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長江商業銀行下沉客戶定位 助力“六穩”“六保”
江南時報訊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江蘇長江商業銀行認真落實監管部門各項要求,注重發揮地方法人城商行的作用,進一步下沉客戶定位,擴大服務覆蓋面,提高辦事服務效率,全面提升疫情期間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效,較好地發揮了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在“六穩”“六保”中的作用。
無縫對接,支持穩崗穩產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幾乎所有人的節奏。一直在無錫市為建筑工程公司提供勞務用工的楊先生,也被這次疫情“沖”得有點發蒙。他目前手下管理著300多人,其中有200多人是固定跟著他的,還有100多人是為了一個大工程臨時招募來的。疫情發生后,工程停了數月,但300多人的生活費還要照發。由于楊先生并未領取營業執照,通過銀行貸款補充資金也面臨著重重阻力。
正在這時,江蘇長江商業銀行無錫分行的客戶經理王云星找到了他。王云星了解到楊先生現實的難處后,憑借楊先生提供的相關合同,向他推薦了復工應急信用貸。兩天不到,一筆30萬元的貸款資金就審批到賬,楊先生的眉頭頓時舒展開來,連連向王云星道謝。
“保居民就業是‘六穩’‘六保’中第一位的要求,小微企業作為吸納居民就業最重要的力量,受疫情沖擊也是最明顯的。”江蘇長江商業銀行董事長朱惠健說,“我們從疫情一開始就要求全體長江人都要深刻理解當前這場疫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全力以赴支持小微企業抗擊疫情、復工復產、穩崗穩產。”
跟進需求,助力保障民生
在泰州市區經營一家私房菜館的馬先生,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中也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去年,馬先生看著菜館生意紅紅火火,用幾年的積蓄高高興興地買了一套房子,但疫情讓馬先生家的生意至今沒有完全恢復過來。5月底要付新一年的房租了,偏巧,近期菜館所在的街道又在修路,雖然有一些固定的客戶,還能維持周轉,但每個月廚師、服務員的工資支出一分都不能少,這一下子讓馬先生一家壓力倍增。
就在馬先生一家愁眉不展時,江蘇長江商業銀行客戶經理于瑤幫他申請了復工應急信用貸款。很快,15萬元的貸款到賬,房租有了著落。
“‘民以食為天’,疫情期間,我們始終引導小微金融服務團隊重點對接抗擊疫情相關的醫藥衛生、食品批發零售等民生行業和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餐飲行業,根據需要及時給予信貸支持。”朱惠健說,“我們認為,保障基本民生,不只是政府的事,金融機構、社會各界都應當參與進來。特別是金融機構,應當及時為關乎民生的重點行業輸送信貸資金,這是我們應當履行的社會責任,更是政治責任。”
及時響應加速運轉,真心服務制造業
去年,何先生從外地來泰州開辦了一家小型模具工廠,配套生產成型模具。最多時,工廠有數十名工人。疫情發生以來,由于訂單減少、外地工人暫時無法返崗,因此遲遲沒有復工。3月下旬,何先生的工廠復工,十幾名工人陸續返崗,生產漸漸恢復,但資金周轉卻又成了難題。
5月8日,何先生看到江蘇長江商業銀行復工應急貸信息,一番猶豫之后還是撥打了咨詢電話。接到何先生的需求后,江蘇長江商業銀行很快為他分配了客戶經理。不久,客戶經理孟彤就與何先生進行了電話對接。5月9日是周六,但孟彤和風險評估經理還是一大早就來到了何先生的工廠收集資料并調查。5月12日,何先生就接到了20萬元復工應急信用貸審批通過的通知。事后,何先生得知孟彤懷孕數月,4月份一直在保胎,專程電話向她表示感謝。對于客戶的感謝,孟彤說:“幫小微企業解決現實困難,讓我很有成就感,這是這份工作最大的意義。”
“我們每天都面對很多小微制造業企業,他們雖然是規模很小的市場主體,但卻是維系產業鏈乃至基本社會生活的關鍵一環,保護好他們是‘六保’的重中之重。”朱惠健說,“面對他們的需求,我們必須及時響應,限時辦結,為他們及時‘輸血’,在疫情影響下活下來、活下去,保市場主體特別是小微企業這個數量龐大的市場主體,是我們地方小型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疫情期間的重大使命,我們必須做好。”
今年2月份以來,江蘇長江商業銀行累計投放信貸資金140.47億元,為近1.5萬戶小微企業、三農主體和個體經營者提供了資金支持;專為支持小微企業復工復產而推出的復工應急貸,已累計發放18.7億元,受益小微企業達到7200多戶,其中信用貸款占比超過六成;截至7月末,江蘇長江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貸款有貸戶數突破2萬戶,較年初增加4167戶,增幅達到24.9%,充分呼應了監管部門增量擴面的要求,充分發揮了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支小支農、金融普惠方面的主力軍作用,也以實際行動為“六穩”“六保”提供了助力。
沈小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