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妙契同塵——養熙園江蘇書畫名家四條屏雅集在南京養熙園開展。本次展覽由楓帆文化傳媒主辦,漢府書畫院·養熙園承辦。本次展覽中,蕭平、宋玉麟、畢寶祥、王國斌等十六位江蘇書畫名家為觀眾帶來了十六幅風格不同、各有韻味的四條屏作品,這十六位書畫名家橫跨老中青三代人,既有江蘇書畫界德高望重的前輩,也有嶄露頭角的新秀。
何為四條屏?國畫四條屏是中國畫中特有的一種表現形式,在特定而有限的空間中詮釋山水、花鳥、人物等萬物個性神情的美感。江蘇省國畫院國家一級美術師、著名書畫鑒定家蕭平介紹到,四條屏是國畫中一種特有的表現形式,“中國繪畫在整個世界藝術之林中具有獨特性,在形式,上扇面、手卷等都是特有的中國畫形式,本次展覽所用的四條屏就是其中一種。”四條屏也并不局限于四條,五條六條亦為常見,從用途上來看過去多用于家居裝飾,但隨著現代房屋構造和家居風格的改變,大多人家已不使用四條屏做家居裝飾。“我們今天的展覽也是在傳統的四條屏上展示上有所創新。”蕭平表示,“比如在裝裱上,傳統的是全平面的,今天我們的展覽采用了有立體感的裝裱,視覺上更為豐富。”蕭平為本次展覽創作的四條屏作品名為《梅蘭竹菊》,紙本彩墨作品,梅蘭竹菊為中國文人畫中的常見題材,這四幅畫各自獨立,主題統一,“每張畫中雖然都有石頭,但我也盡量求變,同時也保持協調統一。”蕭平表示。
蕭平《梅蘭竹菊》
四條屏中還有一種名為通屏的,四幅畫為同一連貫內容,江蘇當代書畫院院長畢寶祥為本次展覽創作的四條屏《山色有無間·一至四》就是如此,四幅畫可以連貫看作為一副畫,拆作四幅亦各自成立,并各有題跋,畢寶祥介紹到: “淡雅是我對中國畫風格的一種理解,這幅四條屏的山水皆著淡墨,采用通屏形式,既可以拆開看,連在一起看也是一張完整的畫。“
畢寶祥《山色有無間·一至四》
在座談會上,幾位到場藝術家就四條屏藝術和文人畫雅趣展開了討論,國家一級美術師宋玉麟提出當前不少美術展覽存在著大同小異、模式化的問題,這一專門的四條屏展覽頗有新意也頗有趣味,“四條屏是在框架中有自己的發揮和想象。”本次展覽中,宋玉麟作品《春夏秋冬山水》也是唯一一幅將山水畫和書法結合在一起的四條屏作品,他提出:“我們要創新,但也要繼承好傳統文化,鉆研傳統藝術樣式的精髓。這次的四條屏展覽讓我看到了這種傳統藝術形式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宋玉麟《春夏秋冬山水》
參展藝術家姚媛和熊岱平亦贊同這種觀點,姚媛認為繪畫應追求品格,不管是什么形式、內容,都要追求精細的極致。熊岱平則結合自己多年來的繪畫體驗,認為作畫需要精深的鉆研,追求極致,充分學習傳統藝術精魂。
國家一級美術師葉爛也認為目前存在部分國畫作品失去了傳統寫意畫的靈魂,脫離了傳統文化的根是不能畫出好的國畫來的,“畫中國畫要跟著自己的感覺,傳統不能丟。”
據介紹,楓帆文化舉辦此次雅集意在弘揚傳統文化,借園林之景,讓傳統藝術和自然人文相融合。展覽將持續至12月22日。記者 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