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市“蘇中抗戰老報館”館長朱軍華是一位有著30多年藏齡的報刊收藏家,在全國集報圈和書報刊收藏圈享有較高的聲譽,在他約5萬份文物級別的老報紙藏品中,《新華日報》系列是朱軍華最為引以為傲的版塊。其中,1939年8月13日《新華日報》戰時太南版創刊號,1945年12月27日出版的華中版《新華日報》等,對研究新四軍戰史以及中國革命戰爭史,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019年,他曾無償捐獻一份藏品給新華日報報史館。隨后,《新華日報·人文周刊》記者趕赴高郵,采訪這位集報人的收藏故事。以下內容選自2020年5月22日《新華日報·人文周刊》報道:
不同《新華日報》版本記錄歷史變遷
朱軍華為他的“寶貝們”特意定制了一批塑封,各種尺寸一應俱全,這樣能保證自己翻看報紙時不會影響它們的壽命。在家中的“檔案室”,他向記者展示了自己最為得意的收藏版塊——9個版本的《新華日報》:分別是漢口版、重慶版、華北版、太岳版、太行版、戰時太南版、華中版、南京版和西南版。除此之外,還有《蘇北日報》和《蘇南日報》,1952年11月1日,這兩份報紙和《新華日報》三報合一了,嚴格來說也算是《新華日報》的前身。迄今已有82歲的《新華日報》飽經洗禮,成為歷史的見證者、記錄者。
戰時太南版《新華日報》
朱軍華收藏的一千多份早期《新華日報》里,華中版約有幾百份,而戰時太南版僅有一份。這份戰時太南版的創刊號受環境所迫,采用石印的技術,是以號外形式發布的,一眼望過去仿佛整版文字都由毛筆寫就,極為罕見。2012年,該報被評為由中國報業協會組織評比的“中國集報精品”。這張來之不易的藏品是朱軍華一家三口到北京旅游時在潘家園舊貨市場淘到的,幾經周折終于購得,還請朋友精心修復過。
全紅版《新華日報》
華中版《新華日報》里有三份全紅版,內容分別是毛主席的新年獻詞、北平解放和蘇北解放。在報道北平解放的這份報紙上,形容古都北平的解放是“中國革命歷史上最重要的發展之一”,并用很大的字體標出“傅作義接受人民解放軍的和平條件,為其它各地指出以和平方法結束戰爭的榜樣。”
“廣告版”《新華日報》
記者還看到了一份1938年“廣告版”的《新華日報》,上半版公告巴金的《家》和《春》再版、《孤軍魂》新書出版、電影《最后一滴血!》《八百壯士》等“片已攝竣,即將公映”;下半版刊登了一篇“糧食問題”的社論,旁邊是散寒止咳健胃消食的“八卦丹”和帆布鞋的廣告,在眾多革命歷史事件的報道之中平添了幾分煙火氣。
四個時期的報頭
對于《新華日報》的報頭演變,朱軍華也同樣非常熟悉,如數家珍。創報之初,《新華日報》使用的是于右任題寫的報頭。1949年7月1日至9月16日改用毛主席的集字體。同年9月17日開始使用毛主席首次為《新華日報》題寫的報頭。1953年2月25日,使用了毛主席第二次揮毫題寫的報頭。1964年10月1日,《新華日報》刊登了毛主席第三次題寫的報頭并沿用至今,在報頭旁隨刊“附贈”了一封致讀者信,指出這個新報頭題寫在萬眾歡騰慶祝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五周年之際,題字是對報社的親切關懷和巨大鼓舞。“我們要更高地舉起毛澤東思想的偉大紅旗,把《新華日報》進一步辦好,把城鄉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搞深搞透搞好,把社會主義革命進行到底,把社會主義建設的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朱軍華透露,這四個字毛主席寫了很多張,最后才用紅筆圈出自己滿意的字,完成了第三次題寫。
三十年間的收藏事
四十多歲的朱軍華看起來十分年輕,沒想到已經“入行”三十年了。
太行版《新華日報》號外
2013年,同樣是在某收藏網站上,朱軍華看到有幾份剛上傳的《新華日報》抗戰時期號外,立刻坐了一天一夜的大巴趕到河北石家莊的一個偏遠村莊。當他看到實物時,難掩心中的激動:這是幾份《新華日報》太行版號外,尺寸十分迷你,但是日本投降前后的重大事件卻較為全面具體,有蘇聯對日宣戰、日本乞求投降、毛主席發表聲明抗戰進入反攻階段等內容。其中,日本無條件投降的號外在四川建川博物館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雖然價格高昂,朱軍華毫不猶豫地買下了。此外,朱軍華還收藏了1938年5月23日報頭為豎版的漢口版《新華日報》、1939年7月15日《大公報》《中央日報》《新華日報》等10家報社的重慶各報聯合版、1952年1月28日《新華日報》《南京人報》聯合版、1958年9月9日《新華日報》《南京日報》聯合號外等,這些特殊的時間節點記載了特殊的歷史記憶,都是非常罕見而珍貴的。
重慶各報聯合版
《新華日報》《南京人報》聯合版
情系《新華日報》的“虧本買賣”為了集報,朱軍華翻閱了很多地方志、史料書籍,光是《新華日報》系列就整理出好幾個歷史專題:省會城市解放系列、江蘇省內城市解放系列、國慶系列、兩彈一星系列、新中國成立后《新華日報》的號外喜報系列、重大事件系列等。從抗戰期間到新中國成立的這一時期內,新四軍對日第一戰、新四軍挺進江南第一仗、中共七大、日本投降、“對日最后一役”高郵戰役、三大戰役、渡江戰役、南京解放、上海解放、開國大典等重大歷史事件,在朱軍華《新華日報》系列藏報中均能找到。2015年抗戰勝利70周年和2016年建黨95周年前夕,朱軍華用手中的藏品分別主編了《老報紙記錄的抗戰》《中共早期黨報圖錄》兩書。
1946年1月13日的太行版《新華日報》報道“解放高郵”內容
身為高郵人的他曾經為了一份1946年1月13日太行版的《新華日報》,用手中三張1945年延安時期的《解放日報》與對方進行交換。因為1月13日那天,《新華日報》的報道內容是“華中我軍大捷,攻克高郵、邵伯等二十余敵偽據點,殲滅敵偽近萬名”,而對方想要的報紙內容是解放邯鄲。去年4月23日,朱軍華在新華報業集團傳媒廣場全媒體藝術館舉辦了一次名為“展現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紀念渡江戰役勝利暨南京解放70周年”的紅色報紙展覽。展覽以《新華日報》為主的200多份老報紙原件,重現了當年中外新聞界報道渡江戰役和南京解放的盛況。以此為契機,開幕式當天朱軍華向新華日報社贈送了一份珍貴藏品——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當天出版的《新華日報》華中版,內容是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命令大軍渡江南下,解放全中國。
1949年4月23日《新華日報》南京解放的報道
同樣也是去年的9月12日,他提供的兩份老報紙入選北京香山革命紀念館舉行的《為新中國奠基——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主題展覽。“我想為發揚紅色文化、傳播紅色記憶,傳承歷史榮光做一些實事。”在朱軍華看來,收藏也是為了利用,否則集報就失去了意義。通過展覽宣傳這些老報紙,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的偉大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