的通訊業務。但GOIP設備投入使用,必須有SIM卡;SIM卡激活啟用,必須通過實名認證。為了解決這兩大難題,高某通過朋友介紹找到鄭某“幫忙”。鄭某利用人脈資源,拉攏劉某、衛某、華某等通訊公司從業人員,收購了大量還未實名認證的手機SIM卡;同時,高某聯系勞務中介、前往勞務市場,以招工登記為由騙取務工人員身份信息,將這些身份信息轉交給鄭某用于SIM卡的實名認證。
萬事俱備,高某和鄭某找來朋友薛某、徐某等人,專門負責GOIP設備的“運營”,按照一小時100元左右的價格收費,并指導薛某、徐某等人架設GOIP設備撥打電話、發送短信。為躲避偵查打擊,薛某、徐某等人帶著GOIP設備在江浙滬一帶流竄作案,薛某經營在江陰的養生館算是落腳點之一。設備虛擬撥號的詐騙手段多為網購退款退貨、貸款賬戶注銷、網絡賭博廣告等,徐某、薛某等人對此充耳不聞,只管盯著設備和屏幕,確保通訊正常。
詐騙團伙支付的“勞務費”,由高某根據團伙成員的“貢獻程度”進行再次分配。截至被抓獲,以高某、鄭某為首的該12人詐騙犯罪團伙,已非法實名認證1400余張SIM卡撥打詐騙電話、發送詐騙短信,并從中獲利480余萬元。目前,高某、鄭某、徐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詐騙已被依法逮捕,薛某、衛某、劉某、華某等7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詐騙被依法采取取保候審刑事強制措施。
打擊通訊網絡詐騙犯罪,抓獲犯罪團伙斬草除根的同時,也離不開市民個人的主動防范。警方提醒:
1、市民朋友如接到陌生來電或短信,尤其是顯示境外呼入、虛擬號碼的來電,應當提高警惕,在核實確認對方身份與來意之前,做到不害怕、不輕信、不匯款;如被要求加微信QQ好友進一步溝通或下載APP、點擊鏈接、掃描二維碼等,更應及時拒絕,切勿照做,謹防掉入詐騙陷阱。
2、不論是用工招聘還是其他場合,市民朋友都應保管好個人身份信息,不隨意告知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銀行賬戶及密碼驗證碼等關鍵信息,身份證件不隨意復印,更不得出借;名下手機號碼、銀行賬戶等情況,應及時了解、及時清理,謹防身份信息被冒用。
3、接觸市民身份信息的商家,應當嚴格遵守法律規定,妥善保管用戶信息,并規范管理、加強監督,謹防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孟正中 張思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