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旗策馬 奔赴光榮與夢想的新征程
      2022-12-22 16:11:00  
      1
      聽新聞

        1992年7月24日,國務院批準《關于進一步擴大首鋼自主權改革試點的報告》,不僅賦予首鋼更大的投資立項權和外貿自主權,還賦予了首鋼資金融通權,同意其成立一家銀行。

        在此背景下,華夏銀行由首鋼總公司全資組建,12月22日,在首鋼總公司廠東門前,華夏銀行正式開業,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出席開業典禮并剪彩。

        (1992年12月22日 華夏銀行正式開業)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1992年10月,在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的親切關懷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中國人民銀行等國家部委的悉心指導下,在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幫助下,我國唯一一家由大型國有工業企業獨資興辦的全國性商業銀行——華夏銀行在北京成立。中國銀行業探索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融合發展的歷史篇章自此展開。

        三十年歲月崢嶸,三十年勇立潮頭。

        30年來,華夏銀行始終堅持建立完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發展方向,堅持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順應經濟社會發展,滿足實體經濟特別是現代產業經濟發展的需求,不斷完善服務體系和服務功能,在中國市場經濟體系建設與中國金融改革發展大潮流中逐浪前行,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和跨越式發展。

        如今,華夏銀行已躋身世界前五十家按資本排名的大銀行之列,成為我國金融體系的系統重要性銀行。截至2021年末,華夏銀行資產規模達到3.68萬億元,實現營業收入958.70億元,營業網點數量達到1008 家,員工3.97萬人,成為中國首批19家系統重要性銀行之一。在2022年7月英國《銀行家》全球1000家銀行排名中,華夏銀行位列第46位,按資產規模排名全球第59位。

        厲兵秣馬不辱前行使命,櫛風沐雨不忘為民初心。

        新征程上,置身而立之年的華夏銀行牢記“紅色基因”,不改“首善本色”,秉承“赤子之心”,矗立“改革潮頭”,秉持“可持續 更美好”的品牌理念,目標清晰、步履堅定、胸懷夢想,向著建設“大而強”“穩而優”的現代金融集團的目標穩步邁進!

        (2022年12月22日《北京日報》撰文)

        牢記“紅色基因”夯實打牢高質量發展根基

        作為國有工業企業出資設立的全國性商業銀行,華夏銀行從其誕生之日起就具有國有金融企業的性質,始終是黨領導下的銀行。從工業企業獨資的銀行到進行股份制改造,從成功發行上市到引入境外戰略投資者,再到今天的繼往開來、踔厲推進全行發展戰略轉型,30年來,華夏銀行牢記自己的國有屬性,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始終堅持國有企業“兩個一以貫之”,積極推動黨建引領與公司治理有機融合,將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個環節。

        生于改革的春風之中,華夏銀行始終突出黨建引領公司發展的主體地位。從1992年10月14日,成立華夏銀行黨總支,隸屬首鋼總公司機關黨委領導到2002年11月,按照中共北京市委要求,華夏銀行黨組改建為黨委,成立最初十年間,華夏銀行在黨建引領下主動探索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融合的銀行發展模式,不斷完善國有金融企業現代公司治理體系。

        2002年11月,華夏銀行在黨的十六大前夕召開中國共產黨華夏銀行第一次代表大會,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國共產黨華夏銀行第一屆委員會和紀律檢查委員會,標志著華夏銀行黨的建設和黨的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2006年,華夏銀行完成分行黨組改建黨委工作,實現了全行基層黨組織的垂直領導、系統管理,為加強全行黨的建設各項工作奠定了根本基礎。2007年10月,華夏銀行在黨的十七大勝利閉幕、全行改革發展進入新階段之際召開了中國共產黨華夏銀行第二次代表大會,大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動員全行干部員工,堅定不移地走又好又快發展之路。

        黨建不僅為華夏銀行夯實了制度基礎、思想基石,更成為該行找準服務經營發展、凝聚黨員群眾的著力點。在黨建引領下,截至2012年底,華夏銀行資產規模接近1.5萬億元,首次進入全球銀行百強行列。伴隨著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華夏銀行更是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落實進自身發展之中,改革創新,攻堅克難,努力向建設現代化商業銀行的目標不斷邁進。

