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春讀史】“釣魚執法”與秉公執法
      2024-08-01 12:28:00  來源:江南時報  作者:束有春  
      1
      聽新聞

        “釣魚執法”是現代詞匯,在法理上表現為,當事人原本沒有違法意圖,只是在執法人員的引誘之下,不知不覺地從事了某種違法犯罪活動。這種現象在行政執法和刑事偵查領域均有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執法經濟”的利益誘惑,比如查處毒品按數額獎勵,查處黑車和賣淫嫖娼、賭博等按罰款來提成等等;當然,也不排除有政績觀、業績指標考核等政治原因在作祟。

        “釣魚執法”行為令廣大群眾痛恨入骨,孰不知,這種卑鄙伎倆在封建社會即已存在,并且首先表現為是皇帝老兒的勾當,如隋文帝楊堅與唐太宗李世民,他們就曾用“釣魚執法”的手段來作為統御術。當然,皇帝的行為在當時也不是所有大臣都能茍同的,一些有正義感的大臣不但不支持皇帝的做法,而且,堅持秉公執法的王公大臣形象,在史籍中也是屢見不鮮。

        一.隋文帝晚年喜怒無常,應該是開了“釣魚執法”先河

        據《隋書》卷二《高祖下》記載,隋文帝楊堅“天性沉猜,素無學術,好為小數,不達大體,故忠臣義士莫得盡心竭辭。”這種評價雖然帶有蓋棺論定性質,但無礙從們對隋文帝結束中國南北分裂、建立統一的隋王朝功績的認可;這段話揭示了隋文帝人性中陰暗一面,并且這種陰暗面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了晚年,“持法尤峻,喜怒不常,過于殺戮。”遇到這種喜怒無常、又擅嚴刑峻法的皇帝,殺戮成了他的家常便飯,有時他甚至還要親自到刑場去監斬。

        《隋書》記載,隋文帝“嘗令左右,送西域朝貢使出玉門關。其人所經之處,或受牧宰小物饋遺鸚鵡、麖皮、馬鞭之屬,上聞而大怒。”外國使者來中國,不遵守外交禮規,私自收受地方官員贈送的土特產,隋文帝深表不滿,龍顏大怒,體現了隋朝大國外交的嚴肅性,這一點,應該值得稱道。但在有一次視察過程中,隋文帝發現某單位存在環境衛生臟亂差問題,竟然大開殺戒,這就體現了他“過于殺戮”的殘暴一面。

        這天,隋文帝“詣武庫,見署中蕪穢不治,于是執武庫令及諸受遺者,出開遠門外,親自臨決,死者數十人。”

        對武器儲備庫的管理混亂現象以及管理者存在的貪污受賄行為,隋文帝是嚴懲不貸,直接將涉事者數十人處死,并且還要親臨現場監斬。應該說,隋文帝作為開國皇帝,其對政府官員貪腐行為已經到了零容忍程度,這一點是值得贊許的;其在戎馬生涯中錘煉的軍人行伍性格與帶兵打仗、一統江山的火線經歷,使他對軍隊過硬作風建設重要性有著比常人難以企及的認識,在冷兵器時代,武庫的管理狀況如何,同樣可以影響到國家的安全,影響到戰爭的勝負,因此,加強對武庫的嚴格管理及管理人員素質的嚴格要求,在今天看來,也是應該的。但就因為“署中蕪穢不治”就大開殺戒,大有草菅人命、執法過度之瑕疵存在。

        隋文帝為了能夠抓到臣屬貪腐犯錯的把柄,找到殺戮的理由,有時竟然直接給屬下下圈套、挖陷阱。他“又往往潛令人賂遺令史府史,有受者必死,無所寬貸。”也就是說,身為皇帝的隋文帝,為了達到懲治腐敗、直至殺人的目的,竟然經常在暗地里派人給這些令史府史官員們送禮,只要有人貪圖小利、接受了禮物,那就是犯了貪腐罪,逮個正著,必死無疑。

