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濤傳》上下冊,60余萬言,2024年 1月由團結出版社出版,作者乃范曾先生高足、江蘇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詩學研究所所長邵盈午先生。此書裝幀樸素,風格親民,無他序,無自序,無后記,讓作品自身說話,全方位展示了清初偉大畫家石濤這位跨界奇才的藝術成就、繪畫思想,為廣大讀者打開了一扇文化的大門。
石濤(1642-1708),明末清初著名畫家,俗姓朱,名若極,小字阿長,僧名元濟,別號石濤、大滌子、苦瓜和尚等。廣西全州(今全縣)人,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明末四僧”,石濤既是繪畫實踐的革新者、一代宗師,又是卓越的繪畫理論家。石濤在清初畫壇極負盛名,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皇帝初次南巡時在南京長干寺接見過石濤,此后又于揚州平山堂第二次召見他。縱觀中國繪畫史,雖流派紛呈、群星璀璨,而真正高標獨舉、垂輝千春者寥若晨星,而石濤為其一焉,他是全能型天才:詩文書畫兼擅并能、山水花鳥色色精工,守正創新,無法有法,以豐富題材、精湛技法、瑰奇詩意、幽邃哲思獨標高格,雄視古今。石濤為跨界奇才,各臻高致,集畫家、書法家、篆刻家、詩人、哲學家、理論家、佛學家、園林家、鑒賞家于一身,取精用宏,師心獨造,兼融博賅,卓爾不群,為實至名歸的偉大藝術家。品讀此書,讓人享受一席藝術盛宴,給人以心靈之震撼。
表達形式之獨特。真正的大學者、大藝術家往往以奇制勝,而尚奇是以大學問、大才氣、大功力為前提的,否則不為奇美,而為奇丑,奇而新、奇而雅、奇而幽方能產生感染力與震撼力?!妒瘽齻鳌芳仁且徊繉W術專著,又是一部文學著作,取材奇,敘事奇,造像奇,藝境奇,語言奇,是一部奇書。此書借章回小說、演義小說之形式敘述故事,塑造形象,闡釋藝理,抒發情感,表達思想,深見藝術匠心,體現作家將文史哲與詩書畫打通之功力。此書所引有關石濤的書畫創作、詩詞歌賦、論藝感言等材料,與史實相合,至于具體生活場景、交游經歷、人物形象是采用典型化的手段合理塑造,此書的思想性、學術性、藝術性、趣味性有機統一。
采菊圖
此書以明暗兩條線索交織運行,構思精巧。全書的明線為石濤遁入佛門——參禪學藝——云游四方——畫苑蜚聲,暗線以藝養心——感悟藝理——回歸實踐——升華藝境,兩條線索的交織點為“一畫”論,結晶為《苦瓜和尚畫語錄》。此書闡釋了石濤之獨創性、前瞻性之藝術理念:筆墨當隨時代,搜盡奇峰打草稿,法法我法,一畫貫道。兩條線索交錯相通,互為因果,反復照應,結構緊湊。石濤是思想敏銳的藝術家,早慧奇才,17歲時提出創作理念:“我自用我法”。石濤受人誣毀落入陷阱,遭縲紲之災,而坦然面對,從六祖慧能《壇經·般若品第二》中提出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萬象圓通、相互包容的思想,悟出“一畫”論的基本原理:“這一畫,卻是收盡了鴻蒙之外,即億萬萬筆墨,都是由此而始,由此而終?!闭摷啊耙划嫛闭撝饬x,作者指出:就是要求畫家從整體上對天地萬物進行觀察、理解和表現,要畫出氳氤、混沌以及天地萬物的這個“一”。