        2017年,在歷屆行黨委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黨建和業務“兩手抓、 兩手硬” 思想基礎上,華夏銀行明確提出國企姓黨、華夏銀行姓黨,要旗幟鮮明抓黨建、一心一意謀發展,堅持和加強黨對華夏銀行工作的全面領導,制定實施《華夏銀行2017—2020年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建設 “大而強”“穩而優”的現代金融集團的發展目標。

        2021年,華夏銀行開始實施2021—2025年新一輪發展規劃,伴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開啟,華夏銀行也開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從1996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03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交易,到2005年成功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2006年完成股權分置改革,再到先后制定并實施 1996—2000 年、 1998—2003 年、2002—2005 年、 2004—2009 年、 2008—2012 年、 2013—2016 年、 2017—2020 年發展規劃,華夏銀行始終將“黨委發揮領導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銘記在發展思想中,落實在發展腳步里。

        始終牢記 “華夏銀行姓黨”。進入新時期的華夏銀行努力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厚植為競爭優勢、發展優勢,把黨建工作成果轉化為發展活力和競爭實力。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華夏銀行在全國122個地級以上城市設立了44家一級分行,78家二級分行,營業網點總數1,001家,員工4.01萬人,形成了“立足經濟中心城市,輻射全國”的機構體系。充分發揮黨委“領航”作用、基層黨組織“聚力”作用、廣大黨員 “先鋒”作用,華夏銀行也將持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將黨的領導融入下一個高質量發展的生命過程之中。

        始終不改“首善本色”勇擔新發展格局下金融使命

        華夏銀行以國家重大戰略為引領,積極發揮北京市市屬商業銀行的使命和責任,努力成為北京市委市政府最可依靠的金融力量。推動區域融合發展,支持產業轉型升級,服務“四個中心”建設,助力對外開放,積極承擔新發展格局下的金融使命。

        促進首都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華夏銀行積極主動對接服務首都金融需求,深化與北京市各區、國資國企戰略合作,支持重點企業發展及重大項目建設,助力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2017年5月,華夏銀行舉辦 “踐行協調發展,服務首都建設——華夏銀行與北京市重點企業合作洽談會暨簽約儀式”,與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等15家北京市屬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2019年,華夏銀行制定《華夏銀行助力首都經濟“開門紅”做好全年金融服務工作方案》,強化對首都重點項目、重點企業、重點領域和重點區域的支持,重點支持北汽集團、北投集團、國管中心、首發集團、金隅集團等企業。2021年5月,華夏銀行總行制定《華夏銀行2021—2025年發展規劃》,提出聚焦北京 “十四五”發展規劃,主動融入首都 “四個中心” 建設大局,加大對首都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的支持力度,鞏固首都金融排頭兵地位,全力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數據顯示,2021年,華夏銀行為北京地區提供各類投融資服務2619億元;為北京地區產業園區建設、基礎設施、綠色環保等京津冀協同發展重點項目提供投融資服務近380億元;承銷北京地區地方政府債券145余億元;為首都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332億元。

        全力支持北京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立足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華夏銀行加大對首都科技企業與科技人才的金融服務力度,服務首都科技生態建設。2016年, 華夏銀行在中關村地區設立科技金融專營機構——中關村管理部,積極打造科技金融服務新模式。會同中關村地區活躍的擔保機構、創業投資、創新型孵化器等,推出“創業易貸”“高新易貸”“知識產權貸”“投聯貸”等特色產品,在集成電路、環保新能源、生物醫藥、先進制造等領域支持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原始創新成果,培育一批有發展潛力的創新型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2021年,華夏銀行制定《華夏銀行支持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工作方案》 《華夏銀行支持北京市 “十四五” 時期高精尖產業發展工作方案》,積極支持首都產業轉型升級。2021年9月,華夏銀行與首都科技發展集團共同設立“北京首發展華夏龍盈接力科技投資基金”,投資符合北京定位及產業發展布局的高精尖領域企業。 探索新技術領域生態建設與場景應用,深度參與 “北京大數據行動計劃” 和 “十百千工程” 應用場景建設。2021年,華夏銀行為北京地區445家科創企業提供投融資服務近350億元,為首都十大高精尖產業中的388家企業提供融資服務206億元。

