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月吟秋》(145㎝×360㎝),是趙濺球尼泊爾寫生系列的代表作,已為人民大會堂收藏。畫作主體意象以尼泊爾博卡拉市安娜普納群峰為素材,以極為簡約的語言營構偉岸晶瑩、飽蘊深情的藝術形象,視點為天空鳥瞰,也采用了畫家的“推理透視”法,浮雕式地描繪了月下雪峰的壯美景色。品嘗斯作,清朗的月光,幽寂的瓊嶺,浩渺的夜空,將審美者帶入孤光自照、肝膽如雪的藝術境界。
《雪月吟秋》大致描寫安娜普納主峰之巔的景色,雖為高度寫實,無疑經過了典型化、詩意化了的藝術處理,所繪為意中之景,大致印象,饒象外之意,韻外之旨。博卡拉為尼泊爾的第二大城市,為尼泊爾最負盛名的風景區,位于喜馬拉雅山南坡山麓的博卡拉河谷之上。喜馬拉雅山高聳入云,風光壯麗,將中尼兩國人民的友誼深深凝聚在一起。安娜普納峰群由一系列高峰組成,“安娜普納”為“收成之神”之意,主峰高8091米,為世界第十高峰,山脈還有許多獨立的群峰,其中包括著名的魚尾峰。博卡拉市依偎在終年積雪的安娜普納主峰和魚尾峰之下,傍著迷人的佩瓦湖,蒼翠繁茂的植被和絢麗多嬌的雪域風光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和藝術家流連忘返。趙濺球的《雪月吟秋》以安娜普納群峰為描寫對象,既有對旖旎風光的深深陶醉,對佛國文化的景仰,又是對中尼兩國人民深厚友誼的吟唱。
你看那銀裝素裹、氣勢磅礴的岑嶺,那是千年萬載沒有融化的冰川,畫品意象高度的單純,只有嶙峋的山石,起伏的岡巒,晶瑩的冰雪,在秋月的朗照之下湛發清澈幽冷的光芒,沒見鴻雁的蹤影,仿佛回到羲皇的上古。畫家采用獨特的“趙氏皴法”橫拖豎抹描寫雪域,祼露的巉巖像虔誠的釋子袒露晶瑩的膽肝,沐浴澄澈的清暉,思接時空的幽渺。起伏的山巒襯托了雪峰的氣勢,高懸的璧月襯托了佛國的清寧。空濛的夜色,清澈的月暉,浩瀚的天宇,將我們的俗慮凡埃蕩滌得干干凈凈,仿佛讓我們的每一個毛孔、每一個神經元作了凈化的洗禮,洞見真如的智慧,彰顯生命的崇高。
山麓依勢而建的是寺廟與村居,高低起伏,參差錯落,反襯了整個雪域仙鄉的幽寂,雪峰的巍峨反襯了墟落的安謐,黎民的單純,生活的詳和,似見朝霞之中的裊裊炊煙。而在此刻,人們已入夢鄉,遠離世慮的紛擾,歆享佛光的永照。品此畫作,我想到了日本著名畫家平山郁夫的《樓蘭遺址?月》的幽寂境界,蒼黃的月光照耀樓蘭古城,殘存的寶塔聳立夜空,而不絕的駝隊勇往直前,讓我們穿越歷史的時空想見當年絲綢之路的繁榮。而品賞《雪月吟秋》的意境,似覺更單純、更幽寂、更空闊,朗現以物觀物的無我之境,讓我們的身心化為月光,化為瓊雪,化為秋風,蕩滌凡響,棣通太音,萬塵息吹,一真孤露,飛向理想的澄澈之境、崇高之境,主客為一,梵我為一。
尼泊爾是釋迦牟尼佛的故鄉,寺院眾多,尼泊樂佛教活動的中心與中國藏地和其他北傳佛教國家有著較多的聯系。2006年5月18日,尼泊爾宣布為世俗國家,而佛教對尼泊爾的影響依然深遠。這片佛國的凈土素凈無塵,極靜極幽,這是畫家移置的雪域,物化的心境,經營的禪韻,看似自然的取象,依然是典型化的匠心獨運。品賞斯作,讓我們頓悟《心經》色不異空、空不亦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妙諦,洞見《維摩經》“如智者見水中月、如鏡中見其面像、如熱時焰、如呼聲響、如空中云”之慧心,深悟《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如亦電,應作如是觀”之禪意。讓我們抖落精神之塵土,開啟真實之知見,欣獲靈澈之智慧,揚起生命之風帆。畫境是恢宏的,素潔的,清寧的,幽渺的,但不枯寂,奔涌一股生命的暖流,充盈清空幽遠的情思。
趙濺球的尼泊爾寫生,以如椽之筆描繪那巍峨壯麗的廟宇,別致幽雅的民居,明澈奔騰的河流,清穆靜謐的雪嶺,讀來沐浴佛光,身與物化,領略異域的奇美,聆聽梵音的清和,棲神藝術的新境。趙濺球是友誼的使者,他以堅毅的意志、求真的勇氣、精湛的藝術促進了中尼兩國文化的交流,譜寫了一曲深摯的友誼之歌,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出于言外,感此而賦。
之一
倚天拔地聳危峰,鴻雁高飛絕影蹤。
磅礴晶瑩新境界,崇高詩意洗心胸。
之二
皚皚白雪映千秋,物我交融月色幽。
忘卻此身能悟道,莊嚴佛國任優游。
之三
峰顛亙古是荒原,空寂難聞猿鳥喧。
自有菩提生絕域,方知大美在無言。
之四
山川萬象任移來,鏤月裁云胸次恢。
詩意棲居多逸韻,天風浩蕩掃凡埃。
之五
高華詩韻閃幽光,身共雄鳶碧落翔。
雪嶺嵯峨孤迥現,中尼情結海天長。
尼泊爾是釋迦牟尼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