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下午,由oasis藝術空間、東南藝術館、意大利米蘭HOAA藝術展覽中心、意大利皇家鋼筆畫藝術家協會共同主辦,益清堂教育集團、東南電梯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承辦的“呂洪臣鋼筆畫藝術展”在南京oasis藝術空間開幕。江蘇省政府法制辦、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原主任孫如林,南師大新傳院原黨委書記顧永林,南京市企業聯合會執行會長叢躍滋,中國壁畫學會藝委會副主任、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張靜等領導、企業家和藝術家參加了開幕式。
(圖為參展嘉賓與呂洪臣共同為畫展剪彩)
呂洪臣現為遼寧省美協理事,遼寧省美協連環畫藝委會副主任,沈陽市美協副主席,本次展覽展出了其鋼筆繪畫作品50余幅,題材豐富、形式新穎,以獨特的表現方式將人們帶入了鋼筆畫的世界。
人們熟知的繪畫紙張有宣紙、素描紙、水彩紙等,在餐巾紙上作畫,這樣獨特的創作展現形式卻并不多見。
2015年,呂洪臣隨遼寧省美協去歐洲訪問,在歌德大街的一間咖啡廳休憩時,被窗外美麗的哥特式建筑深深吸引,當時就想立刻畫下眼前的場景,無奈手邊沒有速寫紙,只有一張買咖啡時店員給的咖啡紙巾,呂洪臣隨手展開紙巾,在這張咖啡紙巾上畫起了畫,這一畫,便成為了他創作的新形式。酷愛喝咖啡的他,把世界各地不同咖啡店的紙巾用做繪畫的載體,用它們記錄著自己藝術創作的足跡。
(圖為呂洪臣現場介紹展覽作品)
“咖啡紙巾通常是兩層,如果用雙層紙作畫,兩層紙張因為有空隙很容易滑動,所以必須要把兩層分開,只用單層作畫,這樣單層的紙巾其實比宣紙更薄,很容易暈開,也很容易畫破,這就要求繪畫時既要速度快,又要下筆準確。”呂洪臣說。實際上,用咖啡紙巾作畫原本只是出于一種樂趣,呂洪臣自己也沒有想到,這些作品今天能夠舉辦這樣一場展覽。
呂洪臣從事鋼筆畫的創作已經有近40個年頭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的他被分配到《沈陽日報》擔任美術編輯,因其優秀的速寫功底,《沈陽日報》為他特設“盛京速寫”專欄,用速寫的形式報道新聞,這在當年的紙媒上并不多見,他用鋼筆記錄著沈陽的街頭巷尾,一做就是20多年,先后發表速寫作品2000多張。“最初畫鋼筆畫是因為工作需要,但后來我卻深深的愛上了這門藝術,而且一畫就畫到了退休。”呂洪臣感慨到。
(展覽現場)
記者看到,展廳內展出的畫作大多為一平尺左右,尺寸不大確十分精美,有景有物也有人,既有中國傳統的街巷,也有國內外充滿藝術氣息的各類建筑。
中國壁畫學會理事、中國鋼筆畫研究會副主席、東南藝術館館長唐亮告訴記者,自己是在一場全國美協舉辦的展覽上發現呂洪臣的作品,被這樣生動的作品深深打動,后策劃了這場展覽。作為本次展覽的策展人及主辦方東南藝術館的館長,他表示,隨著AI時代的到來,東南藝術館未來將更加注重科技與藝術家,設計學者更緊密的合作。“我十分看好鋼筆畫的前景,鋼筆畫的快速、寫實或許更符合與技術融合的要求,藝術并不是專利,更應該走向大眾,期待鋼筆畫未來可以成為輕松走進人們生活的藝術品。”唐亮說。
本次展覽的特別支持單位,東南電梯股份有限公司顧問、駐寧辦負責人趙瑞林也表示,東南藝術館開辦以來,已成功舉辦百余個專題藝術展,開展了多項國際性藝術交流活動,得到了國內外藝術家們的廣泛認可。東南藝術館的開辦,是提高企業品質、提升企業文化的重要手段,也希望今后公司在科技與藝術的有機結合下能夠產生新的能量。
“一只鋼筆走天下,小鋼筆能夠畫出大題材大世界。”這是呂洪臣對鋼筆畫的釋義。或許正是這樣一種資深新聞美術編輯長年累月對工作、創作一絲不茍的精神,才成就了今天這樣一場小而精美的“紙巾上的鋼筆畫展”。呂洪臣認為,鋼筆畫強調寫生,也需要非常扎實的功底,這對于一個藝術家來說是創作的根基。他希望在社會各界的努力下,能夠通過更多的展覽和活動讓大家重新認識鋼筆畫,從而推動鋼筆畫在中國美術界的發展。
作品欣賞
《尼泊爾第二大城市博卡拉街頭》
320mm×320mm
《印度女孩子》
167mm×162mm
《匈牙利國會大廈》
325mm×300mm
《蘇黎世馬車》
245mm×210mm
《哈爾施塔特小鎮》
220mm×220mm
《柏林博物館》
265mm×265mm
藝術家簡介
呂洪臣,1960年出生。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中國青少年美育協會副主席,中國新聞美術學會理事,遼寧省美術家協會理事,遼寧省美術家協會連環畫藝委會副主任,遼寧省美術家協會綜合畫種藝委會鋼筆畫分會主任,遼寧省美術家協會國畫藝委會委員,沈陽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沈陽市文史館研究員,沈陽市政協書畫院副院長,遼寧博雅書畫院副院長,沈陽臣墨日熙書畫院院長,央視書畫頻道遼寧記者站主任。曾任沈陽日報主任美術編輯,沈陽日報書畫院院長,沈陽日報美術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