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啟|南京的三條詩巷
      2025-04-21 11:42:00  來源:江南時(shí)報(bào)  作者:王宏啟  
      1
      聽新聞

        近來,讀石三友先生的《金陵野史》,在《石城巷陌》中有一篇《詩巷》,說舊時(shí)的南京有三處里弄曾經(jīng)被譽(yù)為“詩巷”,這三處里弄就是棉鞋營、龍?bào)蠢铩㈦僦铮译S我一一去探訪。

        一曰棉鞋營。

        秦淮區(qū)大中橋的西側(cè),有一條不起眼的巷子,據(jù)說是因?yàn)槊鞔诖嗽O(shè)立制作棉鞋的工坊而得名。此巷北起常府街,南接琥珀巷,大約七八百米長,緊貼著內(nèi)秦淮河,處于九曲青溪的下游。此處河邊多楊柳,是清溪九曲中較為完整和幽靜的一段,園林院落相連,河房水閣相望,許多文人學(xué)子、達(dá)官貴人聚居于此,故被譽(yù)為“詩巷”。

        清代散文家管同,他曾僦居在棉鞋營,自題“因寄軒”,寫下《抱膝軒記》。文中,他仰慕閑居隆中的諸葛亮,更愿效仿“結(jié)廬在人境,心遠(yuǎn)地自偏”的陶淵明。管同之文, 縱論天下大計(jì),指陳弊端,長于議論,時(shí)有卓見。

        清末詩人、書法家鄭孝胥,曾在棉鞋營的青溪旁建宅,自名“濠堂”,且寫了《濠堂》詩:“蔣山繞其北,白云相委蛇。壁間復(fù)何有,舊拓兼新詩。自從堂之成,使我壯志虧。寧馨必匿笑,焉知曠士懷!”

        吳學(xué)廉,是鄭孝胥的親戚,曾任淮揚(yáng)道的道臺(tái),在棉鞋營有一“鑒園”。《秦淮志》中說:“鑒園有高樓,俯臨淮水,平揖鐘阜,曲檻疏籬,臨水不立石岸,葭菼縱橫,頗饒野趣。”

        清末著名詩人陳三立,號(hào)散原,是晚清同光體詩派的領(lǐng)袖人物。戊戌變法失敗后,譚嗣同等六君子被捕殺,陳三立被革職永不敘用,禁錮在家。于是,他攜家眷來到南京,在棉鞋營隱居起來,賦詩曰:“江南羈客身傖父,索得池亭值幾錢。徑自攜家就佳處,不成辟世倍潸然。”

        南京民國大才子盧前曾記錄過陳三立的一則趣事《散原迷路》:“一日,獨(dú)出游,歸乘車,車夫問地名,茫然莫知所答,但揮手令前進(jìn)。穿街入巷,行既遠(yuǎn)矣。車夫復(fù)以地名問。窘甚,忽憶日夜聞火車聲,居所近有火車站,乃語車夫,而所行適背道馳。於是車夫轉(zhuǎn)北行,始得抵家。家人正四出尋覓,亦有立門前鵠候者。使門前無人,亦未必知此即家也。”

        南洋勸業(yè)會(huì)后,陳三立用低價(jià)購得會(huì)場(chǎng)臨時(shí)房屋拆下的舊料,在青溪上游西華門的頭條巷,自建私宅,榜曰“散原精舍”。辛亥革命爆發(fā)后,為躲避南京城內(nèi)的戰(zhàn)亂,陳三立舉家遷往上海,他在后來寫的一首詩里注道:“余營新宅金陵青溪旁,居數(shù)月而亂作”。直至1914年,南京局勢(shì)完全穩(wěn)定,陳三立全家才正式從上海遷回南京頭條巷的私宅,再次開始在南京的定居生活。“盧溝橋事變”后,陳三立為表明立場(chǎng),拒食五日,憂憤而死,享年85歲。

