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鐵掛春聯”妙在“基礎佳”
由江南時報社、江蘇省楹聯研究會、江蘇省書法院、南京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2023南京地鐵掛春聯”活動現已進入初評階段。在眾多的投稿者中,有一名退伍軍人叫田廣學,是中國楹聯學會會員。2022年,田廣學來到南京旅行,“10月末的南京盡管已步入秋冬時分,但卻依舊生機勃勃,周末閑暇之際,人們寄情山水,好不樂哉!”一副副響應“南京地鐵掛春聯”的對聯就在這段旅途中誕生。
兒時春聯 魅力延續
“小時候,每年正月十五前,爸爸都會領我走街串巷,品賞誰家春聯字體美,誰家春聯用詞妙。”田廣學向記者分享兒時對春聯的回憶,“我的父親是小鎮一位有名的中醫大夫,閑余最大的嗜好就是看古書、寫毛筆字。久而久之,每逢春節,親朋好友及街坊鄰里都抱著紅紙來請爸爸寫春聯。”
“春聯的魅力,就其雅俗共賞而言,我更偏向一點后者——俗。來自于民間大眾,植根于家家戶戶,回歸本真,才會有更加經久和蓬勃的生命力。”田廣學在發表于人民日報文藝副刊上的《春聯的魅力》中寫道,“盼望能從某一年春節開始,如爸爸當年帶著我一樣,領著兒孫走街串巷品賞春聯,告訴孩子們誰家的春聯字體寫得美,誰家的春聯用典選得妙,讓寶貴的春聯文化薪火相傳,生生不息。”這篇文章曾被用于2019年遼寧省大連市的語文中考閱讀理解題,田廣學告訴記者,將這篇傳播春聯文化的文章納入中小學生的學習教育,使其廣泛傳播,很有意義。
人文地鐵 金陵有愛
來南京幾日,田廣學每日都會乘坐地鐵出行。“多年業余撰聯,漸成自己的風格——不喜歡坐家‘挖空心思’,愛好采風與實地式的‘有感而發’。”田廣學說道。
這次來南京,田廣學住在南京南站附近,幾天早出晚歸,目睹了南京南站建筑之恢宏,旅客流動之潮涌,很受啟發:“聯想到我那不滿兩歲,正好屬虎的小外孫女天天盼著在外地工作的爸爸歸來,于是就以第一人稱,用‘吾’‘俺’一雅一俗寫出此聯:‘虎仔癡候爸爸,送爾回家,吾可安達九域;卯年勵志行行,接君入職,俺能海納百川’。”
“夫子廟是南京之行的重中之重。文廟,全國遍地皆是,但南京的夫子廟是中國四大文廟之一,無論規模、內涵、年代等,都獨占鰲頭。”田廣學對南京的人文美景贊不絕口,游夫子廟用了三個多小時,還覺得不過癮。“中華民族風靡世界的‘仁義禮智信’基本濃縮于此。”
夫子廟第一稿“萬世年師表,侃侃于斯,虎略韜新興建業;三千載國學,諄諄在此,卯文謀遠泰金陵”中的“虎略”和“卯文”是為迎合春聯而寫,田廣學并不滿意。在“慢嚼細咽”夫子廟之后,他又作二稿“萬代年師表,侃侃于斯,世世世賢興建業;三千載國學,諄諄在此,朝朝朝圣泰金陵”,將近三千年孔子學說和金陵六朝古都融入其中。
“莫愁湖站是一個以點帶面的寫作,不論是景點游玩還是乘坐地鐵,心情都十分暢然。”田廣學表示自己是外地人,但只要進了地鐵站,工作人員都十分友善,幫助購票、查詢景點,百問不煩,百求不厭,讓人感受到南京地鐵的溫度,因此撰聯:“金陵有愛,虎風蕩莫愁,至此人人知己;建業尤情,卯雨潤名勝,于斯處處識君。”
扎根大眾 眾中選優
春聯一貼,紅燈一掛,過年的味道就有了。“南京地鐵掛春聯”活動活躍了新春氣氛,也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征聯,不同于大眾化的對聯,要求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詞性相對,結構相同。而且征聯一般有征集主題、字數限制等要求。可以說,征聯是民俗文化中的‘陽春白雪’,獲獎的征聯都是百里挑一、眾中選優的精品。”田廣學談及對征聯評選的思考時說。
“此次‘南京地鐵掛春聯’活動,妙在‘基礎佳’,地鐵站的名稱大部分是以南京歷史文化名勝命名,抓住了南京的硬核,來南京旅游或辦事出差,沒有不看景點的,地鐵成了南京的‘見面禮’;妙在‘絕佳契合’,將春節傳統與現代地鐵合二而一,古為今用;妙在‘立體發展’,以橋梁和紐帶的方式,將南京的文旅、城建、交通、服務等有機結合。”田廣學說,省城大多都有地鐵,他唯獨對南京地鐵印象最深。坐在車廂里,當大多乘客在看手機或閉目養神時,他卻認真看著車廂上方跳動的站點指示牌,一個個名勝站點的名字令他興奮不已。
(江南時報見習記者 錢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