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教誨
——憶楊永直培養青年的二三事
《新華日報》在南京出版后不久,中央派楊永直同志來擔任總編輯。他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特別是在教育培養年輕同志方面,給人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親自傳幫帶
永直同志剛來的時候,報社在體制上還沒有實行編采通合一,而是分設編輯部、采訪部和通聯部。永直同志來后就建議設立總編室,由總編輯親自幫助記者、編輯處理稿件。他說:“設立總編室后,有些重要稿件,讓記者到總編室寫,由領導和記者一起研究分析記者采訪來的素材,素材夠了,就研究如何寫作,素材不夠,就告訴記者還要補充采訪些什么。這樣做,既可以保證稿件的質量,又可以使記者從中受益,學到本領。我們在延安《解放日報》工作的時候,博古同志就是這樣做的。我們要發揚這個光榮傳統,培養出更多出色的記者、編輯。”
總編室建立后,不少記者都聆聽過石西民、楊永直的教誨,在他們親自傳幫帶下,學會了怎樣寫稿、編稿,成為出色的記者、編輯。
學習要勤奮
楊永直善于抓住一些細小的事情,教育培養年輕的同志。有一天,資料室的朱華同志拿來幾本新出版的書刊給楊永直同志。楊永直同志說:“你這樣做很好!以后,凡是新到的書刊,都要拿來先給我看,否則,我這個總編輯就干不下去了!"然后,他轉過頭來又對我們幾個在場的同志說:“干新聞這一行的,就是要勤奮學習,不斷吸收新的東西,充實自己。”后來,楊永直同志的愛人慕琳和警衛員小孟都告訴我:永直下夜班到家已經很遲了,往往還要看看一兩個小時的書刊,睡覺的時間很少。
原來我認為永直同志是黨的新聞工作者的天才。他即興寫時事社論、政論時,文思如泉涌,傾瀉而下,一面寫,一面發排,短時間內,一揮而就。從他教導我們要勤奮學習后我才懂得:讀破萬卷書,下筆如有神。永直同志的才思敏捷,是和他勤奮學習分不開的。
作風要嚴謹
地質學家李四光從海外歸來,給《新華日報》寫了一篇稿件,楊永直叫我抄寫一下,以便保存原件。他對我說:“你看,李四光的字寫得多么工整,鐵劃銀鉤,一筆不茍。大科學家的這種嚴謹作風,我們要好好學習!”簡短的兩句話,又使我懂得了辦事要認真,作風要嚴謹,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工作。
和楊永直在一起工作的日子里,是我在新聞工作上進步最快的一個時期。他的親切教導更使我沒齒難忘,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