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百年,潑彩人生
侯北人109歲壽慶書畫展在硅谷亞洲藝術中心盛大開幕
□ 龐輝
美國西部時間3月16日,加州桃花盛開,春意濃濃,硅谷亞洲藝術館內人流如潮,藝術愛好者、學者與各界人士200余人屏息凝神,共同等待一位傳奇藝術家的到來。下午3時30分,109歲高齡的侯北人老藝術家坐輪椅來到展廳,掌聲如潮水般響起,侯老的學子、親朋好友紛紛涌上前,侯老滿面慈祥,目光清亮,向大家微笑致意,銀發間仿佛躍動著跨越世紀的智慧光芒。由美國中華藝術學會、硅谷亞洲藝術中心聯合主辦的“何止于茶——侯北人百又九歲壽慶書畫展”,不僅是對一位109歲藝術家的致敬,更是一部濃縮百年華人藝術史的生動篇章。
前來參加壽展的熱情觀眾與侯老合影
書畫展展出的30余件作品如同時光長廊,串聯起侯北人從青絲到白首的藝術求索。1960年的工筆重彩《白孔雀》羽翼流光,盡顯青年畫家扎實的傳統功底;1979年的《江山夕照》以蒼勁筆鋒勾勒山河壯闊,墨色間奔涌著中年藝術家的深沉哲思;95歲創作的《澹煙疏雨間斜陽》將白居易詩意化為潑彩交響,水色交融處似有暮色低吟;而97歲時揮就的《法外狂徒》則以狂草般的筆觸撕裂傳統框架,赤金與黛藍碰撞出藝術自由的熾烈宣言……這些跨越半個多世紀的作品,既有硅谷亞洲藝術中心的珍貴館藏,亦不乏來自親友弟子的私藏珍品,共同勾勒出侯北人從“師法古人”到“我手寫我心”的蛻變軌跡。
生于1917年遼寧海城的侯北人,一生履歷堪稱傳奇。青年時代負笈日本九州帝國大學,歸國后投身抗戰洪流,在外交部國際問題研究所解析戰局風云;戰后參與憲政建設,見證時代更迭。1956年移居美國后,他執起畫筆,在異鄉土地上重構精神故園。1963年,他在舊金山迪揚美術館舉辦華人藝術家首個個展,以水墨為橋連接東西方審美;1979年中美建交之際,他創立美國中華藝術學會,成為文化傳播的擺渡人。藝術上,他早年師從黃賓虹,深得傳統山水精髓;1942年,在重慶金剛坡結識傅抱石,作品風格受其極大影響;1967年與張大千的知交,催生出大塊丹青的豪邁氣韻;80歲后,他打破筆墨藩籬,以水破墨、以色沖彩,在抽象與具象間開辟出“似真似幻”的視覺詩學。正如美學家陳望衡教授在序言中所言,侯北人的畫境“超其象外,得其環中”,斑斕色墨間暗藏天地玄機,令觀者從有限通向無限。
開幕式現場,昆山美術館創館館長趙宗概的視頻祝壽,將侯老與江南水鄉的翰墨情緣娓娓道來,將這份鄉愁凝成永恒。2002年,侯北人先生向昆山市政府捐贈其畢生創作的繪畫精品,還捐贈了他珍藏的張大千、傅抱石、黃賓虹、溥心畬、高劍父、朱屺瞻等近現代名家名作共113件,昆山市建立“侯北人美術館”,于2004年開館。2013年侯老捐贈各時期代表作70幅,由遼寧省博物館新館專設“侯北人張韻琴繪畫館”典藏,侯老再一次將自己的繪畫精品留在祖國。這些畫作正如先生所說:“這是我懷著對祖國——中華大地深沉的愛畫出來的,畫里糅進了我的情感,也寄托了我對故鄉明天的美好愿望?!壁w宗概著重介紹了近年來美術館改建擴建的情況。遼寧博物館的賀信寫道:“壽同金石,藝比松筠;墨香千載,筆潤春秋!”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中國部主任張帆也趕來參加盛會。他表示,20世紀五六十年代奔赴海外的藝術家中,侯老對中西文化交流的促進作用是無人能比的,且碩果僅存。展廳內,一幅《大地斑斕》前聚集著久久駐足的人群。美國中華藝術學會兩位女會長曾慶群、于君慧皆是侯老的學生。她們回憶道,跟隨老師多年,始終感受到他對家鄉和祖國深沉不變的熱愛。面對觀眾關于藝術常青的追問,侯北人微笑著說:“我不過是把皺紋畫在紙上,把青春留在心里。”
美國中華藝術學會敬獻《壽桃圖》
硅谷亞洲藝術中心館長舒建華指著展覽海報封面《白孔雀》解讀道:“此作繪于日本的大屏風紙板上,并曾于1963年在舊金山迪揚美術館舉辦的侯北人書畫個展上展出,是其早期繪畫代表作之一,畫風與嶺南派孔雀畫法截然不同。此作工寫兼具,融入明人徐青藤、陳白陽的大寫意筆法,既見工細,又顯飛動與豪縱。畫作62年后得以重現于世,我們以此慶祝侯老109歲壽辰,見證他高潔的人格、旺盛的生命力與飛揚的才情?!闭箯d出口處,幾枝真實的桃花與畫中春色相映成趣,恰似藝術家用近兩個甲子年的堅守書寫的告白——當筆墨成為生命的延續,歲月便只是顏料的注腳。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到4月1日,其間將邀請藝術史學家高木森、美學家陳望衡等專家顧問深度解析侯北人從傳統到創新的藝術哲學,而展廳中那些跨越時空的色墨交響,仍在無聲訴說著:真正的藝術永遠年輕,只要心中有山河,筆底自生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