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瀾索源 振葉尋根
      ——胡正良藝術題材詩歌賞析
      2023-09-07 20:31:00  來源:江南時報  作者:韓海濤  
      1
      聽新聞


      觀瀾索源 振葉尋根

      ——胡正良藝術題材詩歌賞析

      □ 韓海濤

        胡正良先生是一位有著相對成熟穩(wěn)定風格情調的作家、詩人。近期,胡正良將書法、繪畫、音樂等藝術領域的巨匠杰作植入詩歌田園,連續(xù)創(chuàng)作了《音樂三曲》《書法三峰》《繪畫三雄》等,這些熔鑄歷史與現(xiàn)實,蘊藏著哲理與詩情的作品一誕生,就松吟濤鳴不同凡響。《書法報》《江南時報》《揚子江詩刊》等伸來橄欖枝,人民日報官網、學習強國等主流平臺也紛紛轉載評賞。

        九首詩,九瓣蓮花,攜帶著中華大地蒼茫厚重的藝術文化基因,開在塵世的凈水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三乃九,代表著神圣藝術殿堂的廣袤大千。我們通過這組詩可以探尋胡正良文學創(chuàng)作尤其詩歌審美的格調和主張。

        胡正良的新詩創(chuàng)作是自由的。但他的自由不同于當下絕大多數(shù)詩人那種毫無章法和節(jié)制的絕對自由。將新詩理解成絕對自由,是一種誤解,歷史也許會讓時間來證明這一點。作為評論家,胡正良還沒有就新詩發(fā)表他的真知灼見,但從他的詩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他的詩歌遵循。他一定贊同聞一多的觀點,即“在中國格律詩與西方意象詩歌中找到一條新的路徑”。胡正良的詩將書法的形體美、繪畫的色彩美融匯在新詩創(chuàng)作中是顯而易見的,同時他也注重詩歌的音樂韻律美、建筑結構美。這固然得益于他在藝術的諸多領域融會貫通游刃有余,更重要的是他善于繼承,更擅長獨立思考,敢于堅持自己的藝術主張,并以其獨具的勇氣、智慧和藝術才華付諸創(chuàng)作實踐。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書法三峰

        《王羲之之〈蘭亭序〉》——以詩歌的敘事章法追懷天下第一行書的誕生、流播及其輝煌榮耀,并非詩人所要表達的主旨。他說,“文學之美是血/形體之美是肉/中和之美是魂”。

        詩人高度概括了《蘭亭序》抵達巔峰狀態(tài)的根本原因。那是藝術家所處時代語境、個人生活經歷、藝術素養(yǎng)、審美取向等共同摶捏的結果。當然,魏晉書家所能達到的技術境界、風格境界,以及作為帝王書法粉絲的李世民等的喜愛推崇都是重要原因。然而在書法評論家胡正良看來,中和之美才是處于核心地位的靈魂性問題。

        中和之美是中國書法藝術的最高理想境界。書法的中和美是指一種和諧的、不激不厲而風規(guī)自遠的美學風格,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審美意識的選擇與積淀。宗白華認為:“儒家的中庸思想并不是庸俗一流,并不是依違兩可、茍且的折中,乃是一種不偏不倚的毅力、綜合的意志,力求取法乎上、圓滿地實現(xiàn)個性中的一切而得和諧。”書法包含了中國人對自然、對社會、對生命的深刻體察與感悟,體現(xiàn)在用筆的處理上,存在著如逆與順、斜與正、肥與瘦等的矛盾統(tǒng)一。整篇書法作品則并存著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舉凡傳世之作,都是將雄壯、強大、壯麗的陽剛之美,與精巧、纖細、柔和的陰柔之美和諧統(tǒng)一的完美佳構。書家只有以平和之心態(tài)、高尚之格局、寬廣之胸襟、沖和之運筆及練達之處世、沉著之心緒,才能讓其書法作品體現(xiàn)中和之美。《蘭亭序》正是在這些方面臻于完美境界,才得以尊享書法藝術巔峰輝煌的榮光。

