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 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建行江蘇省分行躬身入局,深入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各個方面,致力以金融之水澆灌“高質量”農田,圓“禾下乘涼夢”。
因地制宜,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極目眺望,春日清朗,數臺大型機械正在平整的土地上轟隆作響,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希望。
鹽城阜寧縣是蘇北乃至江蘇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2020年開始,阜寧縣開始實施農業農村現代化戰略。江蘇阜寧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為戰略在阜寧的“落腳點”——負責在全縣12個鎮區建起14.55萬畝高標準農田及配套基礎設施。
公司在參與后,成為了項目建設的“排頭兵”?!叭绾尾回摫娡?,將14.55萬畝高標準農田及其配套基礎設施建好,為阜寧縣的新農業建設添彩,成為公司的頭等大事。”該公司負責人陳總說道?!霸陧椖拷ㄔO初期,公司不僅獲得了縣政府的支持,還得到了建行‘潤物無聲’的幫助。阜寧建行的唐行長主動跟公司接觸,詳細介紹高標準農田建設貸款產品。”
該產品是在“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背景下,專門針對高標準農田項目投放的。從審批到放款,整個過程順暢且迅速,3.7億元資金就像及時雨,為項目提供了精準的資金支持。
如今,項目已進入尾聲,阜寧縣新建了排灌站287座,架設輸變電線配套25.5公里,開挖疏浚渠道116.21公里……這不僅是農業基礎設施的全面升級,更是對阜寧縣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腳步、留住人才、守住青山綠水的直接支持。
同樣繁忙的景象也出現在同城全國聞名的“西蘭花”之鄉響水縣。2021年,新城農業生態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接到了一項艱巨而繁重的任務:“十四五”規劃期間,完成全縣70萬畝高標準農田的建設。
公司迎難而上,先后開展了灌溉與排水工程、小型水工建筑物工程、田間道路工程等一系列農業基礎設施的改造升級。但截至2022年才累計完成16萬畝試驗田建設,距離70萬畝的建設任務指標還有很長一段距離。這其中,資金成為最大的掣肘。
就在此刻,建行響水支行伸出援手,及時提供了“高標準農田建設貸款”產品?!敖ㄐ懈咝А⒅艿揭约皩I的融資方案讓我們眼前一亮,雙方合作一拍即合。簽完合同的那一刻,我們意識到響水開發高標準農田的戰斗,已經‘萬事俱備,不欠東風’了?!毙鲁寝r業生態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張副總經理感嘆到。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這片土地就迎來了“及時雨”。在兼顧速度與質量、發展與安全的前提下,一億多的貸款撐起了下一步的土地高效利用。張總相信:“有了建行的支持,響水的高標準農田建設之路將走得更加穩健、更加堅實?!?/p>
科技創新,促進農田高效高產
高標準農田“高”在基建配置,也“高”在科技創新。
南通海門區正余鎮新岸村“5G+無人農場”示范基地里,“無人收割機”與“無人拖拉機”在工作人員的遠程控制下一鍵啟動,引來眾人嘖嘖稱贊。
這是江蘇省首個“5G+無人農場”里的一幕,也是海門正余鎮新岸村水稻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成果。它實現了從選種耕種、土壤監測、農田灌溉、蟲害識別、作物采收,到產量預測的系統化動態管理。
談起該項目的順利實施,離不開建行江蘇省分行的支持。去年四月,建行南通海門支行在深入了解后,主動為其投放2.4億元“高標準農田貸款”,用于無人灌溉機、無人收割機等高效節水灌溉、農業工程等。
“‘跳出單純農田建設的思維,將高標準農田建設與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現代化鄉村體系相結合’,是海門高標準農田的定位,也是我最看好這個項目的地方。”建行南通海門支行客戶經理邢霄解釋到??粗敵跄瞧瑳]人要的閑田因科技而煥發新生,現在被家庭農場、合作社爭搶著要,同樣身為海門人的邢霄既感到自豪,也為當初的選擇而慶幸。
在南通290公里外的淮安金湖縣,也正在探索如何運用科技建設高標準農田。為了提升農田水資源的利用率,金湖縣農業農村局和金湖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研究智能灌排技術,希望通過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手段,將所有混流泵改造為一鍵啟動灌溉泵站。
智能灌排為農業發展帶來了很多便利,唯一的缺點就是成本高。該公司及時想到建行,而建行早已開始同步對接,有效為其解決了資金短缺問題,保障了高標準農田發展項目有序推進。
“去年,建行為我們授信1.9億額度的高標準農田貸款成功支用,貸款期限8年,全部貸款不到一月就全部發放。有了建行的保駕護航,我們可以放心大膽地去研發新技術,進行大面積普及。今年,農民將在手機上操作就可以實現智能泵站的安全高效灌溉,既能遠程控制、在線一鍵啟動灌溉,還能實時關注高標準農田項目區灌溉情況。過去想都不敢想,種田會變得如此方便?!痹摴卷椖控撠熑送蹩傠y掩心中的喜悅。
日朗好遠行,風正可揚帆。2022年,建行江蘇省分行累計支持全省95.27萬畝的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占江蘇高標準農田年度建設目標的將近1/4。集中成片的萬畝農田、平整通暢的道路溝渠、現代化的設施設備一應俱全,高標準農田建設帶來的好風光也讓種田農民更“風光”。
建行江蘇省分行將繼續胸懷“國之大者”,以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為抓手,全力服務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讓金融活水厚植鄉村大地,以鄉村向好促生活更美好!(蘇融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