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現實主義詩人,有“詩圣”之譽,與李白合稱“李杜”,中國古代十大詩人之一。杜甫原籍湖北襄陽,出生于河南鞏縣。曾祖杜依藝曾任鞏縣縣令。祖父為詩人杜審言,父親杜閑。母親崔氏,為大家閨秀,早故。杜甫自幼聰慧好學,弱冠之年開始漫游,開元二十四年(736)在洛陽參加科考落第。天寶三載(744)與李白在洛陽相遇,結為知遇。天寶六載(747)到長安應試,奸相李林甫編導“野無遺賢”之鬧劇,舉子無一人錄取,杜甫自然落第。安史之亂爆發,太子李亨即位于靈武,杜甫于陜西富縣羌村投奔靈武時被叛軍俘虜,后冒險至鳳翔(陜西寶雞市)投奔肅宗,授拾遺之職。因救房琯觸怒肅宗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乾元二年(759)杜甫輾轉至成都,在故人嚴武等人幫助之下于成都浣花溪建草堂,嚴武薦杜甫為檢校工部員外郎(從六品,相當于工業部工業司助理巡視員,只表明級別與奉祿)。嚴武病故,至夔州(奉節),寫下《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之絕唱。大歷三年(768)冬,思鄉心切,漂泊至岳陽,寫下《登岳陽樓》名篇,在由潭州往岳陽之小船中病逝,時年59歲。
杜甫以儒學立身,實行“仁政”為其理想,曾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之詩句明志。而隨著落第、向玄宗上三大禮賦亦未得到重用、安史之亂爆發等事件和變故之出現,理想的實現沒有可能,而備歷人生之苦難。杜甫追隨肅宗,又不幸卷入宰相房琯門人受賄案與朋黨案,賴顏真卿等正直官員之審理,方被無罪釋放。仕途失意,經歷戰亂,兒女又多,與楊氏夫人生育三子六女(一說8個),幼子活活餓死,這些苦難足以摧毀詩人之意志,而詩人仍頑強地活著,足見其意志之堅毅。在如此艱難之中,詩人仍系心家國,深憂黎元,這是多么可貴的精神,多么高尚的品格!正因為如此,其創作具有史詩之意義,閃耀著人道主義、仁愛精神的思想光輝。杜甫所敘為真人真事,所抒為真情真意,故深摯感人。莊子說:“真悲無聲而哀,真怒未發而威,真親未笑而和”,信然!
杜甫詩風自我概括為“沉郁頓挫”,甚為準確。杜甫學識廣博,閱歷豐富,感悟深刻,其氣浩然,才形成此種獨特風格。詩作表達了詩人對中興濟世的熱望,對混亂乾坤的指斥,對橫行霸道的憤慨,對漂泊流浪的悲傷,對生靈涂炭的深慟,對物力衰竭的惋惜,對博施濟眾的贊美。尤其是對亂世景象的描寫,千百年來震人心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夜喜雨》),繁華城市在戰火中化為廢墟;“群胡歸來血洗箭,仍唱胡歌飲都市”(《悲陳陶》),敵人殺人之后還飲酒高歌,毫無人性;“夜深經戰場,寒雪照白骨”(《北征》)戰場之景象悲慘之極;“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入門聞號咷,幼子餓已卒”(《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孩子活活餓死,悲慘之極!這一幕幕情景浮現在我們面前,誰不撕肝裂膽?悲劇是什么造成的,是戰爭!戰爭是誰釀成的,是安祿山!安祿山是誰養虎的?是唐玄宗!唐玄宗為何如此?是昏聵荒淫!天子昏聵,官吏貪腐,老百姓就流離失所!這些話杜甫沒有說,但以畫面告訴了我們。
中國歷史上經歷的戰亂是很多的,描寫民族苦難的詩作不少,《詩經》中就有,建安文學中多有描寫,如曹操、曹植的詩作就描寫了戰后的慘狀,姜夔的《揚州慢》描寫劫后的情景,而唯有杜甫的詩最具感染力與震撼力。所以然何?蓋題材之廣度、思想之深度、意境之高度震鑠古今之故也。杜甫善于捕捉典型細節、典型場景、典型人物來敘事抒情,營構典型意境來反映生活,故劉熙載以“高、大、深”三字概括杜詩特點,甚為準確。杜詩以七律成就最高,語言精練,格律嚴謹,窮絕工巧,感情深摯,刻畫細膩,形象鮮明,每篇每句都是千錘百煉而來。杜詩是胸次、卓識、才情、功力之綜合表達。杜甫亦精于書法。