        圍繞北京“全國文化中心”的戰略定位,積極服務首都文化產業繁榮發展。2017年10月,華夏銀行成立文創產業中心,設立北京文創產業管理部,推動文創金融產品與服務優化升級。2019年,華夏銀行啟動“老字號行動計劃”,聚焦知名餐飲、傳統食品、醫療健康、民族服飾、 文化傳承、出版傳媒和匠人傳承等7個細分市場,與同仁堂、 工美景泰藍、 東來順、 紅星、 北冰洋、 王致和、 吳裕泰等多家老字號企業開展全方位合作, “一戶一策”, 為老字號企業提供特色化金融服務,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 與此同時,華夏銀行深化知識產權融資模式創新,推出“龍盈·知識產權通”產品,以文化企業專利權、 著作權、 商標權等知識產權為底層資產,作為承銷商及出資人投資資產證券化產品,或作為貸款人向文化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2020年1月,華夏銀行投資“第一創業—首創證券—文化租賃1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這是全國首單知識產權儲架資產證券化產品,產品服務對象涵蓋影視制作發行、 藝術表演、數字出版、信息技術服務等多個細分行業。據統計,2021年,華夏銀行為首都文創企業提供融資服務206億元。為持續推動首都文創金融產品與服務優化升級,促進首都文化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北京市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京津冀金融服務主辦行”,自2014年起,華夏銀行便主動布局、積極行動,立足區位優勢和行業特點,從體制、機制到業務、產品推動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深化實踐,全方位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落地。

        在頂層設計上,2014年,華夏銀行總行成立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組并印發 《華夏銀行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公司業務工作方案》,推動三地分行積極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2017年,華夏銀行總行制定《華夏銀行2017—2020年發展規劃》,將建設 “京津冀金融服務主辦行”明確作為華夏銀行的戰略重點之一。2018年9月,華夏銀行總行研究制定《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方案》,推動三地分行積極融入京津冀主流經濟,加快三地協同發展。2019—2022年,華夏銀行逐年制定《華夏銀行服務首都經濟及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方案》,明確年度工作目標及任務,提出具體工作措施,持續加大服務首都 “四個中心”建設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力度。2020年,華夏銀行總行印發《進一步推動京津冀分行加快發展工作方案》,細化工作舉措。2021年7月,該行制定印發 《華夏銀行2021—2025年京津冀區域發展行動方案》, 明確 “十四五” 時期華夏銀行在京津冀區域發展的定位與目標,提出“九大重點任務”。

        在業務層面,2017年8月,華夏銀行安新支行正式開業,作為華夏銀行系統內首家智慧銀行,這家集移動、互聯、 智能為一體,適應新區建設 “高點定位” 的規劃要求。2018年4月,容城支行開業,有效擴大華夏銀行在雄安新區的金融服務輻射范圍。2018年6月,華夏銀行“鏈通雄安-區塊鏈-供應鏈”首筆放款成功落地。2020年8月,華夏銀行河北雄安分行開業,精準對接新區各類企事業單位需求,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從2014年建立“京津冀協同金融網絡”以來,華夏銀行在為京津冀三地協同發展帶來了有力推動。通過支持交通基礎設施互通互聯,促進公共服務一體化,華夏銀行打造的京津冀金融生活圈基本成型;通過支持京津冀異地住房按揭,華夏銀行推行的“ 菁英貸” “積金寶” “法拍貸”等特色產品,有效解決京津冀三地居民在消費、出行、搬遷、裝修等過程中的各類資金需求;無論是2014年9月推出的京津冀協同發展為主題的銀行卡京津冀協同卡,還是2016年針對京津冀地區ETC客戶推出的 “有車一族生態圈”項目,華夏銀行以金融之力為三地消費者帶來覆蓋衣、食、住、行的“無所不在” 的金融服務。截至2021年末 ,京津冀協同卡累計發放超253萬張,京津冀地區ETC卡發放超193萬張。

        為支持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環境治理與經濟協調發展,2015年8月,華夏銀行設立京津冀“碧水藍天”產業投資定向資產管理計劃,通過產業投資基金模式投向京津冀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領域。2016年,成功申設世界銀行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融資創新項目轉貸項目,華夏銀行作為國內唯一合作銀行與世界銀行共同提供不少于等值人民幣9.2億元的資金,為京津冀區域能效、可再生能源、污染防控領域項目提供融資支持。2022年,華夏銀行再次為張家口地區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重點企業提供金融支持,全力支持北京舉辦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截至2021年末,華夏銀行京津冀三地分行綠色貸款余額近321億元,為區域大氣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清潔能源發展等項目及節能環保企業帶來全方位的金融服務與支持。

        秉承普惠“赤子之心”書寫金融為國為民“華夏擔當”

