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發展史上有一個‘百年現象’,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文化作用將會很突出,經濟與文化互促性十分明顯。故當前我們打破省界,以區域形式形成長三角交通圈、文化圈,是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這樣的區域行為正是時需。這樣的工作推進,也正當其時。”2025長三角“超級環線”高鐵掛春聯評審現場,中國楹聯學會會長助理、浙江省詩詞與楹聯學會副會長朱慶文向江南時報記者說道。
今年的活動中,來自全國各地的楹聯愛好者共投稿楹聯16000余副,經過初步篩選,有600副進入終審。朱慶文表示,此次征聯的質量很高,在評審中明顯能感覺每個站點都有多副聯較好,較難取舍。一方面,絕大多數應征聯都能緊扣“軌道上的長三角”“超級環線”“春節”的主旨。同時,地域性較強,體現了每個站點所在地的人文內涵、自然風光及社會發展狀況。“這從一個側面說明這次征集活動組織有力、動員充分。” 朱慶文為主辦方點贊,“另一方面,從評選結果來看,因為匿名評選,獲獎選手涉及十余個省市區,而江蘇、上海竟無獲獎選手,這也體現了評選的公平公正。可以說,此次評審為我們今后相關活動的評審工作做了示范。”
在朱慶文看來,真正的好聯要合乎聯律規定,切合主題要求,融入特定情感,且意象較鮮明,語言表現力強,意境有情有勢。這次應征聯中有不少好聯合乎標準。
他向記者列舉了一些在評審中留意到的好句子。“車行環線,千里春光半日收。”環線1200公里,全程用時約8個小時,這副聯體現了環線的這些特點,且寓含環線的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旅游。“喜霞披鐵軌,夢始虹橋。”則以優美的語言組合了主題要素。“聽昆曲悠揚,評彈婉轉,車中軟語慰鄉思。”意象豐富,突出了當地的人文特色,“鄉思”之情得到慰藉,并以“車中”體現了征稿主題。聯語在架構上有較強的邏輯性,使全句形成整體感。
“車載平安春載夢;站縈喜慶福縈心。”朱慶文還對這副短聯印象深刻,“這副七字聯不僅合乎了春聯的寫法,有較好的喜慶祝福氛圍,還嵌入了‘安慶’‘車站’,加上句內的復沓,使音韻、語意拈連順暢。”
朱慶文認為,楹聯具有生活性、群眾性,是在社會生活中最為普及的一種文學體裁。而高鐵出行,也同樣是人們生活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兩者合璧具有天然性。
“此前,江蘇、浙江、安徽及上海三省一市在泰州召開長三角地區楹聯合作聯誼會,大家對江南時報等提出的‘現代高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全新形式非常贊成。這次由江蘇牽頭,各地密切配合,較為圓滿地完成了首次長三角‘超級環線’21個站點征春聯活動。”朱慶文告訴記者,這一活動真正體現了楹聯與高鐵的生活性、群眾性,也更進一步促進了高鐵文化的發展和楹聯文化的運用,是完美的合璧。
(江南時報記者 錢海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