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是合作共贏、多元包容、和諧共生的時代。文藝界重在真誠合作,合作的基礎是“平視”,合作的內核是人本思想,合作的效應是充分發揮自身位置上的最大潛能——看重自己的事業,尊重自己的形象,注重自己的效率。“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追求藝術的本體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有效統一。創意文化要求我們在新的歷史時期善于策劃,整合資源,發揮優勢,優化配置,打造具有中國文化特色、國家級藝術水準,在全國有影響的文藝項目與活動品牌。“中國百家金陵畫展”就是一個鮮明的成功實例。
▲質真若渝。不純不真實的人,是無法相信大道是純真的。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中國文化的傳承必須情真意切。人生修養中純粹與真摯的求藝心態是最重要的。非此不能真正體悟到古人所說的“明道若昧”!
▲《世界是平的》一書中將全球化劃為三個階段,其最核心的理念是:一個理想美飾的世界將是大家一起站在平地上,每一個人都是中心,都成為主角,個性化如星光般燦爛。應該看到,在這個大數據時代,今天的世界是個性化生產、創造與消費的時代。藝術家所追求并形成的審美風格的個性表達各賦其態,各秉其志,達到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自由境地。正是憑借這種“定力”,走大道,求大美,匯成這樣一個共同的心界:書家生命的歷程就是文化的歷程!
▲在社會文化生態失衡的情勢下,守護文化靈魂就是堅守文化信仰,讓藝術回歸本真。感恩時代、敬畏傳統;堅持清修、明心持靜;鍛鑄精品、提升學術;勇于擔當、引領風尚。如果說,西周時代的“四大國寶”是當時社會博大輝煌的中華民族精神的反映,那么,今天我們傳承并創變的應轉捩為當代中國的文化精神。因此,藝術中所須追求的“雄深蒼渾”的正大氣象與格局則是我們今天堅守的人文情操與審美理想!
▲歷史積累的文化是有內質的。我以為,就楹聯、詩詞創作而言,要以詩性為本,意象為魂,生活為題,文化為核。藝術最高的審美境界,就是老莊的“尚意貴神”。“引領風尚”,就是要引領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引領遵循藝術規律的創作本體,引領為時代書寫、為時代抒懷、為時代創新的創作理念。
▲《藝術與科學》指出:“科學是通過理性的分解活動,從現象中將普通觀念抽解出來。藝術則是通過抽象的創造活動,用活生生的形象將普通觀念顯示出來。”“意”為思想、為精神,必須明白,藝術尋求快感,但非止于快感,而要上升為美感,不然作品就平庸。過度的快感必然擾亂心智,所以,文化化人,藝術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