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報史新館建成開放一周年之際,來自人民日報社、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周恩來紀念館、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單位負責人紛紛發來賀詞。自推文發出后,我們又持續收到來自社會各界人士發來的美好祝愿和真誠期望。
我們摘錄部分精彩寄語,分兩期刊發。首期內容如下:
【老報人寄語】
江蘇省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周躍敏
報史是過去的,也是未來的。因為只有牢記出發時的初心,我們才能不辱使命,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去爭取更大的光榮。
報史是靜態的,也是活化的。重溫報史,我們都深感使命在肩,在繼承傳統的同時,更要與時俱進,開拓未來。
報史是新華人的,也是全社會的。報史館成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既是榮耀,更是擔當。做得更好,是唯一的選擇。
祝新華日報報史館新館建成開放一周年!
江蘇省報業協會主席:劉文平
新華日報報史館,通過一幅幅珍貴的歷史圖片,一件件報業發展的老物件以及那感人難忘的視頻,講述著新華日報的誕生及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故事,傳承著新華人獨特的紅色基因,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獨特的傳播價值,雋永的精神價值,啟迪前行的時代價值,是開展黨史教育、革命史教育、新聞史教育的生動教材。參觀報史館,心靈受到震撼,受到鼓舞,受到啟迪,衷心感謝為報史館建設運行所傾情付出的所有同志!
新華日報社原副總編輯:楊步才
熱烈祝賀全新升級的新華日報報史館對外開放一周年。新華日報八十多年的征程,讓我們難忘前輩的業績,同時也喚起新華后輩報人的使命和擔當。讓我們繼承光榮傳統,書寫時代新華章。
新華日報社機關黨委原副書記:沈蘇影
建黨百年之時全新落成的新華日報報史館,生動講述了“黨的一個方面軍”的光輝歷程。有幸成為報史館升級工程的參與者,北上、西行征集史料,赴滬走訪前輩家屬,追尋歷史足跡,再現八十余年史實,由此更懷感恩之情。祝福新華報業在吹響建功新時代的號角中,開啟新征程!
【同行祝福】
新華社江蘇分社副社長:杜曉明
新華日報是我黨在抗戰年代創辦的報紙,報社同志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付出了艱苦的努力,貢獻了自己的力量。許多先烈為新中國的建立拋頭顱,灑熱血,給我們樹立了光輝榜樣,值得我們永遠銘記,永遠學習。新華社和新華日報同根同源,一起走過了崢嶸歲月,祝愿新華日報賡續紅色血脈,堅守人民情懷,堅持守正創新,加快融合發展,在新時代更好地發揮黨報引領作用,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南京報業傳媒集團總編輯、黨委副書記,南京日報社總編輯:丁輝宇
鐵肩擔道義,妙筆著華章;
不負好時代,再創新輝煌!
一一祝新華日報報史館新館開館一周年!
南京市溧水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經地生
見證84年的時代滄桑,記錄中國共產黨成長壯大的光輝歷程,恭祝新華日報報史館新館生日快樂。我們在致敬英雄中傳承紅色基因,在撫今追昔中堅定前行意志。
【同業期許】
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管理中心主任、黨組書記:蔣越鋒
淮海戰役,人民戰爭的典范;《新華日報》,人民報紙的典型。新征程上,讓我們繼續秉承一顆為民初心,在傳承紅色基因中砥礪前行。祝愿新華日報報史館賡續榮光,越辦越好!
新四軍紀念館館長:仇金標
昨天的新聞就是今天的歷史。新華日報濃縮84年報史,也曾記錄新四軍發展壯大的光輝歷程,刊登大量戰地通訊、“軍事報告”,真實展現了新四軍在敵后奮勇抗敵的偉大壯舉。值此新華日報報史館新館對外開放一周年之際,祝愿“新華紅”賡續紅色血脈、踐行職責使命、建功偉大時代!
江蘇省政協委員、民建南京市副主委、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長:吳先斌
一張好報紙,就是一所好大學。在新華日報報史館新館開館一周年之際,祝報史館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更祝《新華日報》不為俗屈,秉直向上,使《新華日報》成為人們終身學習的好大學。
丹陽市總前委舊址紀念館宣教科,江蘇省紅色五好講解員:孫國武
走進新華日報報史館,仿佛讓我們回到了八十四年前的烽火歲月,那一件件珍貴的實物、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一段段生動的文字、一幅幅泛黃的照片,展示了新華日報在黨的領導下取得的巨大勝利及波瀾壯闊的歷史。讓我們每一名參觀者更加堅定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
蘇中抗戰老報館:朱軍華
八十四載風雨路,
新華精神永相傳!
一一祝新華日報報史館新館開館一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