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 沛縣司法局通過加強公共法律服務基礎建設,做好“加法”、簡化法律服務受理辦理程序,做好“減法”、延伸公共法律服務網絡空間,做好“乘法”、提高公共法律服務獲得感,做好“除法”等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高效惠民,真正把群眾需要的法律服務送到家門口。
一是加強公共法律服務基礎建設,做好“加法”。深化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基礎建設,通過整合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公證、法律援助、司法鑒定等法律服務資源,把最優秀的法律服務工作人員選派到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輪流坐班;建立接待登記、案件辦理、值班考勤等制度。同時對公共法律服務人員進行職業道德、文明用語和業務素質專題培訓。進一步加強鎮區涉農法律服務中心、村居法律服務站和村民小組法律服務聯系點的建設,進一步完善軟硬件建設、拓展服務功能、提高服務質效。
二是簡化法律服務受理辦理程序,做好“減法”。大力完善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機制,堅持首問責任制、一站式服務等工作機制,簡化和規范申請、受理、審查和指派程序,推動公共法律服務覆蓋全縣各個領域、各類群體,加強與工會、婦聯、老齡委、民政、殘聯、退役軍人事務管理局等部門的聯系,實現資源共享。積極推進群眾法律服務需求的“一站式”解決方式,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在群眾需求法律服務的時候,在最近的距離,最短的時間找到法律服務人員,接受優質的法律服務。做到能援則援、應援盡援;為老弱病殘開辟“綠色通道”以及減免費用等各種法律惠民服務,不斷提高公共法律服務的社會信譽。
三是延伸公共法律服務網絡空間,做好“乘法”。延伸公共法律服務覆蓋面。將“四個全覆蓋”納入公共法律服務體系范疇,推行“一條主干、四張網”的建設路徑,創新開展法律服務、法治宣傳、糾紛調解、特殊人群幫扶,建立起覆蓋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同時讓公共法律服務措施向基層延伸,向群眾日常生活領域延伸,推出延時服務、預約服務。對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下崗職工、農村五保戶、城鎮低保戶、孤兒等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援助,切實保障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讓全社會得到實實在在的法律實惠。
四是提升公共法律服務獲得感,做好“除法”。抓好公共法律服務機構的窗口服務各項管理制度的落實,加強現場咨詢解答、后臺辦理及指派案件的辦理過程進行監督,通過公布監督投訴電話、設置投訴信箱和電話回訪等方式,隨時接受群眾的監督。實施首問負責、限時辦結、一站式服務等規范管理制度。暢通法律援助申請渠道。開通綠色通道,為行動不便的孤寡老人、殘疾人提供上門服務,堅持以方便群眾為落腳點,進一步落實“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等便民利民服務工作,群眾辦理業務不方便來中心遞交書面材料的,可通過快遞郵寄或網上申請公共法律服務等業務。
沛縣司法局 李培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