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華日報走出的版畫大家
      ——專訪著名版畫家、“魯迅版畫獎”獲得者陳超
      2022-01-26 23:16:00  來源:江南時報  作者:姬傳濤 張姣姣 張梓揚  
      1
      聽新聞

       從版畫中重溫紅色記憶。近日,記者采訪了中國著名版畫家、“魯迅版畫獎”得主、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版畫專業委員會、中國文促會版畫院秘書長、一級美術師、江蘇版畫院原副院長陳超,深入了解這些版畫大家們與新華日報的深厚淵源。

        印記:多位版畫大家曾在新華日報工作

        翻開1938年1月11日的《新華日報》創刊號,可以看到一幅由著名版畫家劉峴創作的木刻版畫《鞏固團結 抗戰到底》,畫面表現了中華民族面對日本侵略者全民團結、齊心抗戰的歷史時刻。

        回首中華民族浴血奮戰的年代,當時中國現代版畫的一代開拓者們,以版畫藝術為武器,在抗擊斗爭中發揮了獨特的作用,為抗日戰爭的勝利貢獻了藝術的力量。

        《新華日報》誕生于抗日戰爭時期,作為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公開出版的第一張全國性政治機關報,當時專門開辟了“木刻陣線”專欄,發表中國第一代木刻家古元、李樺、力群、王琦、張望、劉峴等創作的大量木刻作品,這不僅成為新華日報最珍貴的歷史史料,更是中國現代美術史中的重要篇章,而陳煙橋、李少言、劉峴、彥涵、王琦、羅工柳、牛文、李煥民、張新予、程勉……這些藝術史上熠熠生輝的一代版畫大家都有在新華日報工作生活的經歷,更是成為后來者永遠引以為傲的印記。

        《鞏固團結 抗戰到底》 木刻 13cm×11.7cm 劉峴 1938

        解讀:新興版畫誕生于抗戰烽火中

        陳超向記者介紹,中國版畫有著上千年的悠久歷史,自1931年起,由魯迅倡導的新興木刻開啟了中國現代創作版畫的史頁。魯迅曾高度贊揚版畫的特點:“當革命時,版畫之用最廣,雖亟匆忙,頃刻能辦。”

        著名版畫家、藝術理論家王琦也曾撰文寫道:“新興版畫從它誕生那天起,便和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緊密相關,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命運血肉相連,是中國革命文藝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版畫家是以藝術家和革命戰士的雙重身份出現在歷史舞臺上,毫不含糊地以藝術作為戰斗的武器,在思想教育戰線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回顧新興木刻版畫的發展歷程,陳超表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是新興木刻版畫的成長時期。1938年年底,在魯藝木刻研究班基礎上組成木刻工作團,開赴太行山根據地,開展華北敵后木刻運動。此后,版畫家們通過接觸廣大群眾,觀察和體會戰時的各種生活,收集整理出大量的創作素材,產生了一大批反映這一歷史時期的重要經典之作,載入中國美術史冊。

        追思:“新華藝術老人”激勵后人前行

      “毫無疑問,在此過程中,《新華日報》這塊得天獨厚的宣傳陣地所具有的強大影響力和推動力,便成為這一時期中國新興版畫前行的助推器。”陳超感慨。《新華日報》作為一面“插在國統區的紅旗”,始終為抗戰勝利鼓與呼。

        《新華日報》是中國報業史上第一張開辟“木刻陣線”專版的報紙,一大批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思潮中覺醒的知識分子,在民族危難之際,義無反顧投身抗日中去。他們拿起刻刀,以當時最新穎的木刻藝術形式揭露侵略者的暴行,反映抗戰中英勇的故事,呼喚民族崛起。大量來自一線的木刻作品發表在《新華日報》版面上,很多木刻畫就是戰斗的真實記錄。

        《新華日報》刊登了不少具有戰斗性、鼓舞性的木刻版畫,對激勵民族解放的信心、鼓舞抗戰的斗志,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今天讓我們揭開歷史的塵封,去追尋那些曾經的“新華藝術老人”,繼承藝術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讓傳統藝術再次煥發新的生命力。

        (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 姬傳濤 張姣姣 張梓揚)

        陳煙橋(1911-1970)

