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我陪姥爺和姥姥去了歷史悠久而又舉世聞名的大西北—甘肅。
當飛機在敦煌莫高機場上空盤旋時,我透過飛機舷窗俯瞰大地,滿眼盡是蒼涼。但經過四天深入地走進甘肅后,便感知李白筆下“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的壯美景觀;王翰筆下“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的邊塞風情;林則徐筆下“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征人駐馬蹄”的雄關之嘆,以及王之渙筆下“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要塞孤寂。這些數不勝數的人文景觀是甘肅歷史文化的寫照,最讓我刻骨銘心的還是七彩丹霞的自然景觀。
七彩丹霞位于張掖市臨澤縣倪家營鄉(xiāng),是中國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最典型的丹霞地貌,也是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色彩丘陵景觀復合區(qū)。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宛如一道雨后彩虹在蒼涼的戈壁上絢麗生輝。
從北門進入景區(qū),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五彩斑斕的峽谷,形態(tài)各異、高聳入云,山坡上的褐色、黃色和地衣的青色、暗紅色層次分明,美不勝收。導游告訴我們這只是丹霞的表面。
在去觀景臺的路上導游介紹說,丹霞的形成是幾萬年前的一次喜馬拉雅山脈運動,波及到了甘肅形成了奇特的丹霞地貌。別看這顏色鮮艷的峽谷,那是因為其中含有大量的鐵離子,所以不可以觸碰,否則峽谷的外形會發(fā)生凹陷。
車輛行駛了八分鐘后,我們到了七彩云海觀景臺,這里是看日出的最佳地點之一。走上觀景臺,午后的陽光照在群山間閃爍著耀眼的光,遠看就像一條巨龍在群山中騰云駕霧,若隱若現。轉過身來,是一座以其外觀而得名的景點——臥虎峽。巨大的老虎形態(tài)的身軀橫臥在眼前,色彩斑斕的虎皮紋透著臥虎的霸氣,好象在警告違背客觀規(guī)律破壞生態(tài)自然的人“老虎不發(fā)威,錯誤當病貓”。仔細看,在兩座大山中間還有一條藍色的“小路”通向遠方,好似天藍的湖水悠長而神秘。站在觀景臺上看到的七彩丹霞就像童話世界一樣絢麗壯觀,令人嘖嘖稱奇。
七彩丹霞還有仙緣臺、錦繡臺、虹霞臺,他們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吸引了無數游客前來觀賞。在這里我們可以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也可以領略人類文明的博大精深。
觀光很快就結束了,雖然頭頂上是熱辣辣的太陽,但我依舊留戀忘返,這就是: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長江路小學六年級(3)班 陸知然
指導老師: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