杜甫為級別較低之官員,創作3000余首詩作,流傳至今仍有1400余首。杜甫長年漂泊,無正式工作,又遇戰亂,子女又多,一家人能勉強生存下來,并將作品保存流傳至今,其人力財力靠什么?這是一個不解之謎。今人有“北漂“一族,杜甫長期漂泊在長安、洛陽,屬“長漂”“洛漂”,或叫“詩漂”一族,這種漂泊的生活是極為艱難的。從詩中看,杜甫做過短暫的小官,工資收入不高;他與當時的高層有交往,與嚴武、柏茂林等高官交往甚深,他們應提供了較多資助,但單靠這些似乎遠遠不夠,還應有更重要的助手,這助手是誰?應是其夫人和其他知己?!洞筇圃娛ァ窔v史電視劇所敘杜甫之行狀,與史料相合,根據劇情中提供的材料,似乎揭開了一些謎底,但不排除“戲說”之可能,僅供對研究杜甫有濃厚興趣者參考:杜甫得到三位“鐵粉”女性的支持。
第一位是私定終身的船家姑娘青青,據說“兩個黃鸝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絕句》)為二位之定情之詩,“柳青”“天青”正寓“青青”二字。青青姑娘有文化,極為欣賞杜甫的詩章,還將杜甫的《麗人行》作歌曲傳唱開來。杜甫結婚后她還傾囊相助,杜甫入獄,傾力營救,為眷戀杜甫終身未嫁,戰爭時期還幫杜甫夫人帶孩子,由杜甫之子養老送終。
第二位是杜甫夫人楊氏,這是一位賢淑堅強的女性,是一位偉大的女性!沒有她的鼎立支柱,杜甫難以立足于世,我們無法讀到這些璀璨的詩篇。楊氏比杜甫小12歲,為大家閨香,知書達理,杜甫老父以死逼他迎娶此女。楊氏有文化,性格堅強,嬌嬌閨秀后來從事粗重的體力勞動,含辛茹苦為杜甫操勞家務,養兒育女。她胸懷寬廣,對杜甫與青青的關系甚為清楚,規勸杜甫把青青正式娶回,與青青的關系友善,正因為其善良大度,青青方能給她以力所能及的幫助。這位女性形象絕對可靠,杜詩中對她有記錄。
第三位是楊國忠的愛女楊瑩。劇中的楊瑩因女扮男裝參加文會與杜甫相識,極賞杜甫之詩,曾向其父推薦杜甫。臆測杜甫曾向玄宗上三大禮賦,李白曾向楊國忠寫信自薦,這些文章收入李杜的文集中,千真萬確,很可能是通過楊瑩這條線傳到玄宗、國忠手中的。否則,李杜為布衣之身,詩文再美也很難送達天子、宰相之手。楊瑩為救杜甫斷了一條腿,與父斷絕父女關系,終生未嫁,筆者臆測杜甫在經濟上可能得到了楊瑩的支持。杜甫的家庭負擔如此之重,詩人長期飄零在外,經濟來源如何解決?有人說杜甫《佳人》一詩寫楊瑩,有此可能。我們不能以今人之行為規則苛求古人。
原湘潭大學文學院院長、已故著名俄羅斯文學研究專家張鐵夫教授曾對我說:“俄羅斯文學界研究普希金,對詩人每天的行蹤、接觸了哪些人已經弄得很清楚了,可見研究之深入?!倍覈鴮W術界于偉大詩人杜甫的婚姻狀況、夫人的確切名字至今未詳,對他幫助甚大的女性,其基本狀況尚處于“戲說”階段,對詩作的理解更加有限。當然,杜甫生活的時代比普希金遠得多,弄清楚不容易,但也說明研究的深度不夠。如果青青與楊瑩確有其人,《大唐詩圣》的材料并非“戲說”,那么這三位女性對中國文化貢獻甚巨,她們的名字與功績不應該被人們遺忘。杜甫是卓越的詩人,但并非優秀的丈夫,他的詩是民族的苦難、詩人與其背后女性以血淚凝聚而成的。
之一
歌舞霓裳轉瞬消,
盛唐煙月入漁樵。
風騷引領清吟史,
五色靈光璨璟瑤。
之二
浪漫簫韶寫實篇,
雙星并曜永高懸。
如山廣廈心中矗,
景仰襄陽與謫仙。
之三
萬卷盈胸筆有神,
致君堯舜立儒身。
書生偃蹇黎元泣,
震撼靈魂在至真。
之四
潼關百萬化為魚,
月照疆場白骨枯。
三吏狂呼三泣別,
只緣圣主老糊涂!
之五
格律精工盡寫心,
秋霜玉露染楓林。
長江滾滾寒流急,
一聽夷歌腸斷音。
之六
幾度情牽玉臂寒,
佳人清影夢中看。
珠璣錦繡光華燦,
紅袖功高聳碧巒。
杜甫《潼關吏》:“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為魚?!备缡婧彩劁P,楊國忠促戰,大敗,墜黃河死者數萬人。
杜甫《秋興八首之一》:“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杜甫《閣夜》:“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