        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成立30年來,華夏銀行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己任,堅守“服務首都經濟、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市民百姓”的鮮明定位,聚焦“兩新一重”、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小企業、社會民生等領域,俯首深耕,為促發展保主體穩就業,經濟平穩運行持續注入金融“活水”,為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帶來“華夏力量”。

        重點增加對制造業、戰略新興產業的信貸支持。2010年,華夏銀行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提出的“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要求,加大對汽車產業、鋼鐵產業、紡織工業、裝備制造業、船舶工業、電子信息產業、輕工業、石化產業、有色金屬產業、 物流業國家十大振興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為支持不同區域發展自身優勢經濟,制定了區域信貸政策,確定了繼續支持環渤海、長三角地區分行發展的政策。與此同時,華夏銀行貫徹《關于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等政策要求,重點支持大中型制造企業,在落后產能、提升技術裝備水平、節能減排、兼并重組等方面的融資需求;關注挖掘服務型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的信貸需求;綜合運用傳統信貸產品、貿易融資產品和投融資產品,為工業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

        在“三區、兩線、多點”戰略統籌布局下,華夏銀行在推動區域融合發展,支持產業轉型升級取得了亮眼的成績。在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上,華夏銀行持續加大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金融服務力度。數據顯示,2021年,華夏銀行為京津冀三地協同發展重點項目提供各類融資服務670億元;截至2021年末,京津冀地區貸款余額已突破5695億元。在推動長三角一體化上,華夏銀行推動長三角區域分行協同聯動,持續為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轉型升級等重點領域提供金融支持,助力構筑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東方明珠”。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該行在長三角地區貸款余額已突破6171億元。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華夏銀行圍繞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轉型升級等重點領域,創新服務模式,加大金融供給,推動區域分行與境外分行協同聯動,升級跨境金融服務體系。截至2021年末,該行粵港澳地區貸款余額已突破2190億元,同比增長10.3%。與此同時,該行為新基建、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建設增強金融“引擎”,截至2021年末,華夏銀行制造業貸款余額1907.44億元,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超973億元,為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注入強勁金融“動能”。

        持續完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華夏銀行將服務小微企業作為推行普惠金融的著力點,堅持差異化和特色化經營,不斷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和滿意度。2013年,華夏銀行在同業率先推出 “平臺金融” 業務模式,為大量小企業客戶提供金融服務。2014年,華夏銀行推出 “年審制”等貸款產品,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逐漸構建了具有華夏銀行特色、符合小微企業發展的專營服務體系。2016年,華夏銀行建立了“專業化經營、 流程化管理、個性化考核、立體化營銷”的小微企業服務機制,將互聯網思維和技術融入金融創新,研發了“年審制”貸款等線下產品以及 “網絡貸”等線上產品。不斷深化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商特色。2018年5月,華夏銀行將小微企業金融部改建為普惠金融部,持續完善小微企業金融專營服務體系。根據小微企業所處的不同成長階段的融資需求特點,首創“年審制”貸款等特色產品,積極研發推廣線上貸款產品,順利發行股份制銀行首單小微信貸資產支持證券。2019年,進一步圍繞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升級推出普惠“民企通”,包含融易通、融惠通、融結通三大系列,為小微企業量身打造了系列特色產品。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華夏銀行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切實發揮金融服務支持保障作用。針對因疫情遭遇困難的小微企業,主動續授信、展期、借新還舊、調整還款計劃、減免利息。2020年出臺支持疫情防控及金融服務保障舉措8條,累計向288戶疫情防控相關企業投放信貸資金207.05億元,通過延期還本付息、下調利率等方式紓困支持企業11077戶(含小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 累計涉及業務本金2041.55億元。通過建立金融服務小微企業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華夏銀行圍繞“拓新增、保存量、創特色、控風險”,超額完成“兩增”監管目標。截至2022年6月末,該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5528.17億元,比上年末增加620.68億元,增長12.65%;貸款客戶790967戶,比上年末增加147419戶,增長22.91%。“兩增”口徑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552.18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71.78億元,增長12.44%,高出全行各項貸款(境內匯總)增速8.44個百分點。

        矗立“改革潮頭”創新發展建設現代化金融集團

        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與經濟金融改革緊密關聯,是華夏銀行與生俱來的發展基因。 因改革而生、伴改革而興,成立30年來,華夏銀行遵循市場化原則,以改革創新為發展動力,堅持用改革的辦法破解體制機制障礙,用創新的手段解決發展中的難題,以改革促創新、以創新促發展,在商業銀行業務管理的探索實踐中,走出了一條規模、質量、效益、結構協調發展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