        棉鞋營還曾有一處“趙公館”。朱漆厚門,前后七進(jìn),帶有花園。主人是趙繼元,光緒七年,他任候補(bǔ)道被削后,意欲在南京久居,遂效仿老家安慶的趙氏老宅建造“趙公館”。趙氏一門四代翰林,翰墨書香流傳至今。趙繼元的父親趙文楷是嘉慶元年丙辰科狀元,他留給后世子孫的家訓(xùn)是“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交不忘舊,言不崇華”。趙樸初先生即是這一書香名門的后人,他每赴南京,必到棉鞋營的趙公館探望家族的長輩。

        棉鞋營的南端,緊鄰白下路處,有一座紅漆斑駁的舊式洋樓,兩層磚木結(jié)構(gòu),西式外廊,這就是“張佩綸宅”,民間稱其為“小姐樓”。此“小姐”是誰?乃李鴻章之女李菊藕。甲午戰(zhàn)爭期間,張佩綸被彈劾,于是他帶著夫人李菊藕遷居南京棉鞋營過起隱居生活。后來,張愛玲的父親張廷重在此出生。

        棉鞋營還有一處“俞園”,那是俞明震的私宅。俞明震,何許人?戊戌變法期間,他積極支持康、梁。變法失敗后,他轉(zhuǎn)任南京江南水師學(xué)堂,擔(dān)任校長。后來,魯迅先生進(jìn)入該校,成為俞明震的學(xué)生,《魯迅日記》中多次提到的“恪士師”,就是俞明震。

        棉鞋營西側(cè)之馬路街,是“千頃堂”的舊址。明代國子監(jiān)丞黃居中,全家徙居南京后在此居住。后因厭惡官場(chǎng)之齷齪,竟辭官不赴新職,一心在此銳意藏書,自建藏書樓名“千頃齋”,藏書六萬余卷,編《千頃堂書目》六卷,著有《千頃齋集》三十卷。

        此外,棉鞋營還有仇繼恒的倉園。他在倉園內(nèi)組織了樂隊(duì),廣收女弟子,傳藝授業(yè)。一時(shí)金陵女弟子,各以藝匯集倉園。

        二曰龍?bào)蠢铩?/p>

        龍?bào)蠢铮谇鍥錾焦珗@的東南側(cè),一條四百米左右的小街巷,東起江蘇省人民醫(yī)院門前的廣州路,西南至虎踞路。相傳三國時(shí),諸葛亮出使東吳,途徑金陵,曾登石頭山,盛贊曰:“鐘山龍?bào)矗腔⒕幔娴弁踔病!庇捎诖讼镂挥谏角痱暄阎兀室浴褒報(bào)础泵?/p>

        龍?bào)蠢锏臇|側(cè),是小倉山,有袁枚的隨園。西北側(cè)是虎踞關(guān),上石頭城必經(jīng)此路,猶似一道關(guān)口。清涼山上,有掃葉樓,駐馬坡。掃葉樓,是著名畫家龔賢先生的舊居。駐馬坡,說的是當(dāng)年諸葛亮在清涼山駐馬視察地形之處,宋代葉輝有詩贊曰:“將軍氣勢(shì)溢江河,躍馬曾來駐此坡。坡下石頭城最險(xiǎn),屯兵正自不消多。”

        民國的張恨水先生,十分喜愛南京“龍盤虎踞下的秀麗”。他在《清涼古道》中說:“常喜歡一個(gè)人跑到廢墟變成菜園竹林的所在,探尋遺跡。最讓人不勝徘徊的,要算是漢中門到儀鳳門去的那條清涼古道。”他傾慕清涼山麓的“窺窗山是畫”,曾計(jì)劃苦讀三年的文字,在此蓋一所北平式的房屋,快活下半輩子。

        在清涼山的眼里,龍?bào)蠢飳?shí)在太小,但“小中有大”,與歷史上諸多人物結(jié)下不解之緣。陶風(fēng)樓,教忠祠,魏源故居,都在其中,故有“詩巷”之稱。