        到了隋文帝的兒子隋煬帝楊廣時代,在華夏版圖上,開鑿了貫通南北的隋代大運河,由此我想到,隋文帝楊堅本人也應該是開了一條河,那就是開了“釣魚執法”的先河。

        二.唐太宗李世民因“疾貪吏”,竟施計以“罔人”

        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后即位當上了皇帝,是為唐太宗。據《唐書》卷一百《裴矩列傳》記載,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疾貪吏,欲痛懲乂之”。李世民對貪官污吏十分痛恨,準備下決心進行懲治,以達到禁止貪腐現象出現的目的。除了朝會時三令五申外,李世民竟然也仿效起了前朝皇帝隋文帝楊堅的做法,“乃間遣人遺諸曹”,在暗地里派人悄悄地給“諸曹”即有關部門官員送禮物,想以此來考驗大臣們的拒腐意志。估計大多數人知道“無功不受祿”的道理,或者知道李世民剛登大寶,會采取一些非常舉動以考驗眾臣,所以對朝中皇帝身邊的人送來的禮物,基本是拒收。但也有個別不識時務者,竟然有“一史受饋縑”,其中有一個刑部司門令史竟然接受了絹帛饋贈。李世民知悉后,十分憤怒,果斷下詔,要將那位官員誅殺:“帝怒,詔殺之”。

        此時,有一個名叫裴矩的大臣站出來說公道話了,他直接指出唐太宗的做法不對,是在搞釣魚執法。這個裴矩出身于官僚世家,歷經北齊、北周、隋、唐四朝,可謂四朝元老,曾官至民部尚書等重要職位。裴矩對唐太宗說:“吏受賕,死固宜。然陛下以計紿之,因即行法,所謂罔人以罪,非道之以德之誼。”這句話中的“賕”(qiú)就是“賄賂”的意思,“紿”(dài)就是“欺哄、欺騙”的意思,“罔”(wǎng)就是“蒙蔽”的意思。在《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九十二《唐紀八》中,裴矩的話更加明了:“為吏受賂,罪誠當死;但陛下使人遺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針對唐太宗“釣魚執法”行為,裴矩毫不客氣地指出:這個司門令史接受賄賂,確實該殺,但是陛下派人用欺騙的手段去試探,就是故意蒙蔽陷害別人,這樣做,不符合圣明帝王對臣下導德齊禮的古訓。在《論語·為政》篇中,孔子有:“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裴矩用孔子的古訓來指出唐太宗的做法有不當之處,也算是對傳統儒家文化的當代運用了。

        李世民在聽了裴矩的反對意見后,不僅不怪罪裴矩,反而很是開心,特意召集文武百官,對眾臣說:“(裴)矩遂能廷爭,不面從,物物若此,天下有不治哉?”意思是說:裴矩能夠當廷諍諫,不肯表面服從寡人,不搞陽奉陰違,假如事事都能如此,天下又何愁不治理!

        李世民身邊有魏征等一批忠心耿耿的諫諍之臣協助他打理江山,所以后來能出現“貞觀之治”盛世景象,這與他勇于接受臣屬諫諍之言、從善如流的開明政治作風有很大關系。

        對于裴矩在唐太宗李世民身邊敢于進諫的舉動,北宋政治家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曾有評論,說:“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諍于唐,非其性之有變也;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影)也,表動則景(影)隨矣。”意思是說,君主圣明,臣下忠直。裴矩在隋煬帝面前是個佞臣,在唐太宗面前卻忠于職守,這不是裴矩性格有所改變,而是君主如果不愿意臣下提缺點,則忠臣會化為佞臣;君主如果喜歡臣下提批評意見,則佞臣會變化為直言忠臣。由此可見,君主是表率,好像華表,臣下只是影子,隨從而已,根子還是在君主身上。

