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門西,有一條秦狀元巷,它得名于清代才華橫溢的狀元秦大士。秦大士38歲高中魁首,成為清朝開國后的第43位狀元郎,一路仕途順遂,官至翰林院修撰、侍講學士 ,其才情與成就為這條巷子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秦狀元巷曾有過一口老井,它的淵源可追溯到秦狀元家那口名為“澗泉”的古井。清末戰亂,“澗泉”井不幸被埋沒。辛亥革命后,南京修建中華路,民工偶然翻出刻有“潤泉”銘文的青石井欄,一時引起轟動;也引起當局重視,將原井欄當作文物妥善保護,還在遺址上重新挖掘了一口井,并換上新井欄。
這口老井,井欄井沿皆由青石砌就,歲月的摩挲讓表面光滑如鏡。井壁布滿青苔,井中水質清澈,倒映著天空和周邊景致。井口內壁因人們長期打水繩索的摩擦而呈顯一條條凹痕,記錄著老井曾經的忙碌和歲月的流淌。老井曾是周邊居民生活的核心,每天清晨,街坊鄰居伴著第一縷陽光來到井邊汲水,開啟一天的煙火生活……
在漫長歲月里,老井與市井相連,承載著多彩的生活記憶,井邊發生的故事,充滿了人間煙火的溫度。
三伏盛夏:西瓜引發的“烏龍”
三伏盛夏,酷熱難耐,老井成了天然的“冰箱”。人們用網兜裝著西瓜放入井中“冰藏”,為防止拿錯,會在網兜或吊繩上做獨特記號。
一天,一個大男孩放學后直奔井邊撈西瓜,回家切開就稀里嘩啦地吃了半個。傍晚,他媽媽下班回家,發現桌上剩下的半個瓜幾乎無籽,和自家買的有籽西瓜不同,再看吊繩記號,知道兒子拿錯了。大男孩媽媽心細又愛面子,趕忙出門買了個大大的少籽西瓜,用原來的網兜和繩子放回井里,巧妙化解了這場可能引發鄰里矛盾的“盜案”,老井邊依舊和諧。
這個生活小插曲至今仍在老巷原住民中相傳,成為一段佳話。
“小雪”井臺:醉漢引發鬧劇
每年“小雪”時節,南京城寒意漸濃,秦狀元巷的井臺卻熱鬧非凡。大媽大嬸們齊聚井邊洗腌菜,嘮家常的聲音此起彼伏。
一晚,路燈昏黃,大媽大嬸們正忙碌著,一個醉漢搖搖晃晃地來到井臺上,竟然一屁股坐在井欄上,指手畫腳、嘟嘟囔囔。一開始大家沒在意,可醉漢越說越離譜,聲音越來越大,引得眾人厭煩。一位大媽率先指責,其他大嬸紛紛附和,但醉漢不僅沒收斂,反而變本加厲。
就在場面快要失控時,一向潑辣的熱心胖嬸風風火火地趕來。她拿著手電筒照在醉漢的臉上大聲呵斥。醉漢被這一照一吼,似乎清醒了幾分,但還嘴硬。只見胖嬸形如茶壺——一手叉腰一手指著醉漢:“叫你老婆來!”
