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以“因為愛”為主題的工筆畫展深深地打動了我,也溫暖了我。溫暖、打動我的,不僅僅是畫面那暖暖的色調、畫家扎實的基本功,也不僅僅是畫家所表現出來對繪畫的執著和勤奮,而是她每一幅畫作的背后所敘述的一段歷史、一段故事、一段揮之不去的愛。她用畫筆記錄了今天,追憶了昨天,理想了明天,更溫暖了人心。敘事,本不是繪畫擅長的表達媒介,因為她不僅是靜止的而且只是一幅幅單獨的畫面。然而,畫家打破了這有限的藝術形式,充分表達畫面背后無限的精神世界,將每一幅畫都勾畫出一個敘事的過程,一個充滿溫暖的故事情節,使我們有了畫面之外的種種聯想和伸展的空間,這正是她繪畫最大的特點,也是她的繪畫被專家、觀眾所肯定和認可的成功之處。
用愛,溫暖了今天
我們經常說,藝術真正的價值一定在藝術之外。徐亞慧深深地認識到這一點,她用30幅不同題材的畫作,用愛給我們描繪了一個溫暖的繪畫世界。畫家對時代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和思考力,她會將我們身邊看似平常的事件觀察、記錄、抽象、升華為一種溫暖的故事情節,用手中的畫筆去展現、去描繪。這幅《流動法庭到草原》,以高飽和度的暖色調,將一段發生在草原上真實的故事形象地描繪出來。我們看到,畫面中諸多的元素集中在一起但沒有違和沖突之感,人物、表情、動作、服色、位置安排恰如其分,雖是嚴肅的法庭但一片溫暖、祥和之態。《美麗新世界》,一打眼就迅速地感動了我們,據畫家介紹繪畫場景就是她在南京新街口看到的畫面,是一個泥瓦匠砌墻的現場。在畫家扎實的造型、細膩的筆觸和勾畫物體肌理的能力讓人佩服之外,再仔細端詳,一個穿著破舊、腰有繃帶的工人在聚精會神的工作著,右上角一幅摩登女郎的剪影,與之形成鮮明的對比,不僅交代了人物也交代了時代。這位民工為了生活而忙碌的畫面,使我們突然想到了無數像他一樣的外出打工者,想到了他們為這座城市默默地奉獻卻無寸土屬于自己,不由的一種難以名狀的心酸。然而,我們看到作者對民工身軀、臉部、動作、神態的描繪和處理,特別是紅磚、地面和服裝等畫面以薄薄的用色,逼真寫實功力,給我們呈現出一種明亮、健康、祥和的美好畫面。《雨雪送光明》,以夜雪、寒冷、路燈和一車待發的燈具,構成了一個和諧而充滿溫暖的畫面,告訴我們歲月靜好的背后總有人在負重前行。其它作品如《媽媽》《同事》《朋友》等人物畫像,無不是充滿濃濃的愛,給我們帶來無比的溫暖。
《流動法庭到草原》?
《愛 媽媽像》
用愛,溫故了昨天
面對歷史,每一個畫家都有自己的表達方式,亞慧有著自己的繪畫語言,對繪畫題材也有獨特的認知方式和表現形式。她始終以色彩、事件、人物和故事,貫穿于作品的形和神的兩個世界里,讓我們感到在她的畫作背后有著豐富而飽滿的內容和精神氣象,帶給我們濃濃的祥和之氣。《中華方舟——鄭和下西洋》,她不僅僅給我們呈現出了一支強大的明朝船隊和中國古代造船工藝的發達,她還用三個不大的塊面同時描寫了鄭和所到西洋的場景,更為重要的是她在表達一種,鄭和所到之處“秋毫無犯”的和平場面,彰顯出中國“和合文化”的精神特質,這種精神不僅溫暖了我們也溫暖了鄰邦,更溫故了昨天和未來。
《中華方舟——鄭和下西洋》
《昨天與今天》,將古代的鳳冠和現代人的對話作為繪畫語言,既表達了古今對權力的象征之變,也表達了古今對權力態度之別。鳳冠的權力象征不僅成為了一般大眾的欣賞對象,也成為了一種厚重文化的歷史承載。還有這幅《六朝文脈傳,盛世蓮花開》,以南京六朝博物館鎮館之寶“青瓷蓮花尊”為象征物,讓媽媽帶著孩子的參觀和講解,將物品的浮雕、模印、刻畫、胎釉與現代人物的穿戴、表情和孩子的姿態作為對比,借助文物的傳承,預示著璀璨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生生不息。《外婆》,在外婆人物頭像面前駐足令我動容,畫面的一瞬間是外婆留給畫家最后的一抹愛,更是留給觀眾、留給這個世界深深的眷念和愛撫。蒼白的頭發、滿臉的皺紋和不再清澈的眼神,是外婆衰老的模樣,然而,鮮艷的服色、慈祥的面孔和始終如一的暖暖的色調,形成對比和反差卻帶給我們永久的溫暖。
《愛 外婆》
用愛,溫馨了明天
亞慧用畫筆所描繪的愛,最暖心、最充滿希望的是對明天、未來的憧憬,這種愛的溫度最能持久、最具永恒,也最有希望。她擅長用屬于自己的、豐富的繪畫語言、溫暖的色調和穩固的三角形構圖等,營造出一種安祥、溫馨的氛圍,以達到充滿摯愛有溫度的畫面。如《盼歸》,用甜美、溫馨的孩子入睡的夢境,夢到海軍的媽媽、媽媽的航母、媽媽的大海,以及媽媽維護國家安全的中國夢,其核心是落在孩子的夢、未來的夢。還有這幅《美麗的媽媽》,以一位唯美的孕婦為象征,將孩子、毛絨玩具、飛馬構成一個暖暖的整體畫面。媽媽是美麗的、是孕育生命的,更預示著充滿希望和未來的,透過有形的畫面給我們展現出一幅充滿希望和溫馨的未來。此外還有《蛻變》《我的秘密她知道》《智能制造新時代》《六歲》等作品,都能在有限的畫面中看到畫外所蘊含的一幅幅暖人的故事,這個故事不僅僅是今天的更是明天的。
《美麗媽媽》