        正是因為裴矩的諫諍舉動,使唐太宗李世民“釣魚執法”行為沒有得逞,從而也保全了李世民的清名。

        與裴矩制止封建皇帝搞“釣魚執法”目標相同的是,堅持秉公執法的古代臣吏形象,在史籍中也是俯拾可見。下面介紹幾位,以饗讀者君。

        三.“清直之人”高道穆,棒破帝姊違令車

        《魏書》卷七十七《高崇列傳》記載,北魏大臣、洛令高崇的兒子高恭之,字道穆,以字行世,人稱“高道穆”。高道穆的知識學問涉及到“經”“史”兩大領域,滿腹經綸,為人清高,“非名流俊士,不與交結”。高道穆胸懷大志,經常對知己朋友們說:“人生厲心立行,貴于見知,當使夕脫羊裘,朝佩珠玉者。若時不我知,便須退跡江海,自求其志。”意思是說,人生當立大志,有理想抱負,時刻做好由“江湖”到“廟堂”的準備,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當時的御史中尉元匡將高道穆召到自己麾下,“引為御史”。高道穆當上御史后,秉公執法,糾劾不避權豪。但后來因為其兄高謙之被害,心不自安,乃托庇于長樂王元子攸(即后來的北魏孝莊帝)。

        等到北魏孝莊帝執政,高道穆先后被任命為征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御史中尉兼黃門等職。他“外秉直繩,內參機密,凡是益國利民之事,必以奏聞。諫諍極言,無所顧憚。選用御史,皆當世名輩”。

        當時發生了一件事,仆射爾朱世隆因貴為當朝權盛,所以在“內見”皇帝時,有“衣冠失禮”之處,表現出對皇帝極不尊重。高道穆便依職掌,對爾朱世隆彈劾糾正,指出他的失禮之處,但雙方也因此結下了梁子。

        有一次,孝莊皇帝的姐姐壽公主“行犯清路”,在皇帝即將出行的道路上駕車行進,負責皇帝出行時清理道路的“執赤棒卒”對其呵斥,要求其回避讓道。但壽公主仗著是皇帝姐姐,不聽指揮,繼續駕車行進不止。高道穆見狀,直接給士卒下令:“棒破其車”,將壽公主的車子用棒子打破打壞,扔到一邊。

        壽公主深以為恨,到孝莊帝面前泣訴告狀。孝莊帝也無可奈何,只有好言勸慰公主姐姐,說:“高中尉是清直之人,他所行的是公事,朕豈可以私恨來責備他。”

        高道穆后來見到孝莊帝,孝莊帝還未等高道穆說話,就搶先向高道穆檢討,說:“某天,家姊行路相犯,我是極以為慚愧呀。”

        高道穆連忙免冠謝罪,說:“臣蒙陛下恩,守陛下法,不敢獨與公主而虧了朝廷典章,故以此負陛下。”孝莊帝回答說:“朕以愧卿,卿反謝朕”。君臣二人,關系融洽。

        高道穆后來雖官至車騎將軍,但最后還是被政見不一、彼此有私怨的爾朱世隆給殺害了。

        四.“殺人有必死之令”,侍御史仲郢敢于推翻皇帝御旨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五《仲郢列傳》記載,仲郢是唐憲宗元和十三年(818年)進士,先任秘書省校書郞,在禮法上很有研究,深得宰相牛僧儒賞識,后被任命為監察御史。五年后,又升為侍御史。

        到了唐文宗李昂時代,當時有一個名叫李秀才的人在禁軍中任職,他的老家在富平縣,他誣告鄉里有一個人砍斫了他父親墳墓前的柏樹,就用箭將那個人射殺死了。后被死者家屬告發到了法司部門,要求以殺人罪論處。唐文宗因為李秀才在禁軍中任職,是朝廷官員,御旨對他“決杖配流”,用棍杖打一通后,流放發配到外地,這樣可以變相地把李秀才的命給保下來。