        “陶風(fēng)樓”,在龍?bào)蠢?號(hào)。

        清代道光年間,這里是兩江總督陶澍的私家花園,名“盋山園”,他有心想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也為紀(jì)念其遠(yuǎn)祖東晉大司馬陶侃,決定在園中設(shè)立“惜陰書院”,勉勵(lì)學(xué)子“珍惜光陰”。

        “陶風(fēng)樓”的來歷,源于光緒年間兩江總督端方。端方這個(gè)官人,他的骨子里還是希望清廷能夠?qū)W習(xí)西方的先進(jìn)東西,于是他在兩江總督任上,選中龍?bào)蠢镞@塊依山傍水、人文薈萃之地,在“惜陰書院”的舊址上,修建藏書樓,設(shè)立江南圖書館,一代宗師繆荃孫首任館長。藏書樓兩層,前后兩幢,外墻朱紅色,四角翹檐,雕花木窗,古色古香。后來的柳詒徽館長為紀(jì)念江南圖書館創(chuàng)辦者陶澍,將圖書館命名為“陶風(fēng)樓”。如今,這里是江蘇省文化旅游廳和省文聯(lián)的辦公地。

        “教忠祠”,在龍?bào)蠢?4號(hào),也稱方苞祠堂。

        方苞是清代桐城派創(chuàng)始人,大才子。康熙五十年,戴名世《南山集》案發(fā),方苞牽連其中,定為死刑,后因朝廷大臣極力營救,康熙親筆批示“方苞學(xué)問,天下莫不聞”,免死出獄,以平民身份入南書房作皇帝的文學(xué)侍從。

        到了乾隆七年,方苞年近八旬,乞解歸里。他因喜愛南京城西清涼山、烏龍?zhí)兑粠У男沱惥吧谑嵌ň佑诖耍藿ǚ绞霞异簟l魞?nèi)既沒有神像,也沒有牌位,很像書院的格局,方苞建祠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來南京趕考的族人居住和談經(jīng)論道。

        如今,方苞“教忠祠”雖已湮沒,但在烏龍?zhí)哆吷洗A⒌哪亲桨袼鼙砻鳎暇┤藳]有忘記這位桐城鼻祖與南京的淵源。

        魏源的南京故居,在龍?bào)蠢?2號(hào)。

        清道光年間,魏源和林則徐是禁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率先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

        魏源曾是兩江總督陶澍的幕僚,籌劃淮北的鹽法改革。他在清涼山下烏龍?zhí)杜缘凝報(bào)蠢镔彽猛恋兀纸ㄔ煨戮印HM(jìn)草堂坐北朝南,北依清涼山,南朝烏龍?zhí)叮谔哆厹\水處建有“宛在亭”。草堂落成后,他取名“小卷阿”,意即:“卷者曲也,阿者大也。”后來,他隱居小卷阿,深居淺出,撰寫成名篇《海國圖志》,完成摯友林則徐交予的囑托。

        龍?bào)蠢飪蓚?cè)的圍墻上,還鑲嵌著李白、劉禹錫、蘇軾、毛澤東等有關(guān)南京的詩篇石刻,還有顏真卿、曹雪芹等名流故事,可見小小的“詩巷”,果然名不虛傳。

        三曰胭脂巷。

        胭脂巷是船板巷的一條支巷,東臨秦淮河,西接仙鶴街。

        昔日的秦淮河兩岸,都是大戶人家臨水而居的“河房河廳”。船板巷的由來,源于一個(gè)傳說。此處有一戶名叫“俞通海”的人家,朱元璋疑心俞家將來會(huì)有人“入江入海后成龍”,于是命軍師劉伯溫在此以船板堵之,防俞(魚)入江,破其“王氣”,因此得名。

