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 8月3日下午,“長三角藝術交流系列展-----王金春、王清書法作品展”在上海韓天衡美術館開展。
王金春、王清是江蘇昆山文化系統具有代表性的書法家,同時也是多年好友,志趣相投,書風有異,曾經數次聯合辦展。他們都師從昆山書法前輩陸家衡、程振旅先生,也受教于長三角地區的多位書家,在省內外有一定影響力,在書法圈內并稱為“昆山兩王”。
此次展覽由江蘇省書法家協會、上海嘉定區文化和旅游局、浙江省嘉善縣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江蘇省昆山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主辦,上海韓天衡美術館、浙江嘉善縣吳鎮書畫院、江蘇省昆山市文化館承辦。
王金春長期任職于文化系統,曾任昆山文物管理所、昆山圖書館負責人,現任昆山市書協主席。他喜好讀書,家中藏書在昆山文化人中首屈一指。尤愛《菜根譚》,收集該書的古今各種版本,自號菜根道人。
他的書法作品曾入選全國和省級舉辦的展覽數十次,曾獲八屆“全國展”提名獎、首屆“行書展”提名獎。令人欽佩的是,他是當代中青年書家中為數不多的兼擅五體者之一,五體書都入選過全國大展。
總體而言,他喜歡古拙而厚重的藝術趣味,小楷追慕鐘繇,行書筑基米元章,篆書心儀吳昌碩,隸書得趣《張遷碑》。當然,他現在的作品,已經帶有鮮明的自家風貌,把來路漸漸隱去,但是對于拙趣和力度的追求是一以貫之的。
王清早年任職于昆山市文化館,后擔任昆山市文廣局副局長多年,為昆山的公共文化和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工作做出了許多貢獻。他口才好,文筆好,出版散文集多種。又擅書法,曾入選“全國展”和文化部“群星獎”,現擔任昆山市書協副主席。
他堅信歷來的書法家,首先是一個文人,先文而后墨。有文化修養的書寫者,往往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理解和審美主見,容易在古法與新變之間找準定位,這也成為他們書法魅力的重要支撐。王清早年就不走尋常路,心儀明遺民八大山人書法,既不端正,也不規矩,但就是有一種奇趣橫生的韻味。隸書則在漢碑之外,偏好清人鄧石如和何紹基。從他獨特的書法旨趣中,不難看出他雖然從事行政工作,但不失文人的古調自愛。
工作中的圓融變通,和藝術上的執著獨行合而為一,正是王清可愛可敬之處。如今,他的行書和隸書作品,漸漸脫離了一家一派的束縛,尋求貫通,其線條傳達出的精神仍然是古雅、沉厚的。
為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兩位作者為本次展覽共創作作品100余件,題材主要圍繞“愛黨愛家鄉”,有自己撰寫的謳歌黨的詩詞,大部分是歷代名人詠昆山的詩文;創作時間跨越兩年,大部分是在疫情期間創作的,正草篆隸行,五體兼備,風格多樣,個性強烈。兩位作者多年來不斷探索,以先秦兩漢和北朝石刻為基調,追求厚重、拙樸的結體和線條,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他們的書風,是江南書法傳統的繼承和發揚,對塑造“江南文化”品牌,具有獨特的意義。
在新冠疫情嚴格防控的形勢下,展覽不舉行開幕儀式,江蘇省書法家協會、臺灣畫院、蘇州市書法家協會等為展覽發來了賀信。兩位作者向韓天衡美術館捐贈了自己精心創作的作品各一件。本次展覽展期為8月3日至15日。(袁福榮)