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金秋,適逢新中國成立七十五周年。在喜迎華誕的日子里,位于濟南市的山東老戰士紀念廣場管委會,將當年南下干部的名字陸續地鐫刻在老戰士廣場的紀念碑上,還頒發了刻名證書,以表崇敬之意。蘇州市吳江區委十分重視此項工作,區委老干部局不僅主動配合、認真對接,且于近日,由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兼老干部局局長游余根同志主持,舉行了吳江南下干部兒女的“瞻仰之旅”啟動儀式,并在本月24日由區委老干部局副局長吳獻忠同志帶隊,率領18名南下干部兒女共赴濟南進行一系列瞻仰追思活動。筆者兄弟倆滿懷著感恩感動之情,特撰寫詩詞楹聯禮贊。
聞吳江膠東南下干部兒女赴濟南瞻仰老戰士紀念碑
劉華民
欽慕同鄉桑梓情,
我罹疾患未隨行。
南征為建新中國,
北去因瞻老士兵。
吳下華章書竹簡,
膠東浩氣駐松陵。
父親笑貌夢鄉見,
何日碑前涕淚傾?
緬懷先父
劉華民
逝世倏然好幾年,
每逢追悼淚漣漣。
家山永立心頭上,
村水長流胸次間。
舊筆正直催奮發,
遺壺冷靜勵承傳。
音容莫道漸行遠,
且看兒孫肖祖賢。
注1:我山東老家舊宅前有一座筆架山,山下一條小河蜿蜒流過。
注2:我至今保存著父親的遺物——派克筆和紫砂壺。
瞻 仰
劉建平
父輩南征步履鏗,
后人豪邁向泉城。
功成名刻豐碑里,
瞻仰化為宣誓聲。
訴衷情·情寄鱸鄉
劉建平
剛強兒女出膠東,
何懼隘關雄。
江南水載舟楫,
智勇創奇功。
名已勒,
業尤崇,
意無窮。
大明湖畔,
笠澤垂虹,
千里情融。
南下老戰士群體頌
劉建平
勇做拓荒牛,愿以湖河港汊開道;
甘當鋪路石,誓為強富美高夯基。
致敬,南下老戰士
劉建平
解放戰爭的硝煙還沒有消散,
鐵軍南下的集結號已驟然吹響。
來不及再看一眼昆崳松、半島浪,
毅然決然地奔赴路漫漫的遠方。
就像一顆生命力強勁的種子啊,
健兒們生根開花結果在太湖鄉。
于是,大規模有組織的建設開始了,
大美吳江鐵定在新中國陽光下開創!
水稻“老來青”播灑在希望的原野,
魚米之鄉增添了可歌可泣的屏障;
優質蠶桑催化古老工藝煥發生機,
絲綢之府產品裝點五大洲四大洋;
十多萬民工以排山倒海的偉力,
使太湖和黃浦江水廊般通暢;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著神州大地,
南下老戰士更是牛勁抖擻老當益壯。
吳江這片既古老又年青的沃土上啊,
流淌著老戰士畢生的血和汗、熱與光!
老戰士名字現鐫刻在紀念廣場石碑上,
故鄉始終銘記著您們,這是何等榮光。
今天,老戰士們的后人追思瞻仰來啦,
誓將紅色根脈奮斗精神傳承弘揚!
南下老戰士的鄉愁
劉建平
初到吳江的時候,
只覺得河道狹窄又縱橫,
小巷悠長而迷蒙。
震撼心靈的是——
拉纖號子搖櫓欸乃聲。
幾年時光過去了,
已吃得慣香糯的桂花糖年糕,
聽得懂吳語的柔聲嗲氣。
可夢中老想起地瓜干花生米,
還有那煙臺蘋果萊陽梨。
半世紀后的傍晚,
春風伴俺回膠東。
當年南下路程崎嶇難通啊,
而今一馬平川、一日千里,
吳江膠東燦如七彩虹。
新中國七五華誕日子里,
南下老戰士名字刻入紀念碑,
故鄉始終沒把俺們忘懷。
后代來濟南瞻仰父輩喲,
請牢記紅色歷史血染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