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與郭沫若、朱潔夫合影于北京)
傅抱石不僅在繪畫領域有著杰出的成就,為一代繪畫宗師,而且在書法領域尤其在篆刻藝術上,亦有著突出的貢獻。他在書法篆刻的創作和研究中,對于我國的書法藝術有著深刻的見解:
中國藝術最基本的源泉是書法,對于書法若沒有相當的認識與理解,那么和中國一切藝術可謂絕了緣。 (《中國篆刻史述略》)
認為中國的書法藝術是中國一切藝術最為基本的源泉,任何藝術活動都不能忽視書法藝術的存在。傅抱石長期精心研究書法藝術,熟諳古文字,潛心金石學,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大篆、小篆、魏碑、唐人寫經、揩書、行書等各種書體,他都曾精心臨習、研究,由之形成了寬博、雄秀、峻拔、精整的書法風格特色。
當然,傅抱石在書法上的突出成就主要體現在篆刻領域。早在傅抱石的青年時期,就已經在篆刻理論研究和創作上有著精深的造詣了。他在23歲完成了篆刻專著《摹印學》,以后陸續發表了《印章源流》、《刻印源流》、《中國篆刻史述略》、《明清畫家印鑒》、《白石老人的篆刻藝術》等專題研究文章和著作,從多種角度闡釋了他對篆刻藝術的深刻見解。郭沫若對于傅抱石的篆刻研究工作給以高度的評價,他說:“我國篆刻歷史久遠,而自有篆刻以來,從無系統的篆刻史論之作,而始作俑者,則只有傅抱石”,對于傅抱石篆刻研究的重要意義以及今后可能獲得的成就給以崇高的評價。傅抱石不僅在篆刻理論、篆刻史研究領域獲得了豐碩的成果,而且在篆刻創作上,傅抱石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傅抱石一生治印不掇,他遵循“印從書出”的治印原則,從石鼓、金文、詔版、權量、錢幣、瓦當等藝術形式中汲取營養,通過特有的篆刻藝術形式,將自己的情緒、心境完整地表達出來,形成了自我特有的藝術特色。傅抱石認為篆刻藝術要“取法雅正,終有所歸”,只有在通曉金石學、古文字學的基礎才有可能達到篆刻藝術的最高境界。遵循這一創作理念,傅抱石所作印章往往古樸遒勁、清勁峻拔、疏朗精麗、精雅遠奧,在整體上給人以剛健清雅之感,洋溢著濃郁的金石氣、書卷氣,有著很高的精神品位。傅抱石在篆刻領域取得的杰出藝術成就,使他在現代中國篆刻史上必將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南京博物院古代藝術研究所 趙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