        創業初期,華夏銀行不斷增強依法辦行、穩健經營的高質量發展理念,各項業務快速協調發展,存款、貸款、利潤總額實現高速增長;不斷強化以防范信貸風險為核心的銀行風險管理制度,資產質量不斷優化;樹立金融科技帶動業務發展的思想信念,電子銀行、網絡銀行功能不斷完善,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實施以優質名牌客戶為中心的整體營銷戰略,培養穩定了一批優質客戶群體;推進金融創新,打造名牌產品,銀行綜合服務功能日趨完善;確立重點城市發展戰略,初步形成了立足經濟發達城市和沿海開放城市、輻射全國的業務增長格局。

        在走向開放的進程中,華夏銀行向著建立現代商業銀行的目標穩步邁進。2003年9月12日,華夏銀行成功實現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成為全國第五家上市銀行。2005年10月17日,華夏銀行18家轉股股東與德意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境外投資者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成功引入境外戰略投資者。

        改革和轉型伴隨著華夏銀行發展的每一步。以“股改、上市、引戰”等重大改革舉措為契機,華夏銀行持續優化業務結構,加快國際化改造步伐,學習先進管理經驗。秉承“服務新時代、建設新華夏”主題,以“可持續 更美好”為品牌理念,華夏銀行堅持服務大局、市場導向、戰略傳承、改革創新、價值創造和揚長補短的原則,以綜合金融服務鞏固對公業務基礎地位,著力提升數字化和零售業務發展新動力,著力打造綠色金融和財富管理發展新特色。

        深刻認識金融科技在銀行業未來發展中的關鍵作用,華夏銀行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及時決策和啟動“換道超車”計劃,運用金融科技培育差異化競爭優勢,啟動數據治理,統籌數據管理,加大金融科技資源傾斜和配置投入,建立適合金融科技戰略的信息科技和網絡金融組織體系,打造“智慧金融、數字華夏”。近年來,華夏銀行全力推進產業數字金融創新,與各方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產業數字生態圈,突破數字授信及數字智能風控技術,實現數字價值到數字信用的躍升,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持續提高普惠金融精準滴灌能力。

        2020年3月,華夏銀行成立數字化轉型領導小組和工作組,統籌規劃全行數字化轉型。2021年5月,華夏銀行響應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政策,成立產業數字金融部,大力推進產業數字金融創新實踐。華夏銀行挖掘數字價值,將數字技術與金融服務深度融合,圍繞產業鏈上下游交易場景,推出融資、結算兩類數字化產品體系,助力企業提高資金流動性,降低財務成本。2021年11月4日,華夏銀行印發 《數字科技轉型發展規劃六號工程——“方舟工程”行動方案》,明確了建設2021—2025年開放銀行藍圖規劃的工程目標。開放銀行將圍繞數字經濟重點發展方向,開展數字金融業務創新,在產業生態和消費生態雙線切入,支持產業數字生態、消費數字生態等領域業務快速發展。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華夏銀行數字融資類業務累計服務客戶903戶,累計投放金額239.68億元,大宗商品清算通累計服務客戶201戶,累計雙邊清算金額790.14億元。

        積極把握國家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機遇。華夏銀行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積極促進投融資結構優化,全力打造綠色金融發展新特色、新優勢。

        2016年,華夏銀行與世界銀行合作設計了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融資創新項目。該項目是迄今為止中國與世行合作的單體資金量最大、世行全球能源領域第一筆采用結果導向型融資模式的項目。2019年,華夏銀行承接了世界銀行全球最大儲能項目——中國可再生能源和電池儲能促進項目。該項目是世界銀行2019財年在東亞地區最大的單體項目,也是國內首個專項支持儲能領域的金融產品。項目總規模6.75億歐元,其中世界銀行提供2.7億歐元資金,華夏銀行提供不少于1:1.5的等值人民幣配套資金,貸款期限為18年,可為全國范圍內在電力系統中儲能的應用和可再生能源的創新利用兩個領域的項目提供融資支持。

