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記者 沈佳暄)日前,《江蘇省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實施方案》正式印發實施。《方案》聚焦哪些重點?將如何進一步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解決“四難”,突出江蘇特色
據悉,《方案》起草過程中,堅定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加快探索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正確把握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系統性考慮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生態資源權益交易、綠色產業發展等重點關聯工作,在國家《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大框架下,將重點任務逐一細化分解,并逐項明確了責任分工。涉及近10個部門、20余項創新探索、具有綜合改革性質的工作任務,大力推動生態產品“難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問題的有效解決,促進生態環境保護者受益、使用者付費、破壞者賠償的利益導向機制的有效形成。此外,結合江蘇資源稟賦實際,統籌考慮沿江、沿海、沿河、沿湖重點區域和重點功能區分布,提出具有江蘇特色的工作內容和先行先試安排,總結典型案例和經驗做法。
做好六方面工作
《方案》強化省級部門統籌協作、有關地方先行先試兩個層面的同步推進,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加快構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政策體系,明確具體落實舉措。
建立生態產品調查監測機制,摸清基數底數。包括推進自然資源確權登記、開展生態產品信息普查監測。
建立生態產品價值評價機制,推進價值核算應用。包括建立價值評價機制、開展價值核算、推進核算結果廣泛應用。
健全生態產品經營開發機制,豐富價值實現路徑。包括明確經營開發導向、提升物質供給能力、提升調節服務功能、提升文化服務水平、促進價值增值、推進供需精準對接、推進權益交易。
健全生態產品保護補償機制,完善損害賠償制度。包括完善縱向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完善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保障機制,加大政策創新力度。包括建立考核機制、建立激勵機制、深化金融改革創新。
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推進機制,推動工作落地見效。加強組織領導、試點示范、智力支持、輿論引導、督促落實。
鼓勵先行先試、引領帶動
聚焦當前階段重點任務,要積極穩妥推進先行先試,圍繞“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難”等重難點問題有效解決,更大力度創新探索、取得突破,推動各項機制得到有效落地試驗,引領帶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加強統籌推進。深化強化自主研究創新,研究制定一批原創性、開創性、突破性政策,統籌協調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所涉及各領域各條線工作事項,打通不同層級、部門和行業之間的障礙和壁壘,加強政策銜接配套,統籌環境容量、土地資源、開發強度、能源消耗,優化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空間,最大限度釋放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改革創新綜合效能,不斷提升改革創新的質量效益,形成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果。
鼓勵先行先試。在推動各地切實做好貫徹落實基礎上,鼓勵支持工作基礎較好、條件具備的地方因地制宜先行先試,真正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者受益、使用者付費、破壞者賠償的利益導向機制。先行先試工作既是創新探索,更是責任和義務,相關地方要落實工作責任,作為重點改革事項統籌推進,做到主動作為、真抓實干、務求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