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外公
□ 周子皓
悶悶暑日,閑來無事,我在外公家里練寫毛筆字。外公特地為我擺了一張大方桌,我就在這桌上照帖摹樣地寫著。外公看著我一邊寫,一邊笑著說:“你要學寫毛筆字,你不如找你小外公。”我聽后,有些好奇地問:“我小外公還會寫毛筆字啊?”外公很篤定地應了一聲,慢悠悠說著:“你小外公寫得一手好字啊,說起來,他那時候還給你姨外婆當老師呢……”
外公還在念叨著,我不禁回憶起我的小外公。我的小外公是我外公他們兄弟幾個最小的,算起來也只比我媽大十來歲,所以在我小時候的記憶里,小外公完全不像一個爺爺輩的,倒更像一個比我爸稍長些的伯伯:個子高大,面容英俊,常穿著一件半新不舊的夾克衫。
小外公家和我外公家就隔四五戶人家,他家的農田正好在外公家房屋的東面,小時候經常記得小外公騎著他的摩托車,轟轟隆隆地就從北邊呼啦過來了,來給稻田放水。
說起來也有趣,小時候對玩具車很著迷,因而總對小外公這輛拉風的摩托車很眼饞,每次一去玩具店總要先找找有沒有和小外公座駕相似的玩具摩托車。
于是我常問爸媽這是什么車,得到最多的回答就是“125摩托車”,我便覺得125大概是世界上最好的摩托車牌子了。后來長大了才知道125是排量、不是品牌,后來小外公也開小轎車了,至于當年他的座駕究竟是什么,也成為了又一個歲月里的謎語。
不過那時我第一印象,就覺得我小外公總和其他人有些不一樣,看見我不由分說,直接捏我臉,“這小孩皮嘞。”硬拉著塞點好吃的到我手里,夸我秀氣聰明,看見我跑東跑西忍不住吆喝幾聲,“別摔了啊!”
而我的小外公則不同,他每次見我,都會把我一把抱起,輕輕問我:“有沒有新的唐詩教教我啊?”我一開始背,他就豎大拇指表揚我。
小外公高中畢業之后,先做了一段時間代課老師,后來就開始做生意,在大隊里開了一家雜貨店。小外公的售賣物品不固定,用我媽媽的話講是“什么時興就賣什么”,要買農藥的村民多就賣農藥、要買小電器的人多就賣小電器、要買種子的人多就賣種子,當時大隊里干買賣的人很少,小外公的雜貨店因而開得很是成功。
小外公是隊里第一批有電視機的,而且這臺電視機還是小外公自己親手組裝的。據我媽說,在她小時候這電視機可稀罕了,每到夏天晚上,小外公就把電視機搬到屋外的院子里,鄰居們一邊納涼一邊看,常常能圍滿一整場的人,好不熱鬧。小外公一直忙忙碌碌,我微信朋友圈中的小外公展現了他的另一種生活:不僅“玩”起了抖音,還開通了一個網絡自媒體賬號,日常更新些攝影作品,并配些詩文,將小鄉村的美景、美物、美事記錄在網絡上,傳遞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和通透的生活觀念,吸引了不少“粉絲”的關注。
我伏在方桌上,思緒萬千,很鄭重地寫下來一個“師”字。很神奇,平常練字很吃力的我,竟寫下來一個近乎完美的字,周正、弧度、濃淡都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