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月華
金秋十月,賞菊正當時。寒露時節“菊有黃華”,公園、籬笆路邊、農家院落、新農村廣闊的田野上,它都在向人們敘述著隱種耕讀的故事。
吟菊是雅事,賞菊是樂事。每到深秋時節,金陵古鎮湖熟周崗菊花展如期而至,熱鬧非凡。年年逢此,與家人,或者與友人來到菊花展賞菊。菊是秋風中人們對歲月的留念回憶,笑語寒暄,穿梭于花叢之中,一些不能釋懷的情感隨風飄散,留下一幅幅倩影,回味甘甜。
“菊花之鄉”周崗1600多個品種菊花競相亮相,傳統菊、切花菊、盆景菊、造型菊、園林小菊等多個品種分布在每一塊花田,其色彩、形態各異。朱砂紅霜、胭脂點雪、瑤臺玉鳳、綠水秋波、白玉珠簾、旭日東升等詩意的花名,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菊花把整個秋天獨占,精靈般的模樣,在萬物凋零之際,開出一地金黃璀璨。一步一花,絢爛明艷、知性內斂。有的花絲垂下,長而卷曲,嬌嫩可愛;有的彎彎低垂,嫵媚多情;有的呈荷花形、松針形、疊球形……紅得像一團火焰,風風火火;白得素潔,像一堆白雪;黃的亭亭玉立,挺拔華貴;綠的淡雅,婀娜多姿,美不勝收,裝扮著這片土地。
一朵朵菊花,迎著秋風,綻開笑臉,層層疊疊,一叢叢,一簇簇,開滿整個花田。它們羞澀地展露花蕊,或向人們打開心扉,不卑不亢,被人圍觀亦是淡定坦然。人們置身這姹紫嫣紅、爭奇斗艷的無邊菊海中,心情隨著花香飛揚。一些攝影愛好者,從朝陽追逐到夕陽,等待朵朵菊花綻放多彩的姿容。
賞菊,賞其貌,觀其心。它的迷人之處,不在花容月貌,而在于它的內涵。縱橫交錯的時光,以菊花為媒,融入湖熟八景、四大名片、古遺址、非物質文化遺產、現代農業發展、鄉村振興成果等地方特色,以菊花花境的形式展現出來,穿插琴藝、茶藝、插畫、聲音郵局等互動項目,一頁一頁翻開,合攏。菊花是人們骨子里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傳承的是中國文化多種情愫。江寧區政府通過串聯線上線下,讓周崗菊花展成為市民的“狂歡節”。
菊花自古就被稱為“花中隱士”,一說起菊花,人們不約而同就會想起陶淵明筆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膾炙人口的佳句;王安石的“黃昏風雨打園林,殘菊飄零滿地金”,把落地的黃菊比喻成雨后的黃金;循著曹雪芹《紅樓夢》筆下菊花詩會中“憶菊”“訪菊”等十二首繪聲繪色的詩句,仔細品味,余香由古至今。
寒風襲人,惟有菊花凌寒獨開,開得那么五彩繽紛。我喜歡菊花,喜歡它不附華貴、千姿百態、絢麗多彩、淡泊寧靜、自我修身的精神,循著先人的足跡,讓菊花素潔高雅的風骨滌蕩心靈;喜歡它“秋風凜冽寒霜冷,百花開盡菊自開”不畏嚴寒、自強不屈、獨立寒秋的品格。氤氳的香味,菊花開得正艷,淡看流年,蝴蝶在菊花上繪畫,寫滿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