        中國著名版畫家。1939年赴重慶工作,先后任育才中學繪畫組組長、《新華日報》美術科主任; 1958年后任廣西藝術學院副院長、美協廣西分會主席、廣西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等。

        1939年秋在重慶,陳煙橋加入由周恩來直接領導的新華日報社,擔任美術組主任。其間創作了大量反映人民呼聲、抨擊黑暗勢力的漫畫,宣傳反對內戰、要求民主的斗爭。1941年1月“皖南事變”爆發,陳煙橋連夜刻制周恩來的題詩“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印在翌日的《新華日報》上,引起了很大反響。

        《歡迎》 木刻 30.5cmx30cm  陳煙橋 1946

        ————————————————————————

        彥涵(1916-2011)

        原名劉寶森,江蘇連云港人,著名藝術教育家,版畫家。歷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現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藝術學院教授,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美協第二屆理事、第三屆常務理事、書記處書記,中國版畫家協會副主席。1991年獲“中國新興版畫杰出貢獻獎”。

        1939年1月起,彥涵在《新華日報(華北版)》工作。在此期間,彥涵為《新華日報》創作了大批抗戰題材木刻和連環畫。其中連環畫《民兵的故事》《李大成》《選村長》《劉二堂》等,現已成為珍貴的革命文物,并為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武鄉八路軍紀念館收藏。

        《向封建堡壘進軍》 套色木刻 30cm×35cm 彥涵 1948

        ————————————————————————

        王琦(1918-2016)

        別名文林、季植,四川宜賓人。著名版畫藝術家、美術理論家。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中國版畫家協會主席等職,是中國版畫藝術奠基人之一。

        1937年王琦畢業于上海美專(今南京藝術學院),1938年在延安魯藝美術系學習。早在上世紀40年代就擔任過重慶《新華日報》《國民公報》、南京《新民報》等刊物的美術副刊主編,進入中央美術學院工作以后,又擔任《美術研究》《世界美術》雜志相關工作,長期擔任《美術》雜志主編,積極參與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的建設。

        《采石工》 木刻 23cm×28cm 王琦 1945

        ————————————————————————

        李少言(1918-2002)

        山東臨沂人。著名版畫家、延安解放時第一張郵票的設計者。

        1938年進陜北公學,開始學習木刻。1939年到華北聯合大學文工團任美術組長,1940年兼任晉綏邊區美協主席。1949年至1954年任重慶《新華日報》美術組長,重慶美協副主席。

        1955年起,歷任中國美協四川分會副主席、主席,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美術學院黨委書記、中國版畫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第二屆理事和第三、四屆副主席。

        他創作的黑白木刻《重建》《川藏路上水簾洞》,套色木刻《老街新貌》等一批經典版畫作品,至今仍被人稱頌。

        ————————————————————————

        牛文(1922-2009)

        山西靈石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離休老紅軍。

        1937年參加革命。1940年入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美術系學習,1943年畢業。歷任晉綏邊區美協秘書長,《晉綏日報》、重慶《新華日報》美術編輯。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版畫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重慶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四川分會秘書長、副主席,重慶市美協名譽主席。作品《朝陽》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銅牌獎,《蕭何月下追韓信》獲第九屆全國版畫作品展優秀作品獎。《東方紅太陽升》《芳草地》《虹》等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全國少數民族美展等。

        1991年獲“中國新興版畫杰出貢獻獎”。出版有《牛文作品選集》《牛文版畫選》,詩畫集《雪山紅日》等。

        《東方紅 太陽升》 木刻 34cm×34cm 牛文 1957

        ————————————————————————

        羅工柳(1916-2004)

        廣東開平人,中國現代著名油畫家、版畫家、美術教育家。早年就讀于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羅工柳早年主要從事版畫創作,作品表現抗日根據地軍民的生活和斗爭,代表作有《我不死鬼子莫活》《李有才板話》《馬本齋的母親》《小二黑結婚》等。1938年到武漢政治部第三廳藝術處美術科,負責木刻組織工作并進入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美術系學習。年底加入“魯藝木刻工作團”,赴抗日前線開展宣傳工作。1939年,羅工柳任《新華日報(華北版)》美術編輯,從事木刻工作。1949年后多作油畫,他的油畫以描繪中國革命歷史題材為主,在探索油畫民族化方面做出了貢獻,代表作有《地道戰》《毛澤東在延安作整風報告》《前仆后繼》《毛主席在井岡山》等,多幅作品為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馬本齋的母親》 木刻 17.8cm×21.7cm 羅工柳 1943

