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達藝思之二十
言恭達
▲世界文化史證明:沒有多樣與差異,沒有文化的競爭就不會引發人們的創造活力,就沒有人類文化的進步。凡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民族文化總是在多元文化的互動中尋求啟迪之源和創新的靈感,并彰顯不同的文化主體相互借鑒、健康發展。世界文明史也終將證明:中華“和”文化為世界多元文化對話與交流帶來全新的正能量,并對當代人類社會產生不可估量的精神力量!
▲天人之和,構架生態平衡;家庭之和,構架萬事之興;群己之和,維系社會穩定;民族之和,促進邦國振興;宗教之和,弘揚四方安泰;國家之和,構筑世界和平。“和”,實質上已潛在于人類文化精神之中,并在人類文化精神的全息協同作用中呈現出來。世界應以“和”文化為精神同源喚醒的方式分享這宇宙核心規律的“和”,從而推動人類社會整體可持續發展。傳統中華“和”文化中的“仁者愛人”“上善若水”“止于至善”等是中國禮儀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千百年來“君子之道”的人格理想、民族延綿的精神支柱,也是“治國平天下”整個社會管理體系必須遵循的集體心理原則。
▲中國傳統文化最崇尚的是人格理想。人類創造的不同形質的物態,經過歷史的凝聚而延傳著。而傳統卻不是一個物質,是精神性的,將樹栽成盆景就是文化,體現的精神氣質就是傳統,中華傳統強調“和合學”,這是人類的精神世界,包括人格理想與社會理想。
▲“和”文化以崇尚和諧、追求和合為價值取向,它融思想觀念、理想信仰、社會風尚、行為規范為一體,反映了當代中國對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的總體認識、基本理念和價值追求。“和”文化以和諧、仁愛為本質內涵的理想社會藍圖,同時也承載著世界各民族文化的文明基因。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超越世界歷史上任何一次文明復興,特別是超越西方文明復興。因為它是一個和合思想的復興,一個豐富人類文化多樣化的和合文明的復興!
▲一個不重視自己傳統文化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一個不走向世界、推動和合文化的民族是可悲的!只有堅守自己燦爛的民族文化,并不斷進入人類“和”文化的時代創造的民族,它將永遠昂首于世界的前列,實現歷史的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