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 (記者 尹丹丹 通訊員 寧法宣)3月25日下午,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律師電子送達地址庫啟用”情況新聞發布會。據悉,該項工作有望破解人民法院法律文書送達難題。
據悉,為深入推進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深化審判輔助事務集約化管理社會化改革,南京中院立足于滿足四級法院文書集中送達的需求,與郵政公司共建面積達1200平方米的集中送達中心。2020年8月份中心試運行,10月份正式投入使用。目前,省法院、南京中院、南京海事法院、鼓樓區法院、棲霞區法院、江經開區法院、江北新區法院、溧水區法院、六合區法院、建鄴區法院均已接入南京法院集中送達中心。最高法院第三巡回法庭的接入工作正在調試,南京地區其他基層法院的接入工作也在有序推進。
集中送達由審判團隊通過法院案件管理系統發起送達任務,送達中心工作人員從平臺接受任務安排送達計劃,按照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關于送達的規定,依次開展電話短信、電子郵件、郵寄送達、直接送達、公告送達以及文書異地集中打印等送達服務,送達結束后,系統自動生成送達報告向審判團隊反饋。
送達過程中產生的電話錄音、短信通知、送達回證、郵單回執、送達報告同步歸入案件電子卷宗。集中送達突出“一站、集約、在線、融合、高效”五個關鍵,送達狀態實時查詢、全程留痕,送達過程標準規范、集約高效。南京中院立案庭庭長陳海英表示,該項工作于去年8月試運行,集中送達2萬多件電子文書。同時,她透露,該項新舉措并非強制性,如果當事人仍需要紙質文書,在現階段也可適用傳統模式。
與傳統郵寄送達相比,電子送達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簽收訴訟文書和訴訟材料,既方便又快捷,客觀上縮短了送達周期,提升了送達效率。為了充分發揮電子送達的優勢,市法院與市司法局、市律協共同建立南京地區律師專用固定電子送達地址庫。該送達地址適用于律師在全市兩級法院代理的所有民事審判、執行案件。全市兩級法院可以通過電子方式送達包括裁判文書在內的訴訟文書和對方當事人提交的證據材料。
“這項創新可以起到節約司法資源,提升送達工作成效的作用。”南京市律師協會副會長周連勇則認為,廣大律師要全面認識智慧法院建設的重要意義,盡快適應筆墨時代向信息化時代的轉變,積極共享智慧法院建設成果。同時,有關方面要加強宣傳推介,通過多種渠道將電子送達等操作應用方法加以推廣,讓更多的律師及當事人了解、使用網上訴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