        ————————————————————————

        李煥民(1930-2016)

        北京人,著名版畫家。1947年入國立北平藝專,1951年畢業于中央美院美干班。歷任《新華日報》美術編輯,四川省文聯黨組書記,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美協副主席,一級美術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代表作品有《藏族女孩》《初踏黃金路》等,《高原峽谷》獲全國青年美展一等獎。《馴馬手》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銀獎,《換了人間》獲第五屆全國美展二等獎,《高原之母》獲第十三屆全國版畫展銀獎,《揚青稞》《牧場》《攻讀》《童年》等四十余件作品為中國美術館、大英博物館收藏。1996年獲“魯迅版畫獎”。出版有《李煥民版畫作品選》。

        《初踏黃金路》 套色木刻 55cm×49cm 李煥民 1953

        ————————————————————————

        劉峴(1915-1990)

        原名王之兌,河南蘭考人。1932年考入北平藝專西畫專業,后轉往上海美專,與黃新波組織未名木刻社,參加魯迅先生指導的新興木刻運動。1934年赴日本留學。1938年赴延安在魯藝教授木刻。1940年任陜甘寧邊區文協美術工作委員會主任。1945年派往重慶《新華日報》工作,參加重慶的木刻活動。

        解放后歷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美術編審,中國美術館研究部主任。

        作為中國新興木刻運動的先驅和開拓者,劉峴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近百年我國版畫史上著名的藝術家。

        《馬克思》 木刻 12cm×15cm 劉峴 1932

        ————————————————————————

        張新予(1932-2009)

        江蘇泰興人。1951年入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學習。曾任《新華日報》《江蘇畫報》美術編輯。1960年調江蘇省美術館從事專業創作。曾任江蘇版畫院院長、名譽院長,江蘇美協副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與妻子朱琴葆曾在南京、杭州、濟南、哈爾濱舉辦夫妻版畫展。出版有《木刻技法》。

        作品《棲霞山》《秋染巴山》《武夷山下》《太湖漁歌》《蘇州印象》《馬廄》等多次參加全國美展、全國版畫展等。1981年盧布爾雅那第十四屆世界版畫展二等獎、1987年中國版畫世界獎、1994年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1996年第十三屆全國版畫展銅獎,1987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6年獲“魯迅版畫獎”。

        《武夷山下》 水印木刻 44cm×50cm  張新予 1981

        ————————————————————————

        程勉(1933- )

        山東濰坊人。 著名版畫家、油畫家。1961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歷任《新華日報》美術編輯,江蘇版畫院副院長,江蘇省美術館創作室專業創作員,一級美術師。現任中國版畫家協會理事、江蘇省版畫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有《夜診》《水鄉文化站》《血寰——南京大屠殺木刻系列組畫》等,《我的母親》獲第十屆全國版畫展銅獎。

        《夜診》 木刻 51cm×50cm 程勉 1965


      (圖為新華日報報史館的木刻版畫展示)

      標簽:版畫;木刻;著名版畫
      責編:滕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出|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放荡的女老板bd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热の无码热の有码热の综合| 噜噜噜在线观看播放视频| 久艾草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在线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上司撕下内裤后强行进| 欧美高清69hd| 动漫美女被免费网站在线视频 | 无料エロ同人志エロ漫汉化| 亚洲av无码码潮喷在线观看| 波多野吉衣免费一区| 全黄裸片一29分钟免费真人版| 蜜中蜜3在线观看视频| 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中文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 柠檬福利第一导航在线| 亚洲第一区精品观看| 竹菊影视国产精品| 四虎影视免费永久在线观看| 97色在线观看| 工囗番漫画全彩无遮挡|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男人操女人的网站| 又黄又爽又色又刺激的视频| 超清中文乱码字幕在线观看|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 一个人看的www在线免费视频| 无码国产成人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青青成人亚洲精品| 欧美人与禽交另类视频| 亚洲熟妇无码乱子av电影| 男女下面进入拍拍免费看| 又粗又大又硬又爽的免费视频| 蜜柚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国产性色av高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