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 規范、優化重大行政決策行為,是打造法治政府、建設法治社會的重要內容。今年以來,淮安市從優化程序入手,著力提升決策水平,有效解決了快速路二期、國土空間規劃等領域一系列事涉發展、事關民生的疑難復雜問題。
定規范,優化機制。淮安市出臺《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試行)》《市政府重大決策出臺前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制度》《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程序規定》等決策規定,從決策動議、公共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決策實施、決策后評估、監管管理等9個環節,對重大行政決策制定進行詳細規定,確保文件制發程序清晰,銜接有序。
把“三關”,提升水平。嚴把決策項目關,年初開展全市重大行政決策項目征集,召開重大行政決策項目協調會,制定重大行政決策目錄清單。嚴把征求意見關,邀請省市專家對項目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學性進行論證,并通過報刊、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向社會各界征集意見建議,委托第三方開展穩定風險評估。嚴把法制審查關,嚴格落實合法性審查程序前置規定,實行部門法規機構和市司法行政機關兩級審查、雙重把關。
借“外腦”,創新模式。目前全市33個市直部門、7個縣區政府、186個縣(區)直部門、95個鎮街全部配備法律顧問。出臺《黨政機關法律顧問工作導則》,推行法律顧問介入重大行政決策論證審核機制,明確要求發揮教授、專家、學者、律師等專業力量參與把關政府涉法事務,以隊伍專業性促進決策合法性,強化源頭把控,提前做好“法律防控”。今年以來,22名專家參與重大行政決策150人次,在承辦部門和法律顧問之間建立起信息聯通、問題聯商、工作聯審的強大合力,變法制審核“單打獨斗”為“握指成拳”。
(洪愛國 伍建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