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達藝思之十一
言恭達
▲對于當代的書法家來說,生活在這個時代無疑是最幸福的??v觀書法史,我們不難發現,從未有一個時代的書家如我們當代的書家,生活在如此精彩的時代。我所指的并不僅僅是科技進步帶來的現代工具的創新和傳播形式的便捷,還包括在全球化語境下的視野的廣闊與思維的多元。20世紀至今,考古的發掘與成果的積累,讓我們完全改變了前人自下而上觀察書法史的習慣,第一次自上而下地梳理了書法藝術的發展脈絡:首次讓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公元前14世紀至今的文字演變,通過古人書寫的實物,了解書法藝術三千年來的生發與流變。站在歷史的交匯點上,每一位當代有社會擔當的書法家,既是中國書法的傳承者,也是當代書法史的書寫者。后世視今,相信會感嘆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也會評論我們今天對時代的文化創造。
▲目前我們正處在大數據時代的全球化語境下,傳統的中國書畫藝術受到了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嚴峻挑戰。這種嚴峻性反映在藝術創作上,就是西方藝術價值觀的沖擊與銷蝕,例如某些中國書畫作品民族立場的轉移與核心價值觀的顛覆等……中國書畫藝術的當代發展亟待文化理想的架構與文化價值的重視,需要書畫家文化身份的重塑和藝術心靈的回歸。因此,今天我們才要思考在大數據時代里,中國書畫藝術該如何發展?我認為應有以下四方面的定位:一是國家文化戰略層面的定位。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它是實現中國夢的必要條件,中國書畫是養心的文化。中華文化活著,歷史才活著,中國書畫才活著。二是科教興國層面的定位。大數據將人類的知識經濟、信息技術迅速提升,它改變了時代,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直接影響了中國書畫藝術的創作、教育、培訓、研究、交流推廣以及展示、收藏、交易等各方面。我們必須適應并優化科技文化環境,它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大數據對中國傳統書畫的藝術推廣和普及起到了十分有效的作用,也給藝術收藏帶來了福音;另一方面,在知識扁平化的社會格局中,經典作品的高仿品及當代創作精品的仿冒品帶來的不良影響,日益迫近和危害著文化市場的空間。在中國書畫的創作和研究的藝術本體上,我們還必須保留清醒的意識,不能被高科技所異化,使技術替代藝術。三是文化產業層面的定位。大數據對傳統意義上的社會文化產業的飛躍式帶動是無可非議的。單高清掃描這一項來說,就帶來了傳統和當代經典作品在普及、傳播、交流、推廣方面的無限可操作空間,也帶來了文化產業的疊加效應。四是時代文化創造層面的定位。中國書畫的傳承,其本質意義是時代的文化創造。今天的經典藝術創造和積累是明天的歷史遺存和文化記憶,因此,我們要把數字化的運作放在藝術創造的空間的營造和發展上。
▲光有出世精神的人生是空虛的,單純地沉溺于虛幻的夢鄉同樣不可能有健康的精神,唯有做入世的事業,體驗著這個時代的溫度,才能使得那個“出世精神”有現實的根基與歸宿,這樣書家的人生才是完整而豐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