        寫到這里,胡正良忍不住流露出他的評論家本色:他看到了后世追隨者“用您的一撇一捺、一橫一豎,續(xù)寫王氏之后的風騷”。如何能得呢?豈不知這其間隔著藝術造詣、人格修養(yǎng)、思想境界、審美風度的迢遙山水!詩人認為,盡管《蘭亭序》肉身(指作品文本)被封存,但其中蘊涵的豐厚精神是超越時空活著的,是永遠解讀不透的。

        《顏真卿之〈祭侄文稿〉》——字里行間透著凄神寒骨的蒼涼與悲憤,再現(xiàn)了顏真卿對忠義侄兒的悲情懷念。這一切都透過《祭侄文稿》的遒勁筆力、悲壯筆意得以呈現(xiàn)。全詩造語新奇,意象豐贍,極具張力,是一曲抑揚頓挫、鏗鏘悲愴,又充滿溫情懷戀和忠義豪情的書家絕唱。詩開頭就說,“當你捧起侄兒的頭骨……此時的悲傷,是一彎用血疏浚的河流”。第二部分節(jié)奏稍緩,“你是一只翩躚的蝴蝶,把思念涂在翅膀上,沿著侄兒守望的方向繼續(xù)飛翔”。接下來陷入回憶,“用往事燉酒”,“捧著離愁,看墨色染遍無限江山”。如今墨色卻渲染成了血色。故而拉開時空距離,以歷史的眼光審視碑帖。在詩人看來,“所謂神來之筆”乃是書家的一腔熱血“被山河連成了弧線,被時光壘成了高原”。《祭侄文稿》正是書法史上的高原,也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高原。詩近尾聲,筆鋒突轉,從后世書道追隨者的視角看安史之亂那段血染的歷史,一位以羊毫毛管為戈矛的老人,“把忠義伸向天空,璀璨地燃燒”。其景何等壯烈,其情何等悲愴,詩語何其悲壯!千秋之后臨書遙想,天下第二大行書的成功,何嘗不是顏公忠義人格的寫照?

        《蘇東坡之〈寒食帖〉》——寫蘇東坡書法,他撇開其藝術成就和蒼茫往事,而以“春”為詩引,這是匠心獨具,別有深意的。我們都知道《寒食帖》是在蘇東坡被貶黃州期間所作。就人生歷程而言,那正是秋風蕭颯之境,其情蒼涼惆悵可知。但胡正良的詩卻從春雨、春夢、春色、春景中獲取靈感。“宋朝給你的那盞漂浮的燈籠,你用意象和意境伴他長明”,“現(xiàn)在,繞過春天去讀你,一個把悲憫糅進線條的人,讓黃州在墨香里永生,讓寒食在墨跡里永恒。”漂浮的燈籠,象征著蘇東坡坎坷漂泊的一生,沒有讓自己的心沉入漫漫長夜,而是抱定“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他用信念和超然點亮的心燈,照亮自己也照亮世人。為什么要繞過春天去讀你?因為作為書家的蘇東坡,曾一度“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墨跡線條里糅進了太多苦澀和悲憫。但那卻是東坡的書法之春、文學之春。詩人捕捉到的是心外之鏡像。

      王羲之《蘭亭序》

        繪畫三雄

        《顧愷之之〈洛神賦圖〉》——詩人放飛情思馳騁想象,再現(xiàn)洛神與曹植在仙境的浪漫相會。顧愷之的畫中也表現(xiàn)了兩人“憑君莫語傷心事,盡在含情不語中”的情景,“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的落寞心態(tài)。而詩人對畫作的解讀有他自己的主張,“入夢的封地只能把思念刻下”,詩人進一步說“滴血的社稷何時才能結痂”,道出了繪畫語言無法表達的蒼生之念。這就把有情人之不能相會,加入了難言的社會因素,擺脫了單純的兩情相悅的庸俗解讀,而讓畫中人物有了一份“長盼月共圓,千里會嬋娟”的美好情思,賦予了作品思想的深刻性。

        《張擇端之〈清明上河圖〉》——胡正良的詩初看很散,但品咂生香,你會發(fā)現(xiàn)它結構章法嚴謹,內在邏輯嚴密,音韻協(xié)調優(yōu)美,意蘊內涵豐厚,詩思巧妙,詩情馥郁,詩意幽遠。《張擇端之〈清明上河圖〉》就很好地體現(xiàn)了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特點。這首詩以遠眺、凝望、審視、回眸四種維度,呈現(xiàn)了這幅曠世奇畫的動態(tài)風情、靜態(tài)細節(jié)和歷史品位。這又何嘗不是我們讀人閱世觀心修禪的方法和過程?