        胭脂巷,大約三百來米。據(jù)《上江兩縣志》記載:“清同治年間就有胭脂巷,巷內(nèi)有一胭脂井,井水制胭脂,顏色鮮艷,有一王姓女子用井水做出的胭脂顏色最好,各地客商搶購,因名胭脂巷”。據(jù)傳,胭脂巷內(nèi)有多家胭脂作坊,獨(dú)19號(hào)王姓人家的胭脂最受青睞。

        曾經(jīng)的胭脂巷,青磚黑瓦,木頭門扉,帶著三角檐的小閣樓。

        由于胭脂巷名聲在外,客商絡(luò)繹不絕,有人在胭脂巷口建了一座亭子,供客商在此歇腳,久而久之,此亭被人叫作“胭脂亭”。

        至于胭脂巷為何是“詩巷”?我揣測(cè),大約與一些文人墨客曾經(jīng)居住此巷有關(guān)。

        明代女詩人周潔,家住胭脂巷。《金陵瑣事》中記載:“觀此數(shù)詩,固江東一才婦也。”周潔有詩集《云巢集》,當(dāng)時(shí)的金陵人競(jìng)相傳之。如《望秦淮》詩:“秣陵無處望,漓水正前流。何不教?hào)|下?將心到石頭。”

        清末民初的著名書畫家、教育家張通之,他在《秦淮感逝》中記載了胭脂巷的兩位“文人學(xué)士”:陳仲達(dá)和黃惕冰。

        陳仲達(dá),在鄉(xiāng)試中取得了成功,但未能通過禮部的考試,遂在江寧縣高等小學(xué)擔(dān)任教師。黃惕冰,住在胭脂巷鴨子塘邊,自幼聰慧,曾跟隨張之洞幕府劉源深先生學(xué)習(xí),并深受其師的賞識(shí)。

        說到胭脂巷,還要提及民國期間的著名報(bào)人張慧劍。

        張慧劍,安徽石臺(tái)人,曾在多個(gè)城市擔(dān)任報(bào)紙副刊編輯,被譽(yù)為“副刊圣手”。后來,他到南京《新民報(bào)》供職,與張友鸞、張恨水之間文字交往密切,三人漸成莫逆,又因都是安徽老鄉(xiāng)、新聞?dòng)浾吆托≌f家,于是被業(yè)內(nèi)稱為“三個(gè)徽駱駝”,大概有任重道遠(yuǎn)之意。

        張慧劍有一首《舊居詩》:“舊居痕影此低徊,憶取兒時(shí)事事哀。滿巷斜陽簫一囀,東鄰春叟賣餳回。”詩中的“舊居”,寫的就是胭脂巷。

        朱自清在《南京》一文中,曾經(jīng)感慨說:“逛南京像逛古董鋪?zhàn)印!笔前。衩扌瑺I、龍?bào)蠢铩㈦僦铮@三條普普通通的巷子里,居然蘊(yùn)藏著這么多歷史文化的典故,這么多文人墨客的雅事,這么多普通人的詩意生活。

        于是,我也有感慨:在“古董鋪?zhàn)印崩锷畹哪暇┤耍瑹o疑是幸福的。

      標(biāo)簽:胭脂;棉鞋;南京
      責(zé)編:江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摸一摸视频寡妇| 欧美性xxxx极品高清| 国产成人黄色小说|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h片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色吊丝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 一二三四日本高清社区5| 日本肉体裸交xxxxbbbb| 亚洲成av人片高潮喷水| 精品三级av无码一区 |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66| 深夜a级毛片免费视频| 四虎影视大全免费入口| 欧美激情videossex护士|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月夜直播手机免费视频高清|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综合欧美亚洲日本| 国产内射xxxxx在线| 青青草原在线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国产一级一级一级成人毛片|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www.一级毛片| 成人毛片18岁女人毛片免费看| 久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男女交性视频无遮挡全过程| 又色又爽又黄的视频网站| 裴远之的原型人物是谁|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app| 高清永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