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 “因為一瓶辣椒醬,給警察同志填那么多麻煩,我們已經和好了,謝謝您!”4月11日早上8點,徐州市公安局云龍分局青年派出所社區民警李文玥在“警民聯系群”里,通過視頻電話,聯合德基在建工地負責人,順利調解一起工人糾紛警情。
“疫情期間,我們用足用好‘警民聯系群’,通過不見面、開視頻的方式,順利化解多起糾紛,成功避免矛盾升級帶來的隱患。”青年派出所所長李新龍介紹。
三月以來,徐州市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嚴峻,隨著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的下達,整座城市按下防疫“暫停鍵”,徐州公安啟動戰疫“加速度”。位于市中心的青年派出所,自編“入所小程序”,依托40個“警民聯系群”和“視頻匯聚平臺”,實現碼上通、群里辦、網上巡,全力抗擊疫情、保障民生、護航發展。
“入所小程序”扎緊疫情防線
“不用手填信息了,手機可以直接掃碼。”值班民警王建響提醒前來報警的4名當事人。原本需要十幾分鐘挨個填寫的工作,不到半分鐘就快速完成。“掃碼登記減少接觸,速度快、效率高,實際運用效果很好。”
派出所是公安機關距離群眾最近的地方,值班室是派出所接觸群眾最多的地方,做好入所人員信息登記和“兩碼”核驗,是對群眾最大的負責。
青年派出所組織所內具有網絡安全專業知識的民警,自編“入所登記小程序”,變紙上填寫為碼上登記,減少人員接觸,扎緊疫情防線。目前已有70余人使用。“對不會掃碼登記的群眾,我們安排了值班人員提供幫助。”所長李新龍說。
“轄區46家商戶均已領取‘場所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規范使用!”社區民警李亮在群內匯報推廣使用“場所碼”相關情況。4月12日凌晨開始,徐州市分區分類恢復生產生活,社區民警李亮按照最新要求,提前將“場所碼”逐個分發至轄區1家網吧、9家快遞網點、7家酒吧、19家賓館,并指導使用。
為配合“場所碼”使用,社區民警李亮根據疫情防控政策,結合行業特點、轄區情況,自編自制“疫情下賓館接待旅客一覽碼”,對不同旅居史、途徑地的旅客,提出5種健康管理措施,固定流程、明確時限,并注明“3+11”“7+7”“14+7”的具體含義。“有了‘場所碼’和‘疫情下賓館接待旅客一覽碼’,我們工作起來更加安全清晰順暢!”白玉蘭酒店負責人徐夢麗說。
“警民聯系群”全天實時在線
“鄰里之間有摩擦很正常,咱心平氣和把事情說開就好了,不影響和氣。”4月5日,社區民警張廷飛在“公園小區警民聯系群”發現,因為樓上小孩居家練琴,打擾樓下住戶休息,雙方在群里吵了起來。為了避免事態擴大,張廷飛趕緊在群內制止,私下與雙方溝通,講法律、講道理、講人情,最后在他主持下,雙方在群里表示互相理解,居民紛紛為張廷飛“不見面式”調解點贊。
青年派出所轄區小區均為老舊小區,平均房齡超35年,隔音弱、防水差、樓梯窄,經常引發鄰里糾紛。疫情期間,青年派出所充分利用前期梳網清格組建的40個“警民聯系群”,通過群聊,及時解讀最新政策,掌握轄區動態和小區情況,對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主動介入化解,有效避免問題滋生。
為了爭取最大范圍了解群眾真實心聲,最快速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青年派出所還邀請社區干部、網格員、志愿者、城管一同加入微信群,將所領導、社區民警的個人手機號公布在群內,“我的手機24小時在線,隨時有事隨時聯系!”社區民警何剛在群里說。
4月5日,社區民警李文玥接到群眾求助電話,“我在小區隔離,老母親失明在家,希望警察同志幫忙帶她做核酸”。李文玥立即帶領輔警趕到現場,攙扶老人到最近的檢測點完成核酸檢測。截止4月11日,青年派出所為群眾上門辦理戶籍業務2次,化解鄰里糾紛7起,幫助困難群眾完成核酸檢測16次。
“視頻匯聚平臺”俯瞰轄區治安
“平安前哨”綜合指揮室里,機器鳴鳴作響,滿墻的大屏同時展示12個不同畫面。“現在屏幕上是各小區進出口監控,我們通過‘視頻匯聚平臺’,一鍵調閱、巡查轄區重點部位實時情況,能夠極大地節省警力。”青年派出所教導員李真介紹。
“彭城路寬段核酸檢測點人員較多,請周邊警力前往疏散引導!”4月7日上午10點,指揮室民警巡查核酸檢測點5G布控球實時畫面,發現核酸檢測點之間待測人員數量差距較大,立即呼叫警力前往引導,維護現場秩序,提高檢測效率。
核酸檢測點多,警力不夠怎么辦?商家暫停營業,內部安全怎么辦?青年派出所為了進一步服務企業發展,主動聯系轄區重點單位如銀行、賓館,將監控數據連入所內,在重點部位安裝人臉識別探頭,由綜合指揮室專職民警每天3次網上巡查18家停業商家內部情況,在人流量最多的“黃碼”檢測點放置5G布控球。大屏支持同時巡查48處畫面,對發現的緊急問題,一鍵點調最近警力前往處置。
不僅是轄區治安監控、場所監控,社區民警的4G執法記錄儀錄像也被同步到綜合指揮室大屏。“青年派出所以‘視頻匯聚平臺’為基礎,配合路面巡邏車、4G執法儀、5G布控球等裝備,形成多角度、立體化、全方位的新巡邏模式,實現了人在轄區走、圖在屏上看、要素全掌握。”綜合指揮室負責人楊永說。
文/馬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