        按照大唐法律,枉殺人者必須償命。雖然皇帝出面包庇了李秀才,但仲郢仍然上奏,要求秉公執法,指出:“圣王作憲,殺人有必死之令;圣明在上,當官無壞法之臣。今秀才犯殺人之科,愚臣備監決之任,此賊不死,是亂典章。臣雖至微,豈敢曠職?其秀才未敢行決,望別降敕處分。”如果李秀才殺人案得不到公正解決,仲郢甚至做好了要求皇帝給自己處分的準備。

        唐文宗又讓御史蕭杰來重審視監察這個案件,蕭杰也與仲郢的意見一致,堅持殺人必須償命,必須處死李秀才。

        唐文宗遂下詔京兆府“行決”,處決李秀才!朝廷上下,對仲郢秉公執法、守法的行為表示嘉許,對唐文宗果于采納大臣不同意見的明君之舉山呼萬歲。

        五.舅舅醉酒殺人,外甥王師范堅持“于法無所私”

        《唐書》卷一百八十七《王師范列傳》記載:王師范的父親王敬武在唐僖宗朝,官至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師范十六歲時,繼嗣領軍職銜。到了唐昭宗朝,李唐王朝已經是日薄西山,內戰連年不斷,最后出現朱全忠“不忠”而取代李唐王朝,建立“后梁”政權,歷史開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在這過程中,王師范因維護李唐政權,與朱全忠的軍隊不斷開戰,站在了朱全忠的對立面,所以朱全忠在“受唐禪”當上皇帝后,將王師范及其家族二百人全部在洛處死。

        當時,已經被朱全忠任命為河節度使的王師范正與家人宴享團圓,少長列坐,一派天倫之樂景象。當誅殺令及監斬使者到達王府時,王師范泰然處之,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來者不善,他對使者說:“死固不免,予懼坑之,則昭穆失序,不可見先人地下。”意思是說,雖然我全家免不了一死,但是,擔心全家被坑殺,胡亂埋葬后,會出現左昭右穆、長幼有序的輩份也給搞亂了,這樣到了黃泉之下,他無法與先人見面。他希望劊子手行刑時,能夠按照年齡輩分,一個個來。劊子手與使者當然同意了王師范臨刑前的最后一個請求。

        在婦孺一片哀號痛哭聲中,王師范帶頭喝下永別壯行酒,王府“以次受戮者二百人”。

        王師范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英雄豪邁氣概,王師范全家二百口被依次活活屠殺的血腥慘烈場面,至今讀來,仍令人怦然心悸,仿佛眼前出現了堆積成山的尸體,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血腥味、傳遞著撕心裂膽的哀號聲!。

        王師范這么一個性格剛烈、愛憎分明的人,卻原來是一個喜歡儒學,嚴守孝道,“于法無所私”的人。

        王師范的舅舅曾因醉酒而殺了人,受害家屬上訴到衙門,要求殺人償命。王師范知道后,一方面賠禮道歉,一方面也想通過“厚賂”即給受害方一大筆銀兩來補償,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娘舅的性命給保住。但是,“訴者不置”,即控訴方堅不應從,要求殺人償命。

        作為朝廷官吏,王師范對家人們說:“法,非我敢亂。”意思是說,我不能也不敢帶頭破壞國家法律條文。于是,“乃抵舅罪”,將舅舅送到司法部門,繩之以法。

        雖然如此,王師范的母親對兒子這種做法十分不同意,畢竟被處死的是她的同胞兄弟,史書用“母恚之”三字體現王師范母親當時的憤怒不滿之情。

        王師范一方面要維護法律的尊嚴,一方面要對母親盡孝道,于是,“師范立堂下,日三四至,不得見三年,拜省戶外,不敢懈”。王師范每天來到母親居住的屋堂前,站立在堂屋門外,一天要來三四次,想來安慰母親,向母親請罪。但他的母親堅決不想見他,母子二人僵持時間長達三年之久,比春秋時期的鄭莊公與母親武姜之間的隔閡還要深。