        《齊白石之〈蛙聲十里出山泉〉》——如果說《洛神賦圖》是浪漫極品,《清明上河圖》是寫實杰作,那么《蛙聲十里出山泉》則是意象典范。表面看,畫面極簡單,內容極淺顯:兩壁山澗,中間是湍急河流,遠方用石青點了幾個山頭,水中畫了六只順水而下的蝌蚪。青蛙媽媽在山的那頭,蛙聲順著山澗飄出了十里。

        洋洋美術史群星閃耀,作為美術評論家的胡正良,他的詩作《繪畫三雄》為什么選擇這三幅畫作為題材?前兩者,文藝史已有定論。詩人為什么將這幅“小蝌蚪找媽媽”的現(xiàn)代畫作與史上公認的繪畫杰作比肩而詠?

        這得聯(lián)系繪畫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詩人對畫的意象解讀。《蛙聲十里出山泉》創(chuàng)作于1951年。老舍選取一句詩句“蛙聲十里出山泉”,請齊白石用畫去表現(xiàn)聽覺器官感受到的東西。經過幾天的認真思考,齊白石從老舍信件中的“出山泉”三字(“蛙聲十里出山泉,蝌斗四五,隨水搖曳,無蛙而蛙聲可想矣”)得到啟示,便在“泉”上做文章。憑借幾十年的藝術修養(yǎng)和對藝術的真知灼見,齊白石深思熟慮,終成就此畫。它是一個文學家和一個書畫家在藝術領域對高層次藝術理論的共同探討。

        在胡正良的詩中,小蝌蚪“忘不了出發(fā)時媽媽的叮嚀”,忘不了沿途一彎湍急清流的驚艷,既然選擇了遠方,又何懼山高水長,把命運灑脫成交響曲的流線。黑色的背景或象征著新中國脫胎于舊社會。當蝌蚪兄弟越過萬水千山,一個時代的圖騰,已化為涅槃的畫卷。攪沸一池春水,散落蛙聲片片。一個“沸”字,讓人想到生機盎然、萬眾振奮的嶄新時代,多么令人鼓舞。詩人善用漢字的本義、引申義,更善于用文字的歷史文化色彩來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效果。惟其如此,他才能感染、影響和征服讀者。小蝌蚪找媽媽的意象,今天不覺新奇,但在當時卻是無比清新美好、意境深遠內蘊豐厚的意象。詩人特別指出那是“新紀元的第二個春天”,即新中國剛剛成立。急流象征著新中國初期建設的險峻形勢。小蝌蚪找媽媽則是尋找希望,尋找真理,尋找祖國圖強之路的象征,代表人民對祖國母親的深情呼喚。

        詩人讀懂了齊白石對新中國充滿憧憬的心,也就讀懂了《蛙聲十里出山泉》的價值所在。故而將這幅畫與顧愷之、張擇端的畫并稱“三雄”。這同樣是需要勇氣、智慧和才情的。

      顏真卿《祭侄文稿》

        音樂三曲

        尼采曾說:沒有音樂,人生是一個錯誤。傾聽是容易的,卻也是極難的。人人喜歡聽音樂,但能聽出弦外之音,音外之意,意外之境,境外之禪悟者無幾。

        對于文學創(chuàng)作而言,題材、體裁、表達方式的選擇是極為重要的。某種意義上說,選擇準確等于成功一半。古今名曲何其多,詩人又何以非要選擇《高山流水》《十面埋伏》和《二泉映月》?