醉漢一聽“老婆”二字,頓時像泄了氣的皮球,耷下個腦袋,在眾人的哄笑聲中,灰溜溜地被胖嬸拽走了。
井臺邊又恢復了洗腌菜的熱鬧。
凌晨驚險:“老插”與“丟表男”的糾葛
1978年春天的一個凌晨,天色尚未破曉,秦狀元巷一片寧靜。一位叫“老插”的下夜班回家,路過老井時,借著昏暗路燈,看到一個人上半身已沒入井欄口,兩條腿朝天亂蹬。“老插”發現有人投井,趕忙沖上去將人拉出井口。
被救者躺在地上,大口喘著粗氣,卻一把拉住“老插”,質問自己的手表在哪?!袄喜濉毙闹屑{悶,他三十出頭,回城前也見過些世面,懷疑對方是“碰瓷”。
兩人爭執起來,“老插”一氣之下,拉著中年男人到交警三中隊報案。聽完二人的“自說自話”,值班交警表示這不屬于交通糾紛,失竊問題歸李府巷派出所管。交警交完班后,見兩人還在門外糾纏,便熱心地讓二人和自已一同去井臺周圍找手表。
天色漸亮,3人把井臺四周翻了個遍也沒見到手表的蹤影。“老插”懷疑手表掉進了井里,回家拿來帶綁鉤的長竹竿伸入井底攪動,結果沒撈到手表,卻撈出一串系著鑰匙的珍珠項鏈。
見到鑰匙和珍珠項鏈,交警想起前不久得知的一樁“社情通報”——
原來,數月前,一位戴珍珠項鏈的年輕女子被一個騎自行車的男子盯上。在中華路附近的偏僻處,男子撞向女子,“堤”走項鏈(堤,南京話中 “輕輕取走”的意思)。女子反應敏捷,揪住自行車書包架不放,要男子去交警三中隊“處理交通事故”。男子見走不了又怕自已搶項鏈的事“不得好死”,在路過秦狀元巷井臺時佯裝滑倒,將項鏈扔入井中,著急忙慌中將口袋里的一串鑰匙也一同扔入了井里。
女子在交警三中隊做完筆錄,發現項鏈不見了,男子卻故作鎮定,掏空口袋稱沒看見項鏈,自己的鑰匙也丟了。因缺乏證據,交警只能調解備案,讓兩人離去。
如今從井里撈出的珍珠項鏈和鑰匙,經筆錄中的女子確認,警方很快抓獲了盜搶賊犯。那賊人供認作案次日夜里曾帶著工具到老井打撈,擔心鑰匙成為犯罪證據,結果無功而返。
失物歸主:望鶴樓的驚喜重逢
被盜搶珍珠項鏈的女子拿回失物后,為表達感謝,邀請“老插”、“丟表男”和熱心交警到中華路望鶴樓酒家吃飯。
4人剛落座,跑堂望著“丟表男”,試探著詢問他之前來吃飯是否丟失過東西?!袄喜濉苯幼煺f“他丟過一塊手表”?!皝G表男”盯著跑堂半晌,一下興奮地跳起來,確認自己曾丟過一塊上海牌、24鉆、全鋼防震表,還說是用工業券加120元錢買的。
原來,“丟表男”因婚變心情極度低落,下班后到望鶴樓酒店獨自喝悶酒,想起前妻為他買的手表,心中苦澀,便將手表放在桌上。跑堂多次提醒他要打烊了,他卻充耳不聞,最后恍恍惚惚離開飯店時,把手表忘在了餐桌上。
他無目的地在門西的巷弄里游蕩,見到老井便想投井“一了百了”,沒想到因禍得福,不僅找回了手表,還幫警方破獲了一起盜搶案。
“丟表男”和“珍珠女”雙雙失而復得,“老插”也洗清嫌疑,熱心交警也直稱“無巧不成書”,4人當晚在望鶴樓酒店喝到盡興才分手。
如今,秦狀元巷的那口老井已被保護性填埋,其上種了一棵香樟樹以作紀號。老井沒了,但它承載的故事——三伏盛夏西瓜的“烏龍”、“小雪”井臺醉漢的鬧劇、凌晨“老插”與“丟表男”的糾葛以及望鶴樓失物歸主的驚喜重逢,都成為往昔生活的珍貴記憶。這口井不僅曾是生活的依托,更是鄰里情誼的見證,守護正義、洗清誤會的傳奇之地。它所蘊含的鄰里情、煙火氣和生活的質樸,永遠留存在居民記憶中,成為秦狀元巷永不褪色的文化符號,在歲月長河中綿延不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