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六朝”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歷史概念,與“三國”“十六國”等概念不同的是,它專指隋唐以前在南京這座城市建立的六個政權:東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
從邏輯學來講,“六朝”(又曰“六代”)是一個“集合概念”,如果以唐代許嵩的《建康實錄》為緣起,這個概念離我們有一千多年了。概念通過語詞來表達,有的語詞能表達概念,有的卻不一定能,但反過來講,概念則必須通過語詞來實現。集合概念的特征是:只反映集合體,不反映構成集合體的個體。以“六朝”這個概念為例,我們不能講東吳就是“六朝”,也不能講東晉就是“六朝”,更不能講南朝的宋、齊、梁、陳就是“六朝”,它們六家是抱成一團、不能打散、更不可以砸爛的“這一個”,故雖“六”猶“一”。它們之間不是屬種關系,而是整體與局部的關系。
張敏 攝
再舉個例子吧。“六朝”猶如一枚“集束炸彈”,由“六”個“子炸彈”固定成為“一”個“子母炸彈”,一旦拆散,就不成為“集束炸彈”了。由此推理,我們今天在審視南京究竟是幾朝古都時,如果還是用唐代人制造的這一枚“集束炸彈”、用“六朝”這一個“集合概念”來回答南京是幾朝古都問題是,如果還是仰著脖子、不假思索地直呼“南京是六朝古都”,顯然是既犯了邏輯學上的以偏概全錯誤,更犯了不以唯物主義史學觀來審視千年后的南京的認識論錯誤。
根據是否“華夏正朔”、是否有獨立的“歷史紀年”、是否在“共和制”之前出現的封建王朝三條要素,并且這三條要素缺一不可,是邏輯上的“必要條件”,我們慎審隋唐以后、尤其是許嵩《建康實錄》后一千多年來南京這方土地建立的政權,只有大明王朝具備資格與“六朝”并駕同列。所以,筆者早在2019年1月就提出:南京是“六朝”加上“明朝”等于“七朝古都”,這是對傳統南京古都史研究的新的學術貢獻。
王昆遠 攝
“南京是七朝古都”這一史學觀點曾于《中國江蘇網》《炎黃文化》《金陵四合齋詩文(不惑集)》等網絡媒體書刊雜志上公開發布發表,筆者也曾在南京國際展覽館、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金陵圖書館等公開場合進行演講,其學術觀點及對南京是幾朝古都的準確計算,已經得到包括學界、政界、民間等社會多方人士的關注認可,得到了省及南京市的許多老領導認可,早已不是一家之言了。
但是,目前仍欠一把關鍵火候:南京市委市政府要興高采烈地接過作者拋出的繡球,通過媒體宣傳渠道,統一口徑,在展示南京歷史文化名城形象時,在介紹南京是幾朝古都問題上,一律用“南京是七朝古都”來表達。再也不能做那種站在明城墻腳下大談“六朝古都”的滑稽事,朱元璋如果地下有知,也會生氣的吧?
潘俊 攝
給南京以“七朝古都”的準確定位,可以加深南京都城歷史的厚重可信度,可以加大南京都城歷史形象的清晰度,可以提升南京都城歷史的美譽度。我們在大力加強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挖掘、保護、傳承、創新的新時代,還南京是幾朝古都的歷史真相,讓人們在研究欣賞六朝歷史文化風采時,讓人們在走進六朝博物館時,知道“六朝”中沒有明朝,但不忘大明王朝對南京這座城市的歷史貢獻。我們似沒有必要大費周章,魚和熊掌都想兼得,應徹底摒棄“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模棱兩可贅述,一言以蔽之曰:南京是七朝古都;或曰:七朝古都南京。
或許有人既天真又貪婪地以為,在南京是幾朝古都問題上,數字愈多愈好,從而出現南京古都“十朝”“十三朝”等提法。其實這是在幫南京都城歷史研究的倒忙,讓南京古都定位找不到北了,也讓今天的南京人對自己生活的歷史時空更迷茫了,極易產生摸不著頭腦的混沌之感。
筆者曾對南唐、太平天國、中華民國三者均不能進入南京古都“朝代”范疇有過專門論述,特別提醒大家,早在宋代人薛居正等撰寫的《舊五代史》、歐陽修撰寫的《新五代史》中,對南唐李昪、李璟政權的“僭偽”性質均有過歷史定論,今天的我們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去翻歷史舊案,為南唐國打抱不平;李璟在后周顯德五年(958年)就下令“去帝號,稱國主,奉(后)周正朔”,說明南唐是一個不完全的政權,沒有自己的律歷;后來又奉北宋為正朔,直至滅亡。
李莉 攝
太平天國在《清史稿》中已經被定性為反政府的“寇”“賊”,南京被太平天國改名為“天京”,但在《清史稿》中,一律稱為“偽京”;太平天國充其量是一個在清朝版圖上出現的反政府的“宗教武裝政權”而已,更何談華夏正朔?我們大可不必去為這個對南京傷害極大的政權來貼金,更不可引以為南京古都的資本。
1912年在南京建立的中華民國是結束兩千多年封建帝制后的“共和制”產物,已經不存在封建制王朝如唐朝、宋朝、明朝、清朝“世襲制”“家天下”國體性質,因此,根本沒有資格進入南京是“幾朝古都”這個“古”字范疇來討論,它根本不沾邊。
楊曉飛 攝
我們在研究南京歷史文化藝術時,要大談“六朝”“南唐”“大明”“太平天國”“民國”的文化藝術、政治經濟,它們可以“一哄而上”,可以全方位、立體化的共同為南京悠久歷史文化發力,以呈現南京歷史文化的多姿多彩、厚重精深。但在研究確定南京是“幾朝古都”這一特定歷史認知時,必須嚴格做好“資格審查”,該剔除的就要剔除,寧少勿濫,寧準勿偏,不能將歷史研究與文化藝術研究混為一談,也不能將古都研究與城市發展史研究混為一談。對于今天的南京是幾朝古都問題,我們完全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到位,堂堂正正地亮出“南京是七朝古都”“七朝古都南京”這張都市名片,切不可再羞羞答答、模棱兩可、瞻前顧后地一會兒“六”一會兒“十”、一會兒“古都”一會兒“都會”的了。
行文至此,筆者有了一種要振臂高呼、警醒世人的沖動:南京,你是七朝古都。
2023年6月11日晨于金陵四合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