        通過深化國際合作,華夏銀行不僅引入低成本資金,也將國際上領先的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理念引入國內,全面融入自身業務,提升環境社會風險管理能力。華夏銀行自身也將ESG理念納入投融資業務核心策略,并且持續在ESG投資方面不斷創新實踐。目前,華夏銀行專注于能效融資、清潔能源融資、環保融資和綠色裝備供應鏈四大服務領域,建立了涵蓋綠色貸款、綠色票據、綠色投資、綠色租賃、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承銷、綠色理財、綠色基金等集團化、綜合化的綠色金融產品服務體系,逐漸形成了強化國際合作、注重產融結合、創新服務模式的業務特色。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華夏銀行綠色貸款余額2084.77億元,ESG主題理財產品累計管理規模263.38億元,氣候融資業務余額2065.67億元,累計發放ETC卡327.74萬張。綠色信貸占比位居股份制銀行前列,碳金融服務創新和國際合作項目取得新突破。

        從實施“行業+客戶”營銷轉型,聚焦18個新動能產業,開展行業專業化經營,到堅持融入國家戰略和區域主流經濟,深化“3-3-1-1”客戶戰略定位,通過“行業+客戶”的綜合化營銷和精準營銷,推進對公客戶結構調整,再到深化“商行+投行+撮合”的綜合服務模式運用,緊盯客戶賬戶和流量,做大客戶綜合價值貢獻。華夏銀行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始終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聚焦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不斷增強國有金融企業競爭力。

        2021年是華夏銀行提出“建設特色財富管理銀行”五年規劃的開局之年,營銷機制、產品貨架、權益服務、投研投顧體系、專業隊伍等方面齊頭并進,財富管理體系全面升級。個人理財余額4569.3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8.86%;代銷基金余額646.1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42.57%。公司實現財富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19.12億元,比上年上升14.29%。華夏銀行共13家重點分行成立財私一級部,財富管理與私人銀行業務專業化管理和服務能力逐步提升。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華夏銀行全行資產規模達到36763億元,是2003年末的15倍,年均復合增速16%。貸款余額22135億元,年均復合增速16%。存款余額達到19044億元,年均復合增速13%,資產規模實現較快增長。與此同時,截至2021年末,全行不良貸款率為1.77%,較上市初期降低2.46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達到150.99%,資產質量明顯改善,風險抵御能力不斷增強。

        錦繡山河為名,非凡歲月為證。回望華夏銀行的三十年,在黨的領導下,一代代華夏人奮發有為、銳意進取。三十年風云變幻,華夏銀行始終堅守國有金融企業的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將一個個“不可能”變成了“可能”,譜寫勇立潮頭、篤定前行的壯麗篇章。

        走過千山萬水,再向壯闊征途。新征程是充滿光榮與夢想的遠征。作為首都金融戰線的“排頭兵”,華夏銀行將切實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導金融實踐,準確把握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對金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整體布局中找準自身定位、把握職能職責,堅定信心、 同心同德, 埋頭苦干、奮勇前進,堅持黨建引領、從嚴治理,堅持人民至上、服務實體,堅持科技驅動、價值創造,堅持轉型務實、改革圖強,堅持風控強基、人才強行,錨定一個遠景、聚焦一個目標,強化“兩個定位”、推進 “四大轉型”、實施 “八大工程”,胸懷“國之大者”,積極服務國家戰略部署,進一步完善和深入實施“三區、兩線、多點”工程,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構建現代化經濟金融體系、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而不懈奮斗,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持續貢獻力量,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金融服務新篇章!

      標簽:華夏銀行;京津;發展
      責編:張東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gⅴh372hd禁断介护老人| 亚洲欧洲免费无码| 欧美77777| 天天操天天干天搞天天射| 久久无码无码久久综合综合| 波多野结衣在线观看3人| 国产91中文剧情在线观看| 色一情一乱一乱91av|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 丰满少妇AAAAAA爰片毛片|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 中国一级片在线观看| 最新版天堂中文在线官网|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美女张开腿黄网站免费| 国产手机在线播放| 91人成在线观看网站| 好吊妞视频这里有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极品内射| 有夫之妇bd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aaa| 男女后进式猛烈XX00动态图片| 国产gaysexchina男同menxnxx |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偷亚洲偷欧美偷精品|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伊区|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看| 一区二区三区电影在线观看| 日本一卡2卡3卡4卡无卡免费|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伊人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视频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人妖乱国产精品人妖| 日本免费人成在线网站|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电影| avhd101av高清迷片在线| 岛国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日本动漫黄观看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