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產頭條】探索“非遺資源+文化創意” 融合發展的江蘇經驗
      2022-03-25 15:20:00  來源:新華日報文化產業周刊  作者:龔 平  
      1
      聽新聞

        南京 世界文學之都

        蘇州 全球創意城市

        揚州 美食之都

        淮安 美食之都

        □ 

      龔 平

        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近日印發《關于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全面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強調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要“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積極推進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好提煉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讓歷史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新生、綻放光彩,成為增進全民族歷史自信與歷史認知的重要源泉。”江蘇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指出,“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與生產生活、創意設計、市場需求相銜接”,“非遺資源+文化創意”的融合發展,已經成為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的一個共同“跨界”課題。

        在全球視闕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厚的江蘇省所擁有的“全球創意城市”居全國之首。2014年12月,蘇州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全球創意城市網絡——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之后南京市、揚州市、淮安市也相繼加入“全球創意城市網絡”大家庭,分別成為“文學之都”和“美食之都”。江蘇省具備得天獨厚的條件,以世界文化創意平臺發揮自身非遺資源優勢,來探索理論、創新實踐,落實國家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要求和文化產業發展規劃。

        文創賦能非遺,

        催生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新時期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培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人文生態。非物質文化遺產必須融入當代社會,特別是活在當下青少年群體中,增強全民參與感、獲得感和認同感,才有其存續生命力。這就需要堅持守正創新,以文化創意賦能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弘揚其當代價值,造福廣大人民群眾。

        文化創意、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是催生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三大動能。隨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廣泛,給精神文化產品的供給特別是提升文化創意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傳統美術類項目為主,包括民間文學、傳統舞蹈、傳統音樂、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傳統醫藥和民俗等種類豐富的項目資源,是提高文化產品和服務內涵品質、提升其創意水平所取之不竭的源泉所在。要生產更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滿足現代消費需求的文化創意產品,就需要促進合理利用,以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賦能文化創意,從而使文化產業供給體系質量明顯提升,城鄉居民文化消費更加豐富和活躍。

        文創融合非遺,

        形成產品向產業與產業鏈的轉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要融入當代社會,特別是活在當下青少年群體中,就必須將其工藝成果從作品、精品向有用、好用、好看、好玩、好賞、好吃的產品轉化。就是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要素,進行理念、設計等方面的創意與功能、題材、形式、技法、流程、材料和工具使用等方面的創新,開發出為當下百姓特別是青少年所喜聞樂見的文化創意產品,推動傳統美術、傳統技藝等類項目傳統工藝在現代生活中廣泛應用。

        鼓勵“非遺資源+文化創意”融合發展的落腳點是產品。以當下的“創意大賽熱”為例,往往更多地只關注產品開發層面的創意設計,停留在設計“樣稿”“樣品”階段,而“非遺資源+文化創意”產品的落地,融資、孵化、營銷等重要環節都是缺一不可的。

        鼓勵“非遺資源+文化創意”融合發展的方向是由產品向產業、產業鏈的轉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是有其生態鏈特點的,也能夠帶動相關產業鏈的形成與發展。以蘇州為例:歷史上,濫觴于昆山、太倉的昆曲,曾促進了明清時期由其為核心的蘇州劇裝戲具制作技藝、民族樂器制作技藝、蘇繡、宋錦、緙絲、桃花塢木版年畫、泥塑和香山幫傳統建筑營造技藝等傳統工藝美術項目生態鏈的形成與發展,也因此而帶動并產生了相關工藝美術產業鏈效應。這對于當下保護非遺生態鏈、培育創意產業鏈具有理論與實踐意義。“刺繡藝術之鄉”鎮湖一條1700多米長的刺繡街匯集了300多家蘇繡作坊和相關業態工作室,“八千繡娘”帶動了四千多配套崗位。蘇州市域內有300多家紅木明清家具生產企業或作坊,形成了兩個集群特色:常熟市分布最廣,以規模化企業為主,帶動各鄉鎮小作坊配套協作,形成批量優勢;吳中區光福鎮最為密集,以家族式企業為主,形成定制明清經典家具的區域特色。以吳中區舟山村為主體的光福核雕,100年前是幾戶村民從事的“家業”,50年前是有幾十名工人的隊辦企業的“副業”,如今已形成僅舟山行政村就集聚3000多名從業者和經營者的“產業”。

        文創立足非遺,

        提升供給質量培育消費市場

        《“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以需求變化引領供給體系和結構升級,努力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非遺資源+文化創意”融合發展的實現目標,是把落地的產品轉化為消費的商品。重視供給側與研究消費側,缺一不可。

        就供給側而言,鼓勵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進行合理利用的文創設計,要提升供給體系質量、提高產品整體品質與文化內涵,打造一批有代表性、競爭力并在國內外有影響力與知名度的非遺文創產品品牌。開展“非遺+文創”展會、大賽等主題活動,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的重要途徑,也是文化創意產品品牌建設的必要之舉。蘇州市就將整合各縣級市、區已有的民間手工藝及文創活動資源,打造“蘇州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主題活動品牌,并逐步在國內外提升品牌影響力。