也認為此說與《老子》思想相表里: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圣人抱一為天下式,這樣廓清了“一畫”論的哲學依據。作家聯系“一畫”論解讀《聽泉圖》的詩意內涵:“在石濤的筆下,崇崗峻嶺直聳云天,清泉碧溪直瀉谷底,而石濤的一片匠心,全在越過英石細沙的泉水及流經花汀碧潭的清溪等物象上凝結,通過強化其‘流動感’這一‘富于包孕性的片刻’,來完成由視覺語言向聽覺的轉換,使人如禪之有‘機’而待‘參’然。”“一畫”論“實乃天地之大法,根本之精義。”兩條線條若斷若續,形斷意聯,在不斷深化中給人以思想之啟迪。
形象性格之鮮明。《石濤傳》描寫了典型環境下的典型性格,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以石濤的形象最為豐滿生動。石濤的先祖第一代靖江王朱守謙是朱元璋的侄孫,朱守謙之父朱文正為朱元璋的侄子。石濤之父朱亨嘉為世襲第十一代靖江王。李自成打到北京,崇禎皇帝逃到煤山自盡,明朝宗室及遺臣相繼在南方建立了幾個南明政權,其中有弘光政權、隆武政權、魯王監國等,靖江王朱亨嘉也建立了政權。在這些南明政權中,以魯王朱以海較有實力,一度控制浙東、寧波、溫州等地區。朱亨嘉在廣西自稱監國,朱家人不讓,同室操戈,禍起蕭墻,朱亨嘉因兵變被擒,廢為庶人,幽禁而死,除石濤僥幸逃脫之外,其他家人全部被殺。
石濤由朱亨嘉的侍從小太監喝濤保護逃脫,當時年僅5歲,初逃于廣東光孝寺,做了小和尚。清朝政權建立,對明朝皇室后裔無疑會痛下殺手,石濤隱于佛門,參禪學藝,這是唯一活命之路。石濤天賦甚高,對繪畫有與生俱來的悟性,刻苦讀書、學藝,少年時代的石濤對繪畫藝術如醉如癡,書中有這樣的描寫:“這種青春所特有的生命的躁動感覺在石濤那被袈裟所包裹的軀體內激躍著、跳蕩著、升騰著;這意味著沖動、郁勃、強力和創造?!弊钤缬忻鞔_記載的石濤畫作為《山水人物花卉冊》,創作于順治十四年(1657),畫家還是不滿16歲的少年,17歲時就提出了創作主張:“不恨臣無二王法,恨二王無臣法”“我自用我法”。石濤骨子里沒有忘記自己的皇室血統,思念先人,眷戀故國,書中描寫了幾個典型細節:他偷刻了兩方印章:一方為白文方印“靖江后人”,另一方為“贊之十世孫阿長”。順治七年(1650)11月,石濤離開冰井寺悄悄回到桂林,喝濤反復囑咐石濤不可暴露身份,怕遭殺身之禍,而石濤看到靖江王府有些激動,竟然冒著危險隨一位賣菜的老農到了府中一游。這個細節可能為虛構,而寫得很真實,從潛意識中寫出石濤對皇室血統的眷戀,對父母的思念。
石濤極為勤奮,為博學大師,他為畫家,首先是哲學家、佛學家。石濤博通儒釋道三家哲學,更是佛門龍象,他的靈感思維與對禪學的妙悟大有聯系,石濤是臨濟宗這一法脈的真正傳人。所謂“一畫”論既來自老莊哲學,更來自佛學。石濤拜旅庵本月禪師為師,施庵是臨濟宗的法嗣,他開示石濤:“只有破,而且要破得徹底,才能證,無上菩提?。 薄岸U為了讓學人與釋迦、達摩把臂而游,就常直接把兩者拉下,以破圣解,如臨濟宗風峻烈,生殺同時?!闭摷岸U與藝術之關系,旅庵開示石濤:“人的心境的靜躁是不能簡單地與其身份、生理年齡劃等號的。師父最近看了不少出家人的書畫,那筆墨里依然可見其內心深處的跌宕和狂躁,點畫凌厲暴跳。禪學修練,講求的就是一個‘虛靜’,可總是有起于青萍之末的風使人心幡動搖?!蓖砟甑氖瘽啻握劧U論畫,兩者往往打通,他對八大山人說:“對禪修者來說,所有哲思都須內化成生命質地,由內至外,打成一片直接體踐才行;正是這一點上,禪與老莊在生命風光上也有了明顯差異?!薄岸U畫的‘簡’,絕不只是外相的簡約,畫風的簡樸、簡凈、簡素,乃是生命的澹然、超然。”
