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正月初五,春節(jié)的喜慶氣息彌漫在村頭莊尾,家家戶戶沉浸在歡樂團圓的氛圍里。
早餐后,我們兄妹六人先后驅(qū)車返回老家陳良鎮(zhèn)豐民村,迎接遠道而來的宜興客人——其順表弟一家。
臨近中午,一輛黑色轎車緩緩駛過橋頭,穩(wěn)穩(wěn)妥妥地停靠在二哥家門前空地上,我們迅速上前,拉開車門:“新年快樂!新年快樂!”賓主雙方不約而同,互致過年祝福。
在二哥老家堂屋的餐桌上,一盤潔白如玉的阜寧大糕,被盛著熱氣騰騰的八碗棗子茶簇擁著,我們熱情邀請表弟、弟媳和他們的兒子、媳婦、孫女一起入座。大家一邊品嘗阜寧大糕這道特別的茶食,一邊暢敘阜寧大糕給我們留下的不同尋常的記憶。
年過六旬的表弟其順觸景生情,說:“上個世紀(jì)六十年代,多虧舅舅克服重重困難,像大海撈針一樣,找到了童年失散、長達30年的親人——我的媽媽。打那之后,每逢過年,我們都能吃上舅舅帶給我們的家鄉(xiāng)特產(chǎn)——阜寧大糕。阜寧大糕不僅僅滿足了我們味蕾上的享受,更成了我們幾代人情感上的紐帶。”
我父親不畏艱辛尋找姑母的難忘經(jīng)歷,不但是我們家史里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且,這里面竟然還有阜寧大糕的一大功勞。
兒時的我們,常聽父親猶為悲傷地說,他有一個大他3歲的姐姐,因為家里很窮,早在1933年就被祖父帶到蘇南,送給人家做童養(yǎng)媳,后來一直杳無音訊。
然而,時光阻隔不斷親情。上世紀(jì)六十年代,也是春節(jié)后的正月,性格要強的父親想方設(shè)法,求人拿到幾十塊錢貸款,懷揣著買回來過年、全家人卻沒舍得吃的半條阜寧大糕,踏上了南下尋親之路。連續(xù)多少個日日夜夜,他忍饑受餓,櫛風(fēng)沐雨,奔走在浙江湖州和江蘇常州一帶,千方百計尋找姐姐的下落。白天跑餓了,父親就用兩塊粗卷干子(大麥面做的)和一杯白開水充饑,懷里的半條大糕一片也舍不得吃;晚上走累了,就花兩毛錢住到澡堂里過夜。在多少好心人的幫助下,終于在宜興縣楊巷公社的鄉(xiāng)下,找到了失散30年的親人。可是,當(dāng)時互不相識的姐弟倆見面時,也不知道說什么是好。這時,父親小心翼翼地掏岀懷里的半條大糕,慢聲細語地問:“你認(rèn)識這是什么嗎?”頓時,“陌生人”眼前一亮,自言自語地說,“這不是阜寧大糕嘛!”父親的心里這才明白了八九分。于是,姐弟倆從小時候一起到富人家討荒要飯時、地主婆子用大糕喂狗而扔給他們幾個胡蘿卜的辛酸事說起,一步步證實眼前正是失散30年的同胞姐弟。一段阜寧大糕的美好回憶,瞬間拉近了他們之間的距離,姐弟倆相擁而泣,淚如雨下……
表侄俊杰的一席話打斷了我的思緒。他看到條臺上擺放著精美的阜寧大糕,十分動情地說:“這些年,阜寧大糕也承載著我們成長的點點滴滴。記得我結(jié)婚那年,大表叔在我婚期前夕,特意給我寄上6條阜寧大糕,寓意著我們婚后的生活步步登高。”
在宜興市衛(wèi)生防疫部門工作的表侄媳鐘青青搶過話茬說,真的感謝幾位表叔,每年都給我們寄上聞名遐邇的阜寧大糕,這款糕點入口香甜,滋潤綿軟,成了我和班上同事們零食的最愛。
親人津津樂道的評說阜寧大糕,我們心里更是美滋滋的。是啊,阜寧大糕以其白如雪、柔如云、甜如蜜的特點,深受大江南北消費者的喜愛。這種獨特的美味從我們的父輩再傳到子輩、孫輩,成為家族親情中代代相傳的經(jīng)典味道。
禮尚往來,人之常情。每逢春節(jié)來臨,表弟也常給我們捎來宜興的特產(chǎn)——徐舍小酥糖。它用精細白糖、剝殼芝麻、特制飴漿、上等面粉等原料,經(jīng)過焙炒、打屑、扳酥等10多道工序,精心配制而成,具有香、甜、酥和爽口等特色,是營養(yǎng)價值頗高的保健食品,與阜寧大糕一樣,一南一北地甜在我們一大家人的心頭。
如今,阜寧大糕、徐舍小酥糖作為兩地的土特產(chǎn),不僅傳遞著味覺上的享受,更承載著深厚的情感、文化和記憶,它是家族親人團聚的象征,也是家族親情傳承的重要載體,更成了我們四代人之間的聯(lián)系紐帶。
斗轉(zhuǎn)星移,今非昔比。表弟一家三代人來阜探親拜年,從我們以前居住的老屋,再到我們現(xiàn)在定居在縣城的美麗家園,所見所聞,大家感慨萬千。短短幾天時間,雙方的情感愈加濃烈了,老二家的孫女高梓嘉和表弟家的孫女吳沛菡,兩個都是小學(xué)高年級的學(xué)生,她們一起講故事,一起做游戲,還一起唱起了流傳在阜寧城鄉(xiāng)的兒歌:“大糕甜,大糕綿,吃塊大糕好過年;大糕美,大糕香,懷揣大糕進夢鄉(xiāng)……”
歡樂的時光顯得短暫,轉(zhuǎn)眼到了表弟一家返程的時候,我們兄弟幾個爭相給他們準(zhǔn)備了豐盛的土特產(chǎn),其中首選的是親人喜愛的芝麻大糕、桂花大糕、麻油大糕和巧克力大糕等新品種的阜寧大糕。
久負盛名的阜寧大糕,成了我們和表弟一家傳承感情、延續(xù)親情的重要載體。今后,我們會更加用心地去體會和付出,通過日常的交流、關(guān)心與呵護,讓愛的紐帶緊緊相連,讓親情更加深厚,讓愛與溫暖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