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的類型化發展持續升溫,日漸得到學院和作者群體的重視,小說的發展更是呈現出題材多元化和跨界改編的趨勢。與之相應的是,小說寫作作為一種技藝,成為教學與研究的熱門話題。黃梵先生的《人性的博物館:七堂小說寫作課》兼顧專業人士欲深造和非專業人士求入門的訴求,聚焦寫作技藝的多維訓練,為我們展現了系統的小說寫作進階框架。
《人性的博物館:七堂小說寫作課》的第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在于,用個性化的語言講解小說寫作的理念,拆除了文學理論的艱澀感,用生動的比喻和例子幫助讀者了解小說寫作的技藝。黃梵以現代人和古代人對于理性的看法來作引論,從小說寫作的角度著眼分析人性的多面性,緊密貼合“人性的博物館”這一概念。全書各個部分的開頭,均以闡述概念為先,先立后述,邏輯清晰。而在敘事講解方面,則聚焦寫作的表達、傾向、形式結構等內容。以表達技巧的解讀為例,讓人印象最深的部分莫過于黃梵對“陌生化”這一概念的講解。黃梵對詳細和略寫,以及蒙太奇手法的講解都是立足于對名著創作規律的提煉,有化理論為方法的神奇,能夠很好地消除非專業人士寫作之初的畏難心理,激發入門人士的寫作意識。
本書另一個突出的特點在于靈活運用各類模型概念闡述小說的敘事藝術。通過巧妙地引入介紹多種模型概念,如穿甲模型、新因果論和機器組裝比喻等,作者化抽象概念為具象,能夠很好地激發初學者的寫作興趣。其中的“穿甲模型”使用箭頭圖畫方式,詳細闡述基本原理,引導示例謀篇布局的過程,并總結成容易記憶的話語——“設法讓人物做不成他(她)想做的事”,由此巧妙地闡釋小說寫作的敘事方法。這種風格的講述,結合每一章最后附著的寫作訓練和點評,能夠帶給讀者更加直觀的學習體驗,對于專業人士大有裨益,而于非專業人士,更是大大削減了專業壁壘。
從辯證角度看待寫作,通常會產生三個基本問題:什么是寫作,如何去寫作,具體怎么操作。大部分的市面上的寫作讀物,或許在處理前兩個問題的時候使用了更好的方法,但對于具體如何操作涉及并不系統,而這恰好是本書的亮點之一——靈活引導,具體實際地將寫作落到實處。出于這些考量,黃梵還對寫作之前的準備工作進行了多角度講解,該部分內容占主體內容的七分之一,可見作者的重視程度。黃梵給出的定點寫作、選擇寫作地點、寫作前的準備等關于實際操作的寫作指導,涵蓋了初學者最容易忽視的創作環境、心理準備等方面。此外,每一章后的寫作訓練以及點評,帶有課后作業的性質,不僅是寫作教學讀物的形式的一種創新,也是具有實際教學意義的方式,有輔助講解、查漏補缺、加深印象之效。
黃梵的這部著作,立足于小說技巧訓練,細致講授創作思維、寫作方法與寫作預備等多方面內容,尋求個性化的講解和示例,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當代作家創意寫作教學的典范之一。這不僅迎合了當今小說的跨界和跨媒介合作所帶來的非專業人士學習的需求,也為專業人士從創意寫作、創意思維的角度反觀自己的創作提供了有益的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