        三首曲子都是中國藝術史上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也都有知音難覓的大悲愴、大孤獨。俞伯牙痛失鐘子期;項羽痛失紅顏知己、萬里江山;阿炳的心事無人能解,唯以“絲弦包著苦難”托付惠山秋月、二泉靜水。詩人淡化事件,隱去風煙飄散的傷心往事,選取最動人心魂的瞬間抒發(fā)曠古之悲。整組詩歌格調沉郁,風格內斂,但寄寓十分深遠。

        《古琴曲之〈高山流水〉》——善用疊字渲染一唱三嘆的抒情氣氛,表達豐富情感,將人帶入神與物游的獨特想象和深情陶醉中。《高山流水》蘊涵天地之浩遠、山水之靈韻,然“知音少,弦斷有誰聽”?詩人用語極簡而蘊涵極豐,“秋野茫茫”暗示知音難覓;“秋色悠悠”喻指幸遇知音;“秋月瀲瀲”則是對知音得而復失的深情追懷。同調意象的搭配和諧一致,相得益彰。詩人文學涵養(yǎng)之深厚由此可見一斑。

        《琵琶獨奏曲之〈十面埋伏〉》——以登峰造極的琵琶表演藝術再現(xiàn)了典型時間、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歷史事件,胡正良的詩以“等”“喚”“望”“嘆”四個動詞表現(xiàn)失路英雄復雜而悲壯的歷史瞬間。蓋世英雄難得,故需在漫漫歷史長河里“等”;鄉(xiāng)音在野歸鴻心切,心靈的故鄉(xiāng)在呼“喚”;家鄉(xiāng)父老盼太平,人心在“望”;烏騅不逝,紅顏香殞,故有曠世之“嘆”。詩人將自己化作曲中的音符,隨著那悲愴頓挫變幻無常的生命律動感受樂曲的情感悸動。

        《二胡曲之〈二泉映月〉》——流露的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思緒情感,傳遞了發(fā)自內心的悲鳴和詛咒黑暗、憧憬光明的心聲,呈現(xiàn)了一種深邃的意境。詩人從樂曲的感懷、敘述、傾訴和感慨萬千的情緒中,聽出了作者的心酸、苦痛、不平和怨憤。然而在或深沉或激揚或悲惻或傲然的旋律之外,他卻看到阿炳于黑暗里向往光明的一面。他說,阿炳在飄零中也曾“用燭光照徹街巷”,“讓希望在明月里默默地亮著”,“讓生命在尋找中詩意地活著”。盡管歷盡滄桑,黑暗卻不是沒有盡頭,阿炳仍然“把春光攬進二胡”,“讓音符在時空里永恒地響著”。胡正良沒有像其他詩人那樣,將蕩氣回腸的《二泉映月》解讀得黑暗絕望,悲情難咽,而是深刻地看到,個體遭遇的苦難和滄桑背后仍然有春光和希望存在。

      齊白石《蛙聲十里出山泉》

        作者簡介:

        江蘇宿遷人。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江蘇省報告文學學會會員,中國傳記文學學會會員。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xié)會重點培養(yǎng)對象(文學評論方向)。曾獲第六屆大地文學獎評論獎等。

      標簽:詩人;書法;詩歌
      責編:滕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色欲AV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高清特级特黄毛片| 国产一级一级一级国产片| 91精品国产乱码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猫咪免费人成在线网站| 国产一级爱做c片免费昨晚你| 1000部啪啪毛片免费看| 好看的国产精品|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丰满| 免费成人av电影| 色综合天天色综合| 国产精品一区亚洲一区天堂| av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在| 探花视频在线看视频|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手机观看|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免费下载| 免费看美女隐私全部|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国产成人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女性自慰aⅴ片高清免费| 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αv|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欧 | 最新国产在线观看福利| 亚洲第一永久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妇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九九影院理论片在线观看一级| 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 hd日本扒衣党视频播放| 成人免费a级毛片无码网站入口|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 porn在线精品视频|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无翼少无翼恶女漫画全彩app| 久久综合色天天久久综合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