中國的工筆畫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它不僅僅要求形式、技巧的“工”,它自起源起就具有“重神不重形”的獨特個性,這個神不僅僅是被描繪的人物、動物和花草的神彩,更是通過外在形式表現出的神韻,展現出“神”背后的精彩故事和深刻的內涵,可見亞慧的工筆畫是走在中國工筆畫傳統的大道之上的。她不僅有著學院專業學習的背景,她的線描功底扎實、造型能力強,并且有一種發現繪畫背后敘事故事的能力。能將二維平面繪畫的藝術語言,跨界于屬于時間藝術的文學敘事能力接通,并將愛貫穿于一段段故事情節之中,從而豐富和推進了繪畫的展現空間,充盈了繪畫藝術的精神張力。
對于畫家這個職業而言,亞慧還很年輕。她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有著令人羨慕的專業創作單位、關愛她的領導、老師和同道,但將來的藝術之路還很漫長,提升的空間還很大。學習藝術只有天賦和勤奮是遠遠不夠的,她需要生活的歷練和廣博的知識。我們希望她不管何時、如何創作、取得怎樣的成績,而對世界的這份愛始終不要變。因為有了愛,才有了溫暖!(衡正安)
藝術家簡介
徐亞慧
江蘇省美術館專職畫家、二級美術師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協會會員
江蘇省中國畫學會理事、江蘇省青年美術家協會理事
浦口區美術家協會主席
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南京工業大學研究生院藝術碩士導師
2022年江蘇文藝“名師帶徒”計劃,師從高云先生(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
2021年江蘇省“紫金文化人才培養工程”文化優青(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
2020年度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南京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
專著《金陵畫派》,作品被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 江蘇省美術館、江蘇省現代美術館、江蘇省檔案館、金陵美術館等專業機構收藏。
近五年獲得主要學術獎勵情況
2024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國畫展入展(文旅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
2024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2023-2025)(文化和旅游部)
2024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暨第四屆“香凝如故”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入選(中國美術館)
2024第五屆“郵驛路 運河情”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美協)
2023獲國家藝術基金美術創作項目(國家藝術基金)
2023國家博物館基本陳列改陳美術創作項目(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2022第三屆“香凝如故”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入會資格(中國美術館)
2021第十一屆全國工筆畫作品展(中國美術館收藏)
2021首屆中國工筆人物畫學術邀請展(中國工筆畫學會)
2021“百年華彩·2021百家金陵(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
2020“江山如此多嬌”新余傅抱石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
2020獲江蘇省藝術基金美術創作資助項目(江蘇省藝術基金)
2019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國畫展(文旅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
2019“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中宣部)
2019“時代華彩——2019中國百家金陵畫展(中國畫)”(中國美協)
2019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項目(國家藝術基金)
2018“大潮起珠江——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優秀作品(中國美協)
2018“郵驛路 運河情”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
2018江蘇省藝術基金美術創作資助項目(江蘇省藝術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