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藝術家,最重要的是品格,我國傳統(tǒng)書論中特別強調人品與書品的關系”。“強調人品,就是把藝術作品、藝術家放到更為廣泛的社會環(huán)境和歷史文化背景中去考量。包括藝術家和其藝術作品對社會、歷史文化產生的影響,以及人格的自我完善,起到積極的表率作用,這樣才具有深刻的價值內涵和深遠的審美意 義。”恭達先生還說:“我今已年逾花甲,驟然發(fā)現(xiàn)人生中的善良、純粹與寬容,是多么的寶貴,……”“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愛天下之善。……這就是我現(xiàn)在的心態(tài)。”
——由此我真正看到一個書家“書為心畫”、“書品就是人品”的虔誠心態(tài)!
正是這種心態(tài),所以他要求自己“要有意識地引領社會審美取向和價值判斷尺度,召喚文藝責任心回歸,引領國民精神提升,以高度的文化價值自覺,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聽到這種擲地有聲的語言,我心靈震撼。書家從人生、從藝術、從思想到實踐,在作怎樣的追求?為什么能達到這樣的境界?我全然明白了。我無言,只能原原本本將他的這些話敬心抄錄在這里,以饗讀者,也用來策勉自己。
——選自《言恭達藝術研究》(第一輯,榮寶齋出版社),陳方既《感恩時代 敬畏傳統(tǒng) 以養(yǎng)寫境 守律求變——言恭達先生書學思想和藝術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