        縱然如此,王師范也要堅持在母親居住的堂屋外面,每天向母親叩拜請安,一點也不敢懈怠,更不要說對母親有任何怨言了。

        在法與情之間,在孝道與正道之間,王師范做到了兩者兼顧,既秉公執法,又嚴守孝道,直可謂千古一“師范”啊。

        六.王化基向宋太宗獻《澄清略》,“轉運使”兼及清廉督查職責

        懲處貪官,嚴厲打擊貪污腐敗現象,是歷朝歷代統治者都十分強調重視的。這里再舉一個宋代大臣堅持秉公執法、的例子。

        據《宋史》卷二百六十六《王化基列傳》記載,宋太宗趙光義時,王化基為進士,累官至右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他曾向宋太宗獻《澄清略》一文。針對時事,他從五個方面向朝廷提出建議,其中包括:復尚書省、慎公舉、懲貪吏、省冗官、擇遠官。

        在第三部分“懲貪吏”中,他指出:貪吏之于民,其損甚大。屈法煩刑,徇私肆虐,使民之受害甚于木之受蠹。若乃用非其人而不繩以法,雖(伯)夷、(叔)齊、顏(回)、閔(子騫)不能自見。蓋中人之性,如水之在器,方員(圓)不常,顧用之者何如爾。望令諸路轉運使副兼採訪之名,責以覺察州、府、軍、監長吏得失,俟其澄清部內,則待以不次之擢,置于侍從之間。所貴周知物理,能備顧問,且足為外官之勸也。

        這里的“採訪”,就是指“諸路轉運使”們對地方各級政府的“第一把手”為政得失、清廉與否情況進行調查督查。

        王化基的建言獻策,深得宋太宗喜歡,“太宗嘉納之”,并予以施行,為趙宋王朝政權在早期能呈現清明現象起到了重要作用。“轉運使”不僅要掌握一路(行政區域名,相當于明清的省)或數路的財賦情況,他們如同欽差大臣,要為朝廷國家斂財,還要兼及考察地方官吏清廉與否、維持社會治安、清點刑獄、秉公執法、舉賢薦能等職責。

        王化基為人寬厚有容,循規中矩,尊守法度,喜慍不形于色,僚佐有相凌慢不敬者,“輒優容之”,做到了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不與同僚鬧無原則意見。他雖然官至中書省,位高權重,但堅持“不以蔭補諸子官”,不為諸兒謀取一官半職。但他“善教訓”,家教有方,故四個兒子都很有出息,均有政聲令聞。王化基后來官至禮部尚書,六十七歲卒后,朝廷“贈右仆射”。

        束有春 2024年8月1日完稿于金陵四合齋

      標簽:王師范;喜怒無常;先河
      責編:楊春源 王婉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国产94在线传媒麻豆免费观看| 一级毛片视频在线| 李老汉的性生生活2| 伊大人香蕉久久网| 被女同桌调教成鞋袜奴脚奴|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 一级毛片免费在线| 日韩在线不卡免费视频一区|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美国十次啦大导航| 国产无遮挡吃胸膜奶免费看|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玉蒲团之偷情宝典| 四虎影视在线影院www| 黑执事第二季免费观看| 欧美性色黄大片在线观看|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岳| 91久久打屁股调教网站|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两个漂亮女百合啪啪水声| 日韩欧国产精品一区综合无码 | 成人激爽3d动漫网站在线| 久久高清内射无套| 欧美成人小视频| 亚洲视频在线不卡| 精品影片在线观看的网站| 国产午夜激无码av毛片| 天堂/在线中文在线资源官网| 天堂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两个人一上一下剧烈运动| 日本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鸳鸯影院| 欧美黑人巨大xxxxx视频| 免费体验120秒视频| 美女扒开尿口给男人桶视频免费| 国产凌凌漆国语| 国产叼嘿久久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一级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