        就需求側而言,要調查、分析、研究非遺文創產品的消費側需求,對消費群體精準分類、科學定位,不能一概而論:非遺文創產品的受眾,就是青少年群體。有調查顯示,青少年群體更多喜歡設計創新、題材創新、形式創新和材料運用創新等非遺文創產品,而老年群體則更注重它們的功能創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非遺文創產品的國際消費市場與消費走向,也不可忽視。文化消費,是需要引導的;消費市場,是需要培育的。開展“非遺+文創”展會、大賽等主題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非遺文創產品供給側方面的“散裝現象”,起到了品牌傳播效應,但目前還只滿足于轟轟烈烈的“消費場景”層面。引導和培育非遺文創產品消費市場,要從做足“消費場景”到形成“消費群體”、構筑“消費平臺”,進而孕育“消費生態”。

        文創記錄非遺,

        不可忽視專業人才建設

        “非遺資源+文化創意”的融合發展,以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導向,以尊重非物質文化遺產基本內涵為原則,必須重視多領域、多專業的人才傳承、培養、引進等建設性工作。

        如果把“文創”理解為“創意”與“創客”兩個方面,那么:創意是對產品層面的設計、功能、題材等方面的創新;而創客則是對變創意為現實的人層面的認識理念、團隊建設、孵化落地等方面的創新。再以文化創意賦能非遺資源為例:它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數字化記錄、傳承工作,也可以數字化文旅融合、動漫演繹等形式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工作。這都凸顯了“非遺資源+文化創意”必須發揮人才作用的重要性。這涉及技藝傳承、內容創作、項目策劃、創意設計、經營管理、投資運營、文化金融和國際合作等多領域、多專業,既需要研究型、創意型人才,也需要實踐型、應用型人才,更需要復合型人才。

        非遺資源與文化創意融合的特殊性,決定了其人才建設工作必須兼顧并統籌傳承、培養、引進等多種形式。可圍繞分類實施、定向聚智、一才一議、點面突破為重點,完善人才培育和引進政策,深化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培訓計劃,構建產、學、研結合的人才傳承、培養、使用模式,推動非遺傳承人、企業與專業團隊的互動合作,推進充分發掘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資源內涵的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文創發掘非遺,

        要加強規范化、標準化建設

        發掘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通過文化創意實現向文化產業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必須重視知識產權保護與傳統工藝標準化建設。要形成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推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非遺文創產品和服務品牌,并完善知識產權維權援助體系,開展知識產權轉化運用。

        加強非遺傳統工藝的標準化建設,能夠促進非遺文創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對于傳統技藝、傳統美術類項目的傳承、創新與發展,要在保持其傳統工藝流程整體性與核心技藝真實性的基礎上傳承與研發,防止粗劣仿制、侵權假冒。因此,建立標準化體系來規范、指導與測評十分必要。于2020年3月實施的《蘇繡》國家標準對蘇繡的術語定義、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標志和包裝等作了相關標準化規定;《蘇作紅木家具團體標準》已于2018年3月公布,包括了生產技術、結構工藝及質量和檢驗三個部分的規范標準;《蘇扇(絹宮扇)制扇技藝傳承指南》等地方標準編制工作也在有序進行。非遺傳統工藝的標準化制定,要根據傳統工藝及其制品項目性質,尊重其形式和內涵,明確技藝要求、產品等級及評定,體現保存、傳承、傳播、生產性保護和產業化等要素,以提高非遺文創產品質量和生產制作管理水平,推動“非遺資源+文化創意”健康有序的產業化發展。

       

        (作者系江蘇省非遺保護工作專家庫專家,蘇州市非遺保護管理辦公室原主任、研究館員)

      刊發于《新華日報文化產業周刊》第12期 (2022年2月25日)

       

       

      標簽: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創意;世界文學
      責編:張姣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xxxwww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k频道在线看| 亚洲黄网站wwwwww| 香港aa三级久久三级老师| 大陆三级特黄在线播放| 久久伊人色综合| 欧美日韩在大午夜爽爽影院| 午夜夜伦鲁鲁片| 高清一级做a爱免费视| 国产精品视频视频久久| 一级做α爱过程免费视频| 日韩电影在线看|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精品无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视频完整版| 七仙女欲春2一级裸片免费观看 | 色8久久人人97超碰香蕉987| 女人的高潮毛片|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免费网站| 中国国产高清一级毛片| 武林高贵肥臀胖乳美妇| 哦太大了太涨了慢一点轻一点| 日本成本人视频| 国产香蕉视频在线| www夜插内射视频网站|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 久久青草91免费观看| 欧美精品黑人巨大在线播放| 国产免费福利片| 色播在线永久免费视频网站| 无码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中字 | 天天综合网天天综合色| 中文字幕乱码第一页|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岛国免费v片在线播放| 中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