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裕陵:好楹聯應散發時代氣息
江南時報訊 由江南時報、江蘇省楹聯研究會、江蘇省書法院、南京地鐵集團聯合舉辦的“2023南京地鐵掛春聯”活動深受楹聯愛好者的青睞,活動開展1個多月以來,主辦方共收到海內外投稿楹聯5000多副,內容遍涉南京地鐵50個特色站點。究竟什么楹聯能在萬花叢中脫穎而出?日前,記者專門采訪了楹聯專家袁裕陵。
袁裕陵,1950年生于南京。現為南京市楹聯家協會主席、江蘇省楹聯研究會駐會名譽副會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他長期在南京藝術學院等大專院校及南大附中等中學開設詩詞聯專業課程,多副楹聯作品懸刻在南京、揚州、常州、蘇州等數十座城市的風景名勝區內。
記者:楹聯書寫的規范及技巧是什么?
袁裕陵:楹聯是用上、下兩聯形式相對、內容相關的語句結構組成的一種漢語言藝術和裝飾藝術,它是社會生活的高度凝煉和藝術化的反映。一副成功的楹聯要達到以下四個標準:
一是字、句數相等。即上聯和下聯的字數、句數一樣。
二是詞性相同。即上、下聯對等位置上詞語的詞性要相同,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主、謂、賓對主、謂、賓。顏色詞對顏色詞、方位詞對方位詞、數量詞對數量詞等。
三是結構相似。即上、下聯對應位置上詞語結構要相似,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并列結構對并列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
四是平仄相反。即上、下聯對應位置上詞語的平、仄聲要相反。
另外,上聯須以仄聲字結尾,下聯須以平聲字結尾。
記者:您多次擔任省內各大楹聯征集評選活動的評委,結合此次南京地鐵掛春聯活動,您覺得什么樣的楹聯是您心目中的好楹聯?
袁裕陵:好楹聯既要有共性(字、句數、詞性、語句結構和平仄要求),又要有個性(切時、切物、切人),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寫春聯,就要凸顯春聯的特征,如冬去春來、萬象欣榮;圍繞地鐵寫春聯,就要凸顯具體站點的特色,寫三山街站不能寫得像玄武門站,作者需把三山街站周邊的文化特點、文化底蘊挖掘出來。
此外,好楹聯要具備時代氣息。我們每年評審楹聯作品時都會發現,投稿人的作品其實差不多,大家都懂得基本書寫規則要求,要在水平相近的楹聯中突出,就得緊跟時代步伐。比如身處改革年代,書寫楹聯要充分體現革故鼎新思想和改革精神。
評委會按照以上幾個條件去評審楹聯,投稿者能做到面面俱到是最好不過的。
我還記得2010年虎年舉辦的南京地鐵春聯大賽中,獲得一等獎的對聯寫得非常好。“龍蟠虎踞城,誰敢縱橫大地;虎步龍驤勢,我來提速春天?!弊髡哂眯率剿季S把時代氣息寫了出來,因為有了地鐵,春天的到來都提速了。盡管10多年過去,我印象仍十分深刻。
(江南時報記者 張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