石濤堅毅靈澈,慈悲尚義。他從莊禪哲學中參悟堅毅靈澈之精神意志對生命之意義,一首題畫詩為其性格之寫照:“未許輕載種,凌云拔地根。試看雷震后,破壁長兒孫?!边@既是繪畫意境的狀繪,又為自我個性的寫照。石濤教誨學生高翔,無論是養性還是學藝,最忌一個“急”字:“急于發財者,發財之術絕非正途;急于成名者,所成之名不會長久;急于成學者,所成之學絕不受用?!笔瘽€有很強的管理能力,1676年由他接管廟務,重興臨濟宗祖庭——宣城廣教寺,他屏除陋規,制定制度,使廣教寺的面貌一新,采取驀捐和賣畫等措施,廣結善緣,為修復廟宇籌措了巨資,使祖庭殿宇重光。后來遭劣僧陷害,入于縲紲,通過絕食斗爭感化伙夫,從匪幫眼皮底下逃走,深見其智慧之靈澈。
石濤樂善好施,急公尚義,還會武功。他周濟過多位處境艱難中的書生。李驎在《大滌小傳》中說:“懷奇負氣,遇不平事,輒為排解,得錢即散去,無所蓄?!笔瘽€有“狂肆”之一面。畫家早已蜚聲天下,而一些豪富俗士附庸風雅,也來購畫,往往遭其婉拒。宣城一位臭名昭著的富豪欲以重金定購石濤的黃山圖,石濤故意一拖再拖,結果富豪已等不及,撒手西去。石濤具有通達的財富觀念:“如果一個人的才能為他帶來了財富,那應該說這個世界對他還是很眷顧的;如果由才能所帶來的財富還能使其幸福,那這個世界對他極好了;如果才能并沒有給一個人帶來財富,幫助他提升了精神境界,使他能夠超越功名利祿,而獲得內心的一種攖寧與自足,那也應該感恩?!?/p>
喝濤的形象也非常典型,個性鮮明。這是一個真實的人物,他僅僅長石濤11歲,而是石濤的保護神,也是石濤的老師,沒有喝濤就沒有石濤。喝濤出身凄苦,做了靖江王府的小太監,感恩石濤之父朱亨嘉對他的救助,忠心耿耿保護培養石濤是為了報答朱亨嘉的大恩。喝濤勤奮好學,悟性極高,知識淵博,小心謹慎,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參禪學藝方面,對石濤多有教誨、開示、鼓勵,石濤的成長,喝濤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他的忠誠品格與奉獻精神令人崇敬。
石濤收了幾個弟子,分別是蕭子佩、李永公、許上聞、劉雪溪等人,還有一位女弟子叫靈珠,美麗聰慧,純樸善良。靈珠本為名門閨秀,知書達禮,琴棋書畫樣樣皆精,其父因一樁科考案遭人誣陷,身陷囹圄,銜恨而死,其母亦郁郁而終。父親的三姨太收人彩禮,將他嫁與紈绔子弟,靈珠不從,冒險逃出,獨身飄零。靈珠夙具慧根,真摯善良,屬意石濤,而石濤只能痛斬情絲,一度中斷了與靈珠的往來。十多年后再遇靈珠,對其不幸遭遇深表同情,于是收其為女弟子。靈珠這一形象應為虛構,而性格鮮明,與石濤的形象交相輝映,光彩照人。
(作者系湘潭大學教授、榮寶齋沈鵬詩書研究會理事、中國李白研究會會員,《中華文化之歌》《沈鵬詩書研究》《抱沖詩藝研究》《林凡評傳》《求索何辭遠~張海書藝探幽》《言恭達書藝研究》《周俊杰書藝研究》之作